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上圣母-妈祖像(金门妈祖公园)
道教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海洋地区[1]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2]。
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生平[编辑]
妈祖姓林,名默,又称默娘,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或曰五代末年[3])福建路泉州府莆田县湄洲岛(宋太宗年间改为兴化军),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
妈祖的生卒年与家世,史料中有多种记载: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据此,妈祖生前是一个女巫。文中并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于是路允迪返国后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
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
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
(明)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变紫,有祥光,异香。幼时有异能、通悟秘法,预谈休咎无不奇中。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4]”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机,预知祸福。宋元祐间遂有显应,立祠于州里”[5]。
(清)杨俊《湄州屿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
(清)《长乐县志》:“相传天后姓林,为莆田都巡简孚之女,生于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祸福。室处三十载而卒。航海遇风祷之,累著灵验”。
《莆田九牧林氏族谱》则记载妈祖是晋安郡王林禄的第二十二世孙女。
从南宋到清代,绝大多数史料公认天妃姓林,生于湄州屿,自幼有异能。具体生日,虽只见于《东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妈祖信徒奉为妈祖生辰,举行庆典。
信仰源起[编辑]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6]及东亚海洋文化[1]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等沿海省份,并向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传布,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1]。
各地的妈祖信仰[编辑]
台湾[编辑]
主条目:台湾妈祖信仰
台湾台南市西港区玉敕庆安宫-天上圣母宝像。
台湾苏澳镇南方澳南天宫的纯金妈祖神像。
妈祖信仰是台湾最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由明清时代汉人移民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渡台海而来,台湾海上活动频繁历经台湾荷西时期的东亚贸易活动及明郑王朝的武装海商集团,因此妈祖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7]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还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建于明代的2座,建于清代37座”。
马祖[编辑]
马祖的妈祖信仰
据清初《使琉球记》记载,宋朝福建湄洲的林默娘(人称妈祖)廿八岁时,因父兄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突遇巨风大浪,船毁人溺,默娘得知,飞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罹难,遗体随海漂至闽江口附近的小岛(即今日马祖列岛的南竿岛),为渔民打捞上岸,并就近将她葬在岸边。湄洲乡亲不见默娘下落,认为她羽化升天成仙,遂建湄洲妈祖庙作为纪念。马祖人则认为,妈祖葬于现今马祖南竿乡马祖天后宫宫内的灵穴石棺中[8],且兴庙供奉相传至今,成为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此岛因而称为妈祖岛,尔后中华民国国军进驻为显阳刚去掉女字旁改称为马祖,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县名为连江县 (中华民国))。
马祖天后宫之邻山设有妈祖宗教文化园区,园区中建有妈祖巨神像,于2009年10月完工成为全世高最高之石制之妈祖神像,高度有28.8米。[9]
连江县政府近来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以“妈祖在马祖”作为招徕观光客之口号与行动,也让世人以此感念妈祖孝顺慈爱的精神。[10]
日本[编辑]
妈祖信仰在江户时代之前已经传入日本,茨城县、长崎县、青森县、横滨等地均有妈祖庙,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妈祖庙与日本传统神道结合,成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卖神社(弟橘比売神社)、弟橘姫神社(弟橘姫神社)等。也有以日本神道仪式举行的“天妃祭”。
琉球[编辑]
琉球国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传入妈祖信仰,较著名的妈祖庙有那霸天妃宫。
中国[编辑]
福建[编辑]
更多资料:湄洲岛
妈祖像(福建省湄洲岛)
湄洲妈祖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明成祖圣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随着大量而不间断的华人海外移民活动,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广至东亚及东南亚各地港口(尤其是沿海地区)多可见妈祖庙的踪影,譬如日本长崎、横滨的妈祖庙、澳门妈阁庙、马来西亚吉隆玻天后宫、菲律宾隆天宫、香港铜锣湾天后庙。
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信仰最盛的地方,仅在妈祖的家乡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妈祖庙,在民国以前,福建沿海各府县,每县都有几十座妈祖庙[11],如今,福建各地的妈祖庙数量仍十分庞大,香火旺盛。妈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内陆的闽西客家山区[12]。福建的妈祖庙中有三座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妈祖信仰遭到严重的打击,许多宫庙和神像被毁。譬如妈祖信仰发源地湄州岛上的庙宇和相关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毁殆尽,包含分身大妈。只有少数庙宇如莆田文峰宫,在文革时将妈祖神像藏于郊区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宫则是因为曾被当作工厂使用,因此躲过被摧毁的命运。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逐渐恢复、加上两岸交流和统战因素,妈祖信仰重新活络。又因为妈祖信仰中独特的“进香、刈火”习俗,台湾各妈祖庙为求增加本身与祖庙的连结,纷纷前往湄州捐献资金兴建宫殿或牌楼等建物,使湄州岛上的妈祖宗教建筑迅速增加[13]。
广东[编辑]
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天后宫在番禺南沙大角山东南,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一次大规模重建,二战时遭到严重破坏。1994年,由香港著名商人霍英东带头捐资重建,1996年建成。而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亦有大量的妈祖庙。
江苏[编辑]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狮子山麓、长江之滨,建于明朝永乐五年。相传郑和下西洋遇险,受救于林默,返航归来上奏永乐帝而后修建。
太仓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宫内立有《通番事迹碑》,记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宿迁泗阳众兴天后宫,又称天妃宫,位于众兴镇骡马街西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苏州昆山市天后宫由附近当地台湾商人捐款,在因战乱而损毁的慧聚寺重建而成;妈祖分香自台湾史上最古的妈祖庙之一,鹿港天后宫。重建的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及神像布置均采用闽南、台湾风格,为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闽台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天后宫,完全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妈祖庙。
浙江[编辑]
杭州天妃宫的最早记载见自宋《梦粱录》。在清代,分别在武林门、吴山三茅观、孩儿巷有三座天妃宫。
宁波最早的天妃宫为宁波天妃宫,建立于宋绍熙二年(1191年),后于1950年毁于国军轰炸。清代中晚期,宁波共有天后宫40余座。目前存有的最著名的天后宫是位于江东区的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和安澜会馆。[14]
在浙江舟山、温岭、玉环、洞头、南麂、苍南等地,都有妈祖庙。
天津[编辑]
大陆地区最北的妈祖庙,天津娘娘宫
旧时,天津新婚者时常至天津天后宫祭拜妈祖,以求早得子嗣。天津人心中的妈祖信仰功能与送子娘娘,有相当大的重叠。
山东[编辑]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初称“天妃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道教庙会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
蓬莱境内的蓬莱阁,由龙王宫、子孙殿、弥陀寺、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
湖南[编辑]
湖南芷江天后宫,坐落在湖南芷江县城舞水河西岸,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65年)。
四川[编辑]
清代乾隆年间以降,伴随闽粤移民四川,天后宫在四川各地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山西[编辑]
山西太谷县妈祖庙建于清代[15]。
安徽[编辑]
安徽安庆天后宫亦建于乾隆年间。
香港[编辑]
主条目:香港天后庙列表
妈祖在香港皆称天后,而香港水上人则称其为阿妈。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庙,其中以赤柱天后庙在香港岛历史最悠久,每年皆有不少市民聚集进香。香港境外,深圳南头半岛赤湾之上,亦有明代与郑和有关的赤湾天后庙(明时为天妃宫),此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不少水上人前往参拜。
香港境内各大小天后庙,常以漂浮之说立庙,如在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等,人便就地立庙,奉为神明。这点与福建和台湾等地天后庙不同,因为神主乃漂来的,各庙无递属关系。村与村间的天后,乃独立个体。例如本村天后节日,开神功戏,也会请附近村落之天后来观看,而82年3月兴建的港铁港岛线车站亦以“天后”命名。
澳门[编辑]
妈祖在澳门亦相当多人信奉。最显著的例子,澳门葡文名称“Macau”,即是由“妈阁庙”一词转化而来。明朝称 “阿妈港”。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傍,葡文 “Macau”(澳门)同“妈阁”。[16]
泰国[编辑]
泰国籍贯广东省华侨信奉“七圣妈(ม่าจ้อโป๋)”,曼谷设有多间七圣妈庙,参见四丕耶七圣妈庙。
韩国[编辑]
韩国正史《朝鲜王朝实录》中韩国朝廷已经了解妈祖崇拜;从高丽末期到丙子胡乱之前,韩国使臣们多以沙门岛瞻仰妈祖庙后抒发诗文,并祈航海平安。韩国学者比较妈祖及灵灯研究发现,妈祖信仰在韩国不限定渔业领域,而成为沟通渔村、农村和山村民衆的感情纽带,也使在韩国的妈祖崇拜的神格从海上守护神逐渐发展为万能神。[17]
越南[编辑]
在越南南部安江省朱笃的朱婆庙,祭拜奉祀的就是妈祖娘娘
历代褒封[编辑]
从宋徽宗到清咸丰皇帝为止,妈祖受各代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朝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諴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相关传说[编辑]
鹿港天后宫中,待分灵庙奉迎的妈祖神像
在一般的传说里,替妈祖察、听世情的两大驾前护卫神分别为左手持方天画戟,右手举至额前做远视状的千里眼(又称金精将军),以及左手持月眉斧头,右手举至侧耳作听音状的顺风耳(又称水精将军)。
郑和与天妃[编辑]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天妃之神灵应记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乘百余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风陡起,怒涛如山,危险至极。舟人惊骇,仓忙无措,仰赖神灵显然临庇,宁恬无虞”——此处的“神灵”即指天妃。 郑和的二万七千多名水手多数是从福建、广东、浙江三个沿海省份招募来的;他们之中很多回乡或流居海外,把供奉天妃的信仰传播出去。
永乐元年,郑和出使暹罗国,海上忽刮大风,几百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和祈求天妃救助,忽然一阵香风飘来,见神站立在桅杆上,顿时风平浪。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下西洋,途中遇到台风,郑和祈求神灵保佑得平安。往渤泥国途中、往榜葛剌国也遇到台风,祈求神灵保佑后平安。郑和为了答谢天妃的功绩,曾奏请朝廷在南京龙江关建立一所天妃宫,蒙明成祖御赐纪文。郑和又奏请朝廷在大队官兵驻扎的福建长乐港建立天妃宫作为官兵祈祷之所。郑和船队聚集在天妃宫下,等候信风出航;出行前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在天妃宫举行大规模祭祀典礼,点燃香烛,供奉牺牲,祈求神灵保佑。 郑和官兵登船后要奉献仙师酒,念祝文“五更起来鸡报晓,卜请娘妈来梳装……弟子一心专拜请,湄州娘妈降临来。急急如律令”。
郑和船中供奉天妃,昼夜香火不断,各船专设司香一名,不管其他事务。每天清晨舶主带领船员向天妃娘妈顶礼。
宣德七年1431年,郑和奉圣旨往湄洲屿天妃宫拜祭。
郑和每次下西洋回国,必定新修各处天妃宫,或扩修殿堂,或种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静海寺、太仓天妃宫,郑和还栽种特地从西洋带回来的海棠花。郑和在刘家港天妃宫和福建长乐南山寺都立天妃纪念石碑,将下西洋的成功,归功于天妃的神佑。天妃娘娘成为明朝海军的守护神。
琉球册封使与天妃[编辑]
福建前往琉球的航路非常艰险,经常发生风暴。而历届派往琉球的册封船队中,多有福、漳、泉之人士,故而册封使亦非常崇信妈祖。每当前往册封琉球的时候,册封使都要沐浴斋戒三天,亲自到福州南台岛冯港的天后宫祭祀妈祖,并祈祷、占卜、求签。[18]此后,将妈祖和拿公的神像请上头号封舟,将陈尚书神像请上二号封舟。[19]至琉球后,将三像奉安久米村天后宫中。[20]归程前,亦要至久米村天妃宫、关帝庙祈祷,并将三像奉回封舟之上。[21]
每当册封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册封使便亲自焚香向妈祖祈祷,答应归国之后向皇帝请求为妈祖加封号或加赠褒书御笔匾额。而根据历届册封使在其著作中的说法,妈祖非常灵验。每当封舟遇暴,只要向妈祖祈祷,风暴便突然停止;有时封舟即将冲礁撞毁,舟中之人向妈祖祈祷,封舟便奇迹般地绕过岛屿。[19]仅仅清代一朝,妈祖的便从“天妃”晋封“天后”,其封号亦从明末的十四字加至最终的六十四字。
妈祖传说衍生作品列表[编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