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驢友” —— 不拘一格,有理想的好榜樣
“驢友”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也是愛好者自稱、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更多地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種背著背包,帶著帳篷、睡袋,穿越、宿營的戶外愛好者。
杜環
杜環是一萬餘唐軍俘虜中的一員,他是作為隨軍書記官參與怛羅斯戰役的。杜環在中亞、西亞乃至北非等阿拉伯帝國境內遊曆、居住了十多年,是中國曆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到過摩洛哥的人。公元762年,杜環結束了其遊曆生涯,隨商船在廣州登岸,回到了中國。
張騫
漢族,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汪大淵
至順元年(1330),年僅二十歲的汪大淵來到南方最大的商港福建泉州,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他首次搭乘商船出海遠航,曆經幾十國,渡地中海出紅海,橫渡印度洋,前後曆時五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淵又進行第二次遠航,曆時兩年回到泉州。
錢泳
錢泳出身於名門望族卻不事科舉,這到底是因為家裡有錢,不用為稻粱謀,還是因為個性使然,已無史料可查。說錢泳退隱歸裡,是指他年方弱冠即離家遠行,長年遊幕異鄉,足跡遍及直隸、山東、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五十年後才回歸故里,過起隱居生活來。
徐霞客
徐霞客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喜好奇書。長大後,徐霞客一反傳統,他不參加科舉考試,21歲開始出遊,30多年間曆經艱險,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考察了許多名勝古跡,山川源流,風土文物。他去世之後,人們把他的記錄加以整理,編定成冊,定名為《徐霞客遊記》。
玄奘
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宗教旅行,莫過於玄奘的西遊和鑒真的東渡。他們把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和東方,同時也把西方和東方的文化介紹到中國。玄奘於公元627年從長安出發,經新疆、中亞,曆經險阻於628年夏末到達天竺即現印度的西北部,他在那裡遊曆佛教聖跡,調查中國的物產傳進印度的經過。
司馬遷
司馬遷出門旅遊不是簡單的遊山玩水,也不像現在國內幹部專揀風景名勝打著開會名義行遊山玩水之實。他是實打實借著遊曆的機會做學問,在實地考察中檢驗書本上的知識正確與否,蒐集曆史材料著書立說。
鄭和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今天的澳大利亞。鄭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外交通商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紀念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裡,至今還保有紀念鄭和的寺廟和勝跡。鄭和七次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乾隆
作為皇帝,縱有家國大 事萬千,亦六下江南,可見其對旅遊的熱衷,尤其是對江南文化的追慕,同時也正是這些旅途造就了清朝的康乾盛世!說起乾隆南巡,從官方的史籍到民間的野史中,都有許多描述。
孔子
孔子週遊列國,曆史上早有記載,這對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儒家思想對於中國人的旅遊觀念更是影響深遠。儒家主張和看重近遊,是因為這種短途旅遊既可達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倫之樂。然而儒家並不是無條件反對遠遊。孔子十分重視遠遊的作用,把它視為擴大閱曆,結交名流,增進學問的重要途徑。
杜環是一萬餘唐軍俘虜中的一員,他是作為隨軍書記官參與怛羅斯戰役的。杜環在中亞、西亞乃至北非等阿拉伯帝國境內遊曆、居住了十多年,是中國曆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到過摩洛哥的人。公元762年,杜環結束了其遊曆生涯,隨商船在廣州登岸,回到了中國。
張騫
漢族,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汪大淵
至順元年(1330),年僅二十歲的汪大淵來到南方最大的商港福建泉州,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他首次搭乘商船出海遠航,曆經幾十國,渡地中海出紅海,橫渡印度洋,前後曆時五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淵又進行第二次遠航,曆時兩年回到泉州。
錢泳
錢泳出身於名門望族卻不事科舉,這到底是因為家裡有錢,不用為稻粱謀,還是因為個性使然,已無史料可查。說錢泳退隱歸裡,是指他年方弱冠即離家遠行,長年遊幕異鄉,足跡遍及直隸、山東、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五十年後才回歸故里,過起隱居生活來。
徐霞客
徐霞客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喜好奇書。長大後,徐霞客一反傳統,他不參加科舉考試,21歲開始出遊,30多年間曆經艱險,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考察了許多名勝古跡,山川源流,風土文物。他去世之後,人們把他的記錄加以整理,編定成冊,定名為《徐霞客遊記》。
玄奘
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宗教旅行,莫過於玄奘的西遊和鑒真的東渡。他們把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和東方,同時也把西方和東方的文化介紹到中國。玄奘於公元627年從長安出發,經新疆、中亞,曆經險阻於628年夏末到達天竺即現印度的西北部,他在那裡遊曆佛教聖跡,調查中國的物產傳進印度的經過。
司馬遷
司馬遷出門旅遊不是簡單的遊山玩水,也不像現在國內幹部專揀風景名勝打著開會名義行遊山玩水之實。他是實打實借著遊曆的機會做學問,在實地考察中檢驗書本上的知識正確與否,蒐集曆史材料著書立說。
鄭和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今天的澳大利亞。鄭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外交通商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紀念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裡,至今還保有紀念鄭和的寺廟和勝跡。鄭和七次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乾隆
作為皇帝,縱有家國大 事萬千,亦六下江南,可見其對旅遊的熱衷,尤其是對江南文化的追慕,同時也正是這些旅途造就了清朝的康乾盛世!說起乾隆南巡,從官方的史籍到民間的野史中,都有許多描述。
孔子
孔子週遊列國,曆史上早有記載,這對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儒家思想對於中國人的旅遊觀念更是影響深遠。儒家主張和看重近遊,是因為這種短途旅遊既可達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倫之樂。然而儒家並不是無條件反對遠遊。孔子十分重視遠遊的作用,把它視為擴大閱曆,結交名流,增進學問的重要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