網頁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原文翻譯賞析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原文翻譯賞析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裡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題解】

本詩作於宋仁宗景祐佔四年(1037),當時作者在夷陵任上。西湖,本詩中指河南許昌的西湖,本詩中有自註:“西湖者,許昌勝地也。”謝法曹,即謝伯初,字景山,時任河南許州(今河南許昌)司法參軍。法曹,宋代州府設錄事參軍、司戶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官職,其中司法參軍又稱法曹。

謝伯初愛好杜甫、杜牧的詩,是一位同樣在官場上不得意的詩人。歐陽修《六一詩話》中記謝伯初“仕宦不偶,終以因窮而卒”。這年春天,謝伯初遣人從遠方給作者送來一方古瓦硯和三篇詩文,安慰作者的貶職。作者寫了一些詩答謝,這是其中的一首。這時歐陽修也是不得志的謫臣,因此本詩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句解】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這幾句是對許州西湖舂景的想像。謝法曹所在的許州,春天已經到來,西湖春景美不勝收。春水碧綠,如同新染出的織物。花朵繁密燦爛,東風吹來,細碎的花瓣落滿一地,點點如糝。“染”,新染出的織物。古人常用織物的色彩或形態來比擬水的狀態,如唐代白居易《憶江南》“春來江水綠如藍”,宋代蘇軾《定風波》詞“夜闌風靜毅紋平”。“糝”,本意指碎米,後常用來形容散碎粒狀的物體,如落花、柳絮等,唐代杜甫《絕句漫興》之七雲“糝徑楊花鋪白氈”;本處指飄落在地上的散碎花瓣。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參軍即謝伯初,他寄給歐陽修的詩中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作者藉用謝詩意象,遙想友人在舂日對自己的懷念。這幾句是說,謝伯初春日的思緒無邊無際,如天邊的浮雲;他題下詩歌,送走春天。從他的詩歌裡,我知道他在湖上泛舟飲酒;舉起酒杯時,還思念著萬里之外的我這個流落天涯的友人。“天涯萬里人”,指作者自己,因為作者被貶職於地處偏遠的夷陵,故稱。人的思緒本是抽象的,無可捕捉。而作者在這裡用空中同樣不受拘束、變幻不定的白雲來比喻,化抽象為形象,十分生動。“遙知”二句,從反面著筆,寫對方對自己的懷念,以此來表示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二人之間友誼的深厚,由此可見。這種從對方角度想像落筆的手法,和唐代李商隱的名作“夜雨寄北”構思類似。

萬裡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這兩句轉換成作者本人的敘述角度。作者在萬里之外,同樣多情地盼望著春天的到來。然而一旦春天真的來到夷陵,這時序的匆匆變換,又不由得讓他悚然心驚。開頭“萬裡”,上承上句的“天涯萬里人”,屬於詩歌中的轆轤體。“驚”字是本句見出錘煉工夫的地方。有情而思春,春至卻心驚,這種不合理的邏輯反差,表現出詩人在異鄉孤獨的生活中對時光飛逝格外敏感。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這兩句具體寫夷陵春天初至的景象。城門外峰巒連綿,山上的積雪剛剛融解,草木發芽,山色轉綠。江邊的野花也紛紛開放,一派春晴景象。積雪初消,江花始放,是強調夷陵的春天來得很晚,和上文所寫的許州春日“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的盛景形成對照。

本詩多用流暢的散句,而這兩句卻又是工整的對偶。散偶相間,使得整首詩於參差流蕩之中又不失法度。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這兩句是將少年時期和現在對比。少年時期,作者對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滿了熱愛。每當春天降臨,不肯白白辜負春光,便舉杯痛飲美酒,欣賞這無邊的春色。而今,又一個春天來臨了。春天還是那個少年時期舉杯欣賞的春天,人卻已經白髮蒼蒼,再也不是少年,也再沒有昔日的豪情逸興。變與不變的對照之間,流露出的是對時光不再的深沉感慨。“頭已白”,歐陽修這一年剛三十歲出頭,但他常說自己早衰,《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詩中就說:“白髮新年出,朱顏異域消。“稱”頭已白“,也有感慨時光飛逝,人事變化無常的意思。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地處僻遠的夷陵,對於歐陽修來說是陌生的異鄉。這兩句是說,異鄉的一切都和我以前熟悉的不一樣;只有這東風,算是舊日的相識。但這惟有的相識,反而強化了“異鄉物態”的陌生感。作者寂寞苦悶的心情躍然紙上。

【評解】

歐陽修的詩歌風格多樣。他學習韓愈,卻避免了部分韓愈詩枯澀艱險的特點,而是取韓詩暢達的一面。他有些詩歌又學習李白清新流暢的風格,蘇軾為歐陽修文集做的序說他“詩賦似李白”,確是的評。這首詩正是歐陽修詩中學習李白詩風的代表作,是歐詩中的名篇,詩前半部分從謝伯初方面著筆,後半部分轉為對自身的感嘆。轉折之中,興嘆無端。於整篇散句中加入“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這樣對偶工整的律句,使得整篇更顯得峭拔,因此受到後人的稱道。本詩體現了歐陽修“古詩時為一對,則體格峭健”(宋吳可《藏海詩話》引)的詩歌風格。歐陽修本人對這首詩也是比較得意的。在晚年編訂的《六一詩話》中,他曾回憶說:“餘初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有云:'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餘答云:'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故餘以此戲之也“。
本文地址:HTTP://gushi.zhuixue.net/shiren/ouyangxiu/1875.html轉載請註明。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裡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原版)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後人修改版)

高適(700—765),盛唐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高適
高適(700—765),盛唐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熟悉軍事生活。所作 ​​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為其代表作。
編輯摘要
中文名:高適別名:達夫
籍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出生地:景縣(今河北景縣)
性別:民族:漢族
出生年月:公元700年去世年月:公元765年
職業:詩人代表作品:《燕歌行》
主要成就: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高適高適圖冊
高適(7

高适 - 概述

02?—765),字達夫,渤海修(今河北省景縣)人。唐朝邊塞詩人。二十歲曾到長安,求仕不遇。於是北上薊門,漫遊燕趙,想在邊塞尋求報國立功的機會,也沒有找到出路。此後,他在梁宋一帶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活。這一時期,他曾經和李白杜甫在齊趙一帶飲酒遊獵,懷古賦詩。天寶八載,他已經將近五十歲,才由宋州刺史張九皋推薦,舉有道科,任封丘尉。他不甘作這個“拜迎長官”、“鞭撻黎遮”的小官,因棄官客河西,由於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推薦,掌幕府書記。安祿山之亂發生,他被拜為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後,他奔赴行在,見玄宗陳述軍事,得到玄宗、肅宗的重視,連續升遷,官至淮 ​​南、劍南西川節度使,最後任散騎常侍,死於長安。

高適- 生平

別董大別董大圖冊
高適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之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而已。”  

二十歲曾到長安,求仕不遇。於是北上薊門,漫遊燕趙,想在邊塞尋求報國立功的機會,也沒有找到出路。此後,他在梁宋一帶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活。這一時期,他曾經和李白、杜甫在齊趙一帶飲酒遊獵,懷古賦詩。天寶八載,他已經將近五十歲,才由宋州刺史張九皋推薦,舉有道科,任封丘尉。他不甘作這個“拜迎長官”、“鞭撻黎遮”的小官,因棄官客河西,由於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推薦,
掌幕府書記。安祿山之亂發生,他被拜為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後,他奔赴行在,見玄宗陳述軍事,得到玄宗、肅宗的重視,連續升遷,官至淮 ​​南、劍南西川節度使,最後任散騎常侍,死於長安。[1]

高適- 作品

高適岑參詩選高適岑參詩選圖冊
高適生平和創作可分四個時期:
①開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作開始時期;
②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游無成,為創作極盛時期;
天寶八載至十四載,側身下僚,從戎入幕,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
④至德元載(756)後,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並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讚美不義戰爭、歧視少數民族的作品,如《李雲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讚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提倡輕徭薄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③諷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於安史之亂後,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④詠懷詩,數量最多,思想內容比較複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
高適:剛直不阿的邊塞詩人高適:剛直不阿的邊塞詩人圖冊
《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而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友情和別意,或嚮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官貴人之作,並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時已享有聲名。《新唐書·高適傳》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河嶽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指出高詩風格為“悲壯而厚”(《帶經堂詩話》)。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
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2]

高適- 愛國精神

高適自己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所以他對保衛邊疆的愛國將領作了熱情的歌頌。如《送渾將軍出塞》詩中對渾將軍的刻畫是很出色的。在敵人入侵、“昨日邊庭羽書至”的時候,渾將軍就慷慨出征。“城頭畫角三四聲,匣裡寶刀晝夜鳴”二句不沾將軍本身,卻正襯托出將軍忠勇為國、心情異常激動的精神面貌。“ 黃雲白草 ”的塞外風光,與“擊劍酣歌”的昂揚精神,進一步突出了一個不畏艱苦、為國忘身、心情樂觀的愛國將領的形象。通篇嚴整而飛動,魄力雄毅,風骨遒上,與《燕歌行》同樣表現了高適七古的藝術特徵。對於收復失地,高適同樣是興奮鼓舞的。天寶十二載五月,哥舒翰收復久已淪陷的九曲黃河,他寫了豪壯而充滿喜悅心情的《九曲詞》,其第二、第三首雲: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磷。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鐵騎橫行鐵嶺頭,西看邏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在這裡也表現了他希望邊疆鞏固,獲致太平的願望。

高適- 詩歌特點

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

高適- 詩歌藝術特色

高適:剛直不阿的邊塞詩人高適:剛直不阿的邊塞詩人圖冊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如《燕歌行》,開篇就點出國難當頭,突出緊張氣氛:“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結尾處直接評論:“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嘆,含蓄而有力。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於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勾劃淒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鬥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淨,不加雕琢。如《別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技巧上看來全不用力,詞從意出,沒有刻意辭彩修飾。

高適- 風格

高適詩高適詩圖冊
高適詩中的優秀作品大多數都作於北上薊門、浪游梁宋時期。《舊唐書》說他“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並不符合事實。開元二十六年,他在梁宋創作了他邊塞詩中最傑出的代表作《燕歌行》。高適在浪游梁宋到作封丘尉的時期,他的作品內容相當豐富。其中有些作品深入地反映了農民的疾苦。例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的第九首: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園蔬空寥落,產業不足數。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高適在梁宋時期,雖然生活貧困,作風卻非常豪俠浪漫。他的名篇《邯鄲少年行》、《古大樑行》等都充滿豪士俠客的肝膽意氣。就是贈別朋友的一些詩也寫得豪邁動人。如《別韋參軍》:“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又如《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類詩,和他的邊塞詩一樣,也為當時和後代人所傳誦。總的來說,他的詩歌是現實主義多於浪漫主義。風格雄厚渾樸,筆勢豪健。殷番《河嶽英靈集》說他的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杜甫說他的詩“方駕曹劉不啻過”,並且讚美他的詩才如“ 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這都很切合他的詩風。[3]

高適- 作品詩集

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璿棕《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4]

高適- 作品賞析

  別董大

邊塞詩力作《燕歌行》的詩配畫邊塞詩力作《燕歌行》的詩配畫圖冊

懷禪微刻《別董大》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六翮飄颻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註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日光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4. 翮hé,鳥的翅膀。 
5.颻yáo,飄揚。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像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淒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邊塞詩力作《燕歌行》的詩配畫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淒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開元二十六年,他在梁宋創作了他邊塞詩中最傑出的代表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開元二十六年,御史大夫兼河北節度副大使張守矽的部將在和叛變的奚族人作戰中打了一次敗仗,“守矽隱其敗狀,而妄奏克獲之功” (見《舊唐書·張守矽傳》)。從詩的序來看,這首詩和張守矽的事是有關係的,但詩中所寫的也並不完全是這次戰役,而是融合他在薊門的見聞,以更高的藝術概括,表現他對戰士們的深刻同情。他熱情地歌頌了戰士們英勇愛國的精神,描寫了戰鬥的激烈和艱苦,並且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沉痛的詩句,揭露了將軍和士兵苦樂懸殊的生活以及他們對衛國戰爭的不同態度。也描繪了戰局的危險和戰 ​​士們思念親人的複雜心情。“相看白刃”兩句,在表現戰士們英勇無私的愛國精神的同時,也對“妄奏克獲之功”的張守矽作了委婉的諷刺。結尾回憶李廣,希望將軍體恤士卒,點出了全詩的主題。詩的思想內容極為複雜,但寫得賓主分明。錯綜交織的詩筆,把荒涼絕漠的自然環境,如火如荼的戰爭氣氛,士兵在戰鬥中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詩雄厚深廣、悲壯淋漓的藝術風格。全詩四句一轉,雖語多對偶而能避免整齊呆板的缺點,顯出跳躍奔放的氣勢,也很有創造性。不愧是唐代邊塞詩中的現實主義的傑作。

高適- 高適與李白


天寶三、四年間,李白認識了高適,他們相從賦詩,又曾到汴州漫遊。感情至深,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程度。“安史之亂”爆發時,高適善於抓住機會,表現政治才能,他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陷後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陳述敗亡的前因後果,在朝野一片混亂的非常時期,以果敢與冷靜的氣質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賞識。玄宗以諸王分鎮,高適看出內亂隱患,直言極諫,吸引了肅宗的目光。永王李璘起兵叛亂,肅宗立召高適問策,他對江淮局勢早已了然於心,斷言永王必敗。奏對稱旨,擢升淮南節度使。高適又一次抓住了時機,由文人而為戎帥,負起討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出鎮淮南以前,高適先聯絡各路兵力爭取支持,招降李璘部下大將,一系列舉措謀在事先,贏得了“義而知變”(《舊唐書》本傳)的聲譽。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在尋陽獄中,曾寫詩給高適,想請求高適相救出獄。高適對身陷囹圄的老友李白不予援手,在今人看來未免冷漠,但也從另一面表現了高適的冷靜與理性。置身於王室父子兄弟爭權的複雜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錯,不僅建功立業抱負成空,還可能招致滅頂之災。安史之亂使得李白與高適由密友轉為政敵。在高適來說,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他時刻都在考慮與政敵劃清界限。而對於天真的詩人李白來說,他不會考慮到這一點。他還認為高適是自己的密友,高適飛黃騰達,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適會援手的,殊不料高適對於李白的請求,連回音都沒有。因此,所有感性的衝動與世俗人情的干擾都是應當排斥的,此時高適已由詩人成為徹頭徹尾的政治人物了。

高適由一個默默無聞的文士而兩任節度使,但輝煌極其短暫,就是在他所謂“極達”的後期,也不斷招致讒毀和冷遇。君王的求賢並不像標榜的那樣迫切。尤其是通過不尋常途徑被發現的才士,往往新鮮幾天就被冷落了,李白如此,高適也同樣。

高適- 《高適傳》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父從文,位終韶州長史。適少濩落,不事生業,家貧,客於梁、,以求丐取給。天寶中,海內事幹進者註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於上前。

祿山之亂,徵翰討賊,拜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仍佐翰守潼關。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曰:“僕射哥舒翰忠義感激,臣頗知之,然疾病沉頓,智力將竭。監軍李大宜與將士約為香火,使倡婦彈箜篌琵琶以相娛樂,樗蒱飲酒,不恤軍務。蕃渾及秦、隴武士,盛夏五六月於赤日之中,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故有望敵散亡,臨陣翻動,萬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陽之軍,魯炅、何履光、趙國珍各皆持節,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寧有是,戰而能必勝哉?臣與楊國忠爭,終不見納。陛下因此履巴山、劍閣之險,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貞峻,植躬高朗,感激懷經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云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可諫議大夫,賜緋魚袋。”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

二年,永王璘起兵於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詔與江東節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於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於歷陽。兵罷,李輔國惡適敢言,短於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遷彭州。劍南自玄宗還京後,於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百姓勞敝,適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論之曰:劍南雖名東西兩川,其實一道。自邛關、黎、雅,界於南蠻也;茂州而西,經羌中至平戎數城,界於吐蕃也。臨邊小郡,各舉軍戎,並取給於劍南。其運糧戍,以全蜀之力,兼山南佐之,而猶不舉。今梓、遂、果閬等八州分為東川節度,歲月之計,西川不可得而參也。而嘉、陵比為夷獠所陷,今雖小定,瘡痍未平。又一年已來,耕織都廢,而衣食之業,皆貿易於成都,則其人不可得而役明矣。今可稅賦者,成都、彭、蜀、漢州。又以四州殘敝,當他十州之重役,其於終久,不亦至艱?又言利者穿鑿萬端,皆取之百姓;應差科者,自朝至暮,案牘千重。官吏相承,懼於罪譴,或責之於鄰保,或威之以杖罰。督促不已,逋逃益滋,欲無流亡,理不可得。比日關中米貴,而衣冠士庶,頗亦出,山南、劍南,道路相望,村坊市肆,與蜀人雜居,其升合鬥儲,皆求於蜀人矣。且田士疆界,蓋亦有涯;賦稅差科,乃無涯矣。為蜀人之計,不亦難哉!
今所界吐蕃城堡而疲於蜀人,不過平戎以西數城矣。邈在窮山之巔,垂於險絕之末,運糧於束馬之路,坐甲於無人之鄉。以戎狄言之,不足以利戎狄;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廣土宇。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於全蜀太平之人哉?恐非今日之急務也。國家若將已戍之地不可廢,已鎮之兵不可收,當宜卻停東川,並力從事,猶恐狼狽,安可仰於成都、彭、漢、蜀四州哉!慮乖聖朝洗盪關東掃清逆亂之意也。倘蜀人復擾,豈不貽陛下之憂?昔公孫弘願罷西南夷、臨海,專事朔方,賈捐之請棄珠崖以寧中土,讜言政本,匪一朝一夕。臣愚望罷東川節度,以一劍南,西山不急之城,稍以減削,則事無窮頓,庶免倒懸。陛下若以微臣所陳有裨萬一,下宰相廷議,降公忠大臣定其損益,與劍南節度終始處置。疏奏不納。

後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於璋,斬之。西川牙將花驚定者,恃勇,既誅子璋,大掠東蜀。天子怒光遠不能戢軍,乃罷之,以適代光遠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代宗即位,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適練兵於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鬆、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代宗以黃門侍郎嚴武代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諡曰忠。

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籓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其《與賀蘭進明書》,令疾救梁、宋,以親諸軍;《與許叔冀書》,綢繆繼好,使釋他憾,同援梁、宋;《未過淮先與將校書》 ,使絕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為義而知變。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高適- 正確讀音


高適的繁體寫法高適的繁體寫法圖冊
由於漢字簡化,簡化的“適(shì)"與古文原有的“適(kuò)"字形體相同,《簡化字總表》“適"字有註釋:古人"洪適"、"南宮適"仍讀kuò。然形體既同,遂難分辨。甚至有人認為高適的"適"讀作kuò。而查古代典籍中記載,高適的"適"是有繁體寫法的shì,而非古文原有的kuò。使用簡化字時應當注意到這一點。

孤掌難鳴( gū zhǎng nán míng):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出自韓非《韓非子·功名》。可做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勢力單薄。是偏正式結構,褒義詞。

孤掌難鳴( gū zhǎng nán míng):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孤掌難鳴
孤掌難鳴( gū zhǎng nán míng):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出自韓非《韓非子·功名》。可做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勢力單薄。是偏正式結構,褒義詞。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孤掌難鳴 拼音:孤掌難鳴( gū zhǎng nán míng )
出處:出處韓非《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釋義:解釋孤:單獨;鳴:叫。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偏正式


孤掌難鳴- 孤掌難鳴初解 

孤掌難鳴 ( gū zhǎng nán míng )
 孤掌難鳴- 孤掌難鳴詳解 


解釋孤:單獨;鳴:叫。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出處韓非《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勢力單薄示例郭沫若《革命春秋·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我一個人~,所以我也只好裝聾、裝瞎、裝啞。” 近義詞難鳴孤掌、孤家寡人、孤立無援反義詞眾志成城、眾擎易舉燈謎一隻手兒拍不響


孤掌難鳴的意思_成語“孤掌難鳴”是什麼意思

成 語
孤掌難鳴
成語讀音 gū zhǎng nán míng
成語解釋 孤:單獨;鳴:叫。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構 主謂式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勢力單 薄。
產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處 元·宮天挺《嚴子陵垂釣七裡灘》第三折:“雖然您明聖,若不是雲臺上英雄並力,你獨自個孤掌難鳴。”
成語例句 郭沫若《革命春秋·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我一個人~,所以我也隻好裝聾、裝瞎、裝啞。”
近 義 詞 難鳴孤掌 孤傢寡人 孤立無援
反 義 詞 眾志成城 眾擎易舉
英文翻譯 A single hand cannot do clapping <Two can play the game>
俄文翻譯 один в пóле не вóин
日文翻譯 片方(かたほう)の手のみでは拍手(はくしゅ)はできない。〈喻〉単獨(たんどく)では何事(なにごと)もできない
其他語言 <德>mit einer Hand kann man nicht klatschen <als einzelner kann man schwer etwas zustande bringen><法>un homme isolé est voué à l'échec <on ne peut faire claquer une seule main>
歇 後 語 一隻巴掌拍不響
成語謎面 一隻手兒拍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