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月光餅

月光餅
月光餅是粵東北河源客家人最傳統的中秋節糕點,因該餅為圓形,故又取團圓之意,象徵著圓滿、平安的節日祝福。

月光餅
1 月光餅 -由來

月光餅
月光餅
 月光餅出現於香港開埠初期(約1840年),在台灣被稱為窮人月餅,香港及台灣傳統小吃之一。由於當時物質缺乏,貧窮人家買不起廣式月餅等昂貴的月餅,便以月光餅代替。 

2 月光餅 -做法

月光餅
又稱地瓜餅
 月光餅材料極之簡單,只是白砂糖與麵粉,外表似足炒米餅,入口慢慢溶化,味道似雲片糕。可是台灣的月光餅其實是番薯餅(又稱地瓜餅),以地瓜或芋頭代替棗泥、豆沙作主要材料。作家琦君曾在《煙愁》〈月光餅〉一文中描述過月光餅:「月光餅做的很薄,當中夾一層稀少的紅糖,面上灑著密密的芝麻。供過月亮之後,拿下來在平底鍋里一烤,扳開來吃,真是又香又脆。」


3 月光餅 -保質

「月光餅」保質期不長,一般在中秋節前一兩個星期才會上市,過了中秋也就沒了,平時很難吃到。農曆八月是「月光餅」的「旺季」,鄉下的集市上已經擺滿了月光餅了。由於「月光餅」不油膩,入口慢慢溶化,味道似雲片糕,吃多了也會不拉肚子,深受外出鄉賢喜愛。

 月光餅-趣事

     中秋臨近,當市場上花式各樣的月餅鋪天蓋地在我們面前展示的時候,粵東北河源客家人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中秋節糕點——「月光餅」。連日來,筆者在廣東省河源市各小街巷中發現,包裝簡單的「月光餅」已擺出街頭,吸引了眾多老河源及外出歸來「過節」的客家鄉親青睞。

 「蛋黃餡兒,五仁餡兒,泥棗餡兒,綠茶味,草莓味,菠蘿味……都不如『月光餅』好吃!這才是真正的月餅!」在河源市老城區太平街一個賣「月光餅」的攤檔前,筆者遇到年近六旬的劉伯在挑「月光餅」,他拿起一個如月亮大小的「月光餅」若有所思地說。

 劉伯離開河源家鄉近20年,但無論身在何處,每年中秋他都會去尋找「月光餅」。他說,「月光餅」從小吃到大,習慣了,沒有吃月光餅就感覺不到過中秋,「『月光餅』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劉伯說到此處深深的陷入童年回憶中。

 「月光餅」不僅是50、60、70年代人的回憶,也是客家山區80年代人的美好回憶。在珠三角工作的80后小麗最難忘的就是中秋爸爸買的月光餅。小麗回憶,中秋節前一個星期爸爸會去集市上買上五六個圓如皓月的月光餅,當晚全家人圍坐在月亮下一邊吃一邊話家常。「如今爸爸還會買幾個『月光餅』給我們嘗嘗,他說,這是我們傳統的東西,外面吃不到。」

 中秋吃月餅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但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一個小小的月餅由於地域的不同,在口味上抑或外形上都千奇百怪。

 河源是純客家地區,從古至今一直保留著中秋吃「月光餅」的傳統習俗。如今雖各大小超市擺滿各式月餅,京式、廣式、潮式、港式……五花八門,林林種種。但河源客家鄉親依然最愛「月光餅」。

 月光餅材料極其簡單,採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和瓜條烘製而成,外表似足炒米餅,且常常在直徑8公分左右如皓月般的月光餅上印上各種吉祥圖案。因該餅為圓形,故又取團圓之意,象徵著圓滿、平安的節日祝福。

 黃亞珍是河源市源城區人,祖上幾代都做「月光餅」,由於做的好吃又衛生,是遠近有名的「月光餅」大姐。她告訴筆者,「月光餅」是客家河源的傳統美食之一,在以前,很窮的人家才吃月光餅,因此在台灣又被稱為窮人月餅,然而正是這種「窮人月餅」經過幾千年的積澱,吃月光餅成了河源客家人的傳統習俗。

月光餅

月光餅1840年代香港出現,在台灣被稱為窮人月餅[1],由於當時物質缺乏,窮人買不起廣式月餅等昂貴應節食品,便以月光餅代替。
香港的月光餅的材料是白砂糖麵粉,形似炒米餅,入口溶化,味道似雲片糕。台灣的月光餅的材料以地瓜芋頭為主[2]。作家琦君曾在《煙愁》〈月光餅〉一文中描述過月光餅:「月光餅做得很薄,當中夾一層稀少的紅糖,面上撒著密密的芝麻。供過月亮以後,拿下來在平底鍋裡一烤,扳開來吃,真是又香又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