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苏绰:“朱出墨入”的始祖


苏绰:“朱出墨入”的始祖

2012-03-31 14:05:48 作者:周桓玖 来源:财会信报 我要评论 字号T | T

苏绰画像 
      苏绰(498—546),字令绰,北朝西魏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时,西魏朝廷力求改变时政,富国强兵。苏绰竭诚尽智,制定记账、户籍法则,编定律令,裁减冗员,设置屯田,奖励耕战,很快充实了国力。苏绰不仅改革了户籍与记账法则,也因为提出“朱出墨入”而成为这一记账方法的始祖,“红头文件”的格式也由此沿用至今。

      苏绰小时候算术学得特别好。史书记载:“少年好学,博览群书,尤精算术。”这也使得他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提出“朱出墨入”记账的始祖。

      要说苏绰的创举还得从其仕途说起。一开始的时候,苏绰只是做一个行台郎中的小官,当时的西魏掌权者丞相宇文泰对他还不大了解。一年多之后,行台官署中的人都称赞苏绰能干,遇上疑难事情都去请他相助。有一次,宇文泰与仆射周惠达讨论一件事,周惠达不能回答宇文泰的问题,就请求跟别人一起商议。得到应允后,周惠达把情况告诉了苏绰,苏绰就问题作了精密分析。周惠达复去见宇文泰,按照苏绰的意见作答。宇文泰认为回答的非常好,便问是谁作出了这番议论。周惠达不敢隐瞒,如实说出了苏绰的名字,并称他是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奇才。因此,宇文泰便提拔苏绰为著作郎。但此时,苏绰仍没受到重用。直到后来,宇文泰与公卿们一起去昆明池钓鱼,走到汉代传下来的仓池时,宇文泰询问旁人仓池的典故。公卿们无人能答,只得推荐苏绰来答。果然,苏绰把仓池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宇文泰一高兴,向苏绰问个不停,到了昆明池,鱼也不钓就打道回府了。在丞相府,宇文泰就一些军政大事征求苏绰的意见,苏绰从答如流,问答进行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宇文泰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掌管处理机密大事。从此,苏绰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重用。大约在西魏大统三年(537年),苏绰开始制订处理文书的程序和关于记账、户籍的一些办法。

      苏绰制定记账﹑户籍之法早已失传。但其创始的“方案程式”统一了记账与户籍的内容与规格,并为隋唐所继承发展。从敦煌出土的《大统十三年瓜州效谷县计帐》残卷可以看出,当时是按户统计,在每户户主之后,逐一登记户内成员以及依附人口(奴婢等)之名,每人名下记载性别、年龄、丁中等情况,并登记受田数字、应纳租调数。然后一户作一总计,分类统计应交纳的租调数。大约以若干户或按行政区划为单位,再作一总的统计。由于这种记账户籍之法,对于做好国计、资助军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宇文泰十分重视,并把这一记账方法规定为做官的条件之一,要求官员熟练掌握。不过,制订记账是在实行均田制及租庸调制的情况下推行的。到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实行两税法以后,“不以丁身为本”,这种主要以人口变化为内容的记账大约就废弛了。

      然而,“朱出墨入”却至今能找到其身影。苏绰提出,用红色与墨色区别收支情况。这一记账方法也演变为“红头文件”,成为后世乃至今日的文案程式。“红头文件”中,“朱出墨入”指的是朝廷发出的文书是用朱标,下面上呈的文书是用墨标。至今,这一格式沿用了近1 500年。只是墨标在今天的下级上呈文书中已不复见,所用的也是“红头文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