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在古代是用什麼東西來洗澡、刷牙呢?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茶紫枯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裡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泡浴貴族婦女多數用鮮花。
古代人比我們想像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
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
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
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
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
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皂角,又叫皂豆/皂莢,是一種豆科大樹的果實,外型有點像乾淨了的四季豆,一般中藥店有售。
只要把它們「打粉」(叫中藥店打),用時才用熱水「沖」成清潔液(大約一湯匙一杯水),過濾後便可使用。不管是洗澡還是洗頭也是很管用,它本來就是對抗頭屑的外洗藥材。emotion
把它們「煲汁」,倒進空瓶子保存,可以存放數月(因為是當成洗碗用的天然洗潔精)。
emotion但是,由於它們帶有天然的色素,用來洗衣的話,你的衣衫可就完蛋了.......緊記、緊記!


澡豆
  宋代以前,洗臉、淨手、浴身的時候,沒有成團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澡豆恰恰是以豆子研成的細末作為主料。
  唐人孫思邈《千金方》介紹了多個用於“洗手面”的“澡豆”制造配方,大都要用到“白豆面”、“ 畢豆面”、“大豆末”等各種豆面。從這些配方可以看出,“澡豆”的制作極為講究,除了豆末之外,還要用到豬胰、皂角等,以增強去油除垢的效力,另外,珍貴香料更是必不可少。把這種種原料加工處理之後,晾干,搗成散末,細細摻和到一起,就得了成品。
  澡豆都是干粉末的形態,一個著名的笑話也由此而產生:
  王敦初尚主,如廁……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世說新語》)
  晉人王敦有幸做了駙馬爺,卻對皇家的生活陣仗一點沒概念。上罷廁所,女奴奉上盛在玻璃碗裡的澡豆,王敦卻把散末狀的澡豆誤當成了炒面一類的“干飯”,倒在洗手的金盆裡,像老北京喝面茶一樣,把一金盆的澡豆糊糊給喝下了肚。
  “澡豆”一詞,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流行起來的。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的“香料大發現”時代,各種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達中原,讓貴族生活面貌一新。
  澡豆的最大特點,正是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與珍貴香料混合到一起,散發優雅的香氣。因此,這樣一種衛生用品的產生,顯然與兩漢以來外來香料貿易的繁盛有關。
  《千金翼方》“婦人面藥”一節談道:“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從魏晉到唐代,澡豆像擦臉油、護手膏、熏衣香等美容品一樣,是貴族士大夫階層的男男女女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澡豆藥方請點我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制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 2009-03-06 06:47:38 補充
    國外古人刷牙之趣

    在古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借助某種東西刷牙了。最早是用灰塵和面團,後來才有專門的牙粉和牙膏。據《世界發明全書》記述:在古羅馬,風雅紳士為了使牙齒潔白,曾經購買過西班牙人的尿,用來刷牙!後來,有識之士曾勸戒人們,從口腔衛生的角度出發,除了不應使用灰塵和面團刷牙外,尤其應該廢除用尿液刷牙的壞習氣。

    考古學家發現,一位不知名的古埃及人,早在五千年前就在莎草紙上記錄下埃及牙粉的配方:在一只由瑪瑙制成的研缽內放上香樹脂、山羊角,再加上百裡香草、黎巴嫩的雪松針葉、薄荷及敘利亞各種鮮花的花瓣,然後把這些原料仔細研碎,混合後便制成了芳香撲鼻的牙粉。

      
  • 2009-03-06 06:48:06 補充
    俄羅斯農民以前多半用爐灶灰、鹽、椴樹炭及黏土來刷牙。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也曾提出過自己獨特的牙膏配方,根據他的命令,每人得用白堊、田野中的干草及水調合成的膏劑來漱口,沒有用這種膏劑漱口的人,一律不得參加國家會議及種種慶典活動。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不僅如此,鑒於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
    在國外,最早的牙膏由古羅馬的著名自然科學家普林尼配制而成。他把搗碎了的貽貝殼、蜂蜜及水混合起來,制成糊狀的口腔清潔膏。他認為,每個貴族都得用它來刷牙才不失貴族的身份。直至十八世紀後,牙膏才逐漸成為大規模工業生產的產品。

      
  • 2009-03-06 06:48:28 補充
    中國古人如何刷牙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牙科醫學的重要發源地。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時間。不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擦牙。可見,那時的牙刷使用還不普遍。

    最早使用較廣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古醫書《外台秘要》說,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除了楊枝,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 2009-03-06 06:49:53 補充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古人為了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防止蛀蟲的發生,在使用柳枝揩齒的同時,也曾用鹽來揩齒,此外,還研制過不少牙粉的配方,用來揩齒。這些類似今日藥物牙膏的研制,至遲在《世說新語》作者生活的南北朝時代就開始了。據《醫說》記載,公元六世紀南朝梁地的劉峻所著《類苑》中有首歌謠,題作《西岳華山峰碑載口齒烏髭歌》,
  • 2009-03-06 06:50:05 補充
    歌謂:“豬牙皂角及生姜,西國升麻蜀地黃,木律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煆,研熬將來便更良;揩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這種“口齒烏髭”的牙粉配方,是用皂角、荷葉、青鹽等10種藥物研熬而成,有清熱、涼爽、殺菌的性能,不僅對口齒有增白留香、消炎鎮痛的作用,還兼有烏發美容之功,其配方可稱神奇無比,故有“仙方”之名。除此之外,我國古代牙粉的配方也有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先民還採用過“膏”劑來揩牙潔齒。例如,宋代《太平聖惠方》中就記載了制“膏”的方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末、川芎末,每用擦牙。”顯然,這就是古代兼有防治疾病功效的藥物牙膏。
  • 2009-03-06 06:56:37 補充
    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在往昔,齒木據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簽的功能。潔牙之後,方可去誦經禮拜。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並非只限於楊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 2009-03-06 06:57:28 補充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宋朝人民愛刷牙
    刷牙,這一重要的衛生保健習慣,早就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從晚唐到北宋末年,清潔口腔的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用牙刷刷牙的風氣逐漸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齒藥也隨之發展得多種多樣。在宋代,刷牙作為一項衛生保健措施,在社會上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普及。
  • 2009-03-06 06:58:15 補充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諸色雜貨”一節,在“挑擔賣……”之後所列的小商品名目中,有“刷牙子”一項,臨安城中的貨郎沿街叫賣日用雜貨,牙刷是其貨擔上的常供貨品之一。可見,作為南宋首都的杭州城中,市民普遍有刷牙的習慣,因此才需要貨郎們把牙刷送到千家萬戶。
    《夢粱錄》“鋪席”一節羅列臨安的著名店鋪,則有“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當時已經有生產、經營牙刷的專門鋪子。文中還說明,“蓋杭城乃四方輻輳之地,即與外郡不同,所以客販往來,旁午於道,曾無虛日。至於故楮羽毛,皆有鋪席發客,其他鋪可知矣。”
    從理論層面來說,成書於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
  • 2009-03-06 07:00:38 補充
    杭州作為當時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城中店鋪主要從事面向各地的批發業務,“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顯然也不會例外。由此不難明白,在當時,不僅首都人民愛刷牙,其他各地也或多或少地實踐著這一文明措施,於是才會有批發牙刷的名牌店鋪應運而生。

    的官修醫書《聖濟總錄》“口齒門”專列《揩齒》一節(卷121),並指出:“揩理盥漱,叩琢導引,務要津液榮流,滌除腐氣,令牙齒堅牢,龂槽固密,諸疾不生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不僅保護牙齒,而且有益健康,這樣的衛生觀念在12世紀初的中國已然確立。
  • 2009-03-06 07:01:14 補充
    更值得注意的是,《揩齒》一節中竟然列出了多達27種揩齒藥方,各方的配料往往很不相同———今天的牙膏雖然品牌眾多,但是具體內容上大概也沒有如此豐富的變化。相應的,不同方子的揩齒藥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不過,每個方子都強調“每日早晚揩齒”、“每日如常揩齒”,可見,在宋代,天天刷牙、早晚刷兩次牙,已經成了常識。其中,槐枝散方、皂莢散方用到青鹽,事實上,在西方牙膏傳入之前,摻配各種中藥的青鹽,一直是古代中國人最常用的揩齒藥,如《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就寫,寶玉“忙忙的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完畢”。
  • 2009-03-06 07:01:37 補充
    明初所編《普濟方》中,“牙齒門?揩齒”一節收有“陳希夷刷牙藥”方,其中提到“每用刷牙子蘸藥少許,刷上下牙齒,次用溫水漱之”,可見牙藥的用法也與今日使用牙膏之法相同。

    元人郭玨有《郭衡惠牙刷得雪字》一詩,描述道:“南州牙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短簪削成玳瑁輕,冰絲綴鎖銀騣密。”不難看出,詩中所寫的古代牙刷,有著與今天牙刷相同的形制。有意思的是,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衣物賬中,記有皇室進獻的“揩齒巾”,看來,直到晚唐,即使上層社會中也還沒有使用牙刷,而是利用“揩齒巾 ”清潔牙齒。
  • 2009-03-06 07:01:50 補充
    再向前追溯,孫思邈所撰《備急千金方》“齒病”一節提到:“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 ”在初唐甚至更早的時代,已經產生了每天早晨“揩齒”的衛生風習,不過,那時還沒有專配的揩齒藥,只是以鹽和溫水來清潔口腔,至於其時具體如何“揩齒”,則不得而知。推測起來,到晚唐時代,“揩齒藥”應該已經出現,這時候,是用揩齒巾蘸藥來刷牙。
  • 2009-03-06 07:02:03 補充
    關鍵的變化,恰恰發生在從晚唐到北宋末年這一段時間,用牙刷刷牙的風氣正是在此期間逐漸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齒藥也隨之發展得多種多樣。刷牙,這一重要的衛生保健習慣,從此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為了招徠顧客,貨郎把許多小貨物插在腦後,其中,左耳後斜插著一把小刷子,可能即是牙刷。

    http://www.bjkq.cn/kouqiang/29926_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