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對抗疾病與老化的新發現-- 自由基與抗氧化物質


對抗疾病與老化的新發現--
自由基抗氧化物質

馬偕紀念醫院 趙 強 營養師
美食天下 第64期, 1997.3 P116
  在人類歷史中,有許多人耗盡畢生心力追求健康和長壽,尤其是長生不老,更是許多君王的夢想。但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逃脫上帝創造人類的終極宿命-疾病和老死!不論是中國神話故事中活到八百歲的彭祖,或是西方聖經中記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的瑪土撒拉,終究都逃不過一死。也許有人會說: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病,當人在面對病痛的折磨時,才是最難煎熬的。
  隨著醫學科技的昌明,許多傳染性疾病已被消滅或控制,但是在面對伴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慢性疾病與老化時,現代醫學仍然無法完全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更遑論控制或解決了。
  近年來,醫學界在針對疾病和老化的系列研究中,有了較新的發現,就是「自由基-抗氧化物質」理論,也因此使人們對於所謂的「抗氧化物質」產生極大興趣和盼望,積極的尋找這類的物質(例如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SOD等等),以達成對抗老化和疾病的目標。

自由基(Free Radicals)
  什麼是自由基?
  簡單的說,自由基就是「帶有一個單獨不成對的電子的原子、分子、或離子」,它們可能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產生,例如粒腺體,它是細胞內產生能量(進行氧化作用)的主要位置,因為是進行氧化作用的地方,因此也是產生自由基(過氧化物)的主要地點。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自由基都是有害的,例如一氧化氮(NO),它是人體自行產生、具有許多功能、且相當重要的物質,不過當它因為某些原因而產生過量時,也會產生危害,造成疾病。人體內的自由基由有許多種,有人體自行合成,具有重要功能的;或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也有來自外界環境的。有些自由基相當活潑(通常是小分子量的物質),具有搶奪其他物質電子的特性,而分子量較大的自由基通常並不活躍,例如維生素C、E自由基,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結構的特性來穩定不成對的電子,所以並不太會攻擊別的物質。
  這些較活潑、帶有不成對電子的自由基性質不穩定具有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使自己原本不成對的電子變得成對(較穩定)的特性。而被搶走電子的物質也可能變得不穩定,可能再去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於是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這些被搶奪的物質遭到破壞。人體的老化和疾病,極可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尤其是近年來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的癌症,其罪魁禍首便是自由基。
  當然囉,上帝其實老早就知道這個情況,因此人體也具備了修復的功能,以復原被破壞的組織結構,同時也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系統,以對抗和預防自由基的危害。因為篇幅的關係,在此不談修補復原的系統,我們直接來看一看人體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和食物中可以幫助我們對抗自由基破壞的一些重要營養素和物質。

協助體內抗氧化的物質
  人體內有數種自行製造的抗氧化,是人體對抗過氧化物(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它們可以在過氧化物產生,即刻發揮作用,利用氧化還原作用將過氧化物轉換為毒害較低或無害的物質。不過想以口服的方式補充這些抗氧化是不可行的,因為當它們進入胃時,會被胃酸破壞而失去效用,它們包括超氧化歧化(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穀胱甘太過氧化(Glutathione Peroxidase,簡稱GSHP)、和過氧化氫(Catalase),比較資料請見表一。
  這些抗氧化並不是獨力完成氧化還原作用的,它們還需要某些礦物質才能發揮作用。不過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人體對這些礦物質的需要量並不高,雖然是必須的,但若是攝取過量時,反而可能發生中毒的現象,所以不可以補充過量。此外,人體抗氧化的產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因此需要其他抗氧化物質的協助才能避免自由基的傷害。
(一) 銅、鋅
  SOD,可以將毒性高的氧自由基轉變為毒性較低的雙氧水(H2O2)和氧,它存在於粒腺體和細胞溶中,SOD多與銅(Cu)和鋅(Zn)結合成CuZnSOD出現。
(二) 硒
  經由SOD的作用,在氧自由基轉變為雙氧水後,GSHP可以繼續作用在雙氧水上,使之轉變成完全無害的水和氧。不過人體需要硒(Selenium)這種礦物質才能製造GSHP。GSHP主要存在於血液、肝臟、粒腺體、和細胞質中。
(三) 鐵
  除了SOD和GSHP外,過氧化氫也可以藉由鐵質的輔助而將雙氧水分解為水和氧。過氧化氫普遍存在於人體的各組織中。

飲食中的抗氧化物質(Antioxidants)
  在自然的飲食中,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是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事實上還有其他許多物質也具有抗氧化的性質,只是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發現抗氧化效果超過這三種抗氧化物質的東西。接著,我們就來談一談它們。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溶於水的物質,因此可以隨著血液和體液散布到身體的各個角落,而她的抗氧化能力也就伴隨臨到。維生素C可以直接與羥基自由基作用,然後產生不活躍的自由基產物,接著可以被代謝成草酸而排出體外。同時,維生素C還可以幫助已經與自由基作用過所產生的維生素E自由基,將她還原成維生素E,此時的維生素C就像與羥基自由基作用一樣,可以在轉變成草酸後排出體外,如此一來,維生素E就恢復了原本抗氧化的功能。所以當維生素C充足時,可以達到雙重的抗氧化效果。
  由於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物質,過多時會排出體外,不能儲存,因此維生素C應該每日補充。由於過量會排出體外的特性,建議讀者在三正餐時多吃深綠、黃色蔬菜,並且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柳丁、葡萄柚......等)。若要以維生素C片補充,則不要一次吃大劑量的維生素C,最好將一天的份量分為數次服用,才可以達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
  雖然衛生署提出維生素C的每日營養素建議量(RDNA)是每天60毫克,這是維持正常身體機能的最低量,若要達到抗氧化的保護作用,可能需要10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
維生素E
  在美國,維生素E的銷售量僅次於維生素C,也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物質,時常被用來添加在油脂中,以抑制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尤其是當人體的不飽和脂肪被氧化時,若是沒有被即時阻止,將會產生一連串的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使脂肪產生聚合作用,當這些大分子的脂質聚合物沈積在血管壁時,便會使血管發生硬化或阻塞。維生素E主要分佈在細胞膜表面的磷脂質、血液中的脂蛋白(Lipoprotein)和腎上腺中,可以保護各類細胞的細胞膜不受傷害,維持正常功能(如白血球,與免疫能力有關);保護富含脂質的組織(例如大腦等神經組織)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因為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可以除存在體內,因此並不像維生素C一樣需要大量補充,只要維生素C的量充足,便可以將部份被氧化的維生素E還原,恢復功能。
  在各項研究中指出:不同的狀況需要不同量的維生素E,例如400單位(IU)才能達到保護心臟的目的;一般人維持健康的最低建議量約是15~18單位(或是10~12 mg α-TE,RDNA),而為了達到抗氧化等保護作用,需要每日250單位的維生素E,若是吸煙者,則需要加倍的維生素E。
服用維生素E的最佳時機是每餐飯後,因為她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協助。
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不過維生素A並不像β-胡蘿蔔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維生素A過量時可能會中毒,引起噁心、脫髮、骨頭酸痛、倦怠嗜睡,而孕婦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可能使胎兒畸型。
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有二種抗氧化能力:
一、可以與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結合而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
二、吸收氧氣因為光線照射(例如在眼睛)而變成的激發氧氣的過多能量,阻止氧化作用的進行。
  β-胡蘿蔔素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深綠、黃色的蔬菜和藻類,其中以紅蘿蔔最具代表性。紅蘿蔔有保護眼睛的效果,不僅是因為β-胡蘿蔔素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對益於視網膜,也因為其中所含有的β-胡蘿蔔素可以消除自由基,可以使眼睛免於形成白內障危機。而且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時並沒有中毒之虞,除了長期大量攝取時(每天吃七、八條紅蘿蔔,持續三個月以上)會使皮膚變黃外,並沒有其他問題。
其他物質
  在天然的食物中,各類的蔬菜和水果是最佳的抗老化(氧化)的選擇。
  他們含有一些自然的植物化學成份(Phytochemicals),例如黃酮類(Flavonoids)、引朵類(Indoles)物質、金雀異黃素(genistein)、蕃茄紅素(Lycopene)等等。表二列出了各種抗氧化物質的成份和他們的來源與效用。
  目前我們對於自由基和抗氧化物質與老化和疾病的關係已經有一些了解,但是實際在面對老化和疾病時,仍然要記得:這些作法必須建立在均衡和充足的日常飲食上,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而有許多未解的疑問,只期待在不久的未來,醫學界可以對這些問題有更突破性的發展,使人類健康長壽的夢想可以實現。
 

表一、人體自行製造的抗氧化 
抗氧化存在位置作用
(註一)
輔助因子及其
每日建議量(註二)
輔助因子的
主要食物來源
超氧化歧化
(Superoxide Dismutase,
簡稱SOD)
粒腺體、細胞質氧自由基

雙氧水+氧
鋅:
女-12毫克
男-15毫克
(最多不超過50毫克)
銅:2毫克
鋅:海產、肉類、肝臟、
蛋、黃豆、花生
銅:肝臟、肉、魚、蝦、堅果類
穀胱甘太過氧化
(Glutathione Peroxidase,
簡稱GSHP)
血液、肝臟、
粒腺體、細胞質
雙氧水

水+氧
硒:
女-55微克
男-70微克
海產、蔥、洋蔥、蒜
過氧化氫
(Catalase)
人體的各種組織氧自由基

水+氧
鐵:
女-15毫克
男-10毫克
(成人)
肉、魚
註一:只將作用以簡略的方式列出,並未詳列反應物、產物和莫耳數。
註二:資料來自中華民國每日營養素建議量表(RDNA,82年)、美國每日營養素建議量表(RDA)
 

表二、各種抗氧化物質的成份和他們的來源與效用
名稱
作用
最佳食物來源
維生素C
(Ascorbic Acid)
與羥基自由基作用、還原維生素E自由基芭樂、奇異果、木瓜、柳橙、葡萄柚、青椒、花椰菜
維生素E
(α-Tocopherol)
阻止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葵花子油、紅花油、玉米油黃豆油、小麥胚芽、杏仁
β-胡蘿蔔素
(β-Carotene)
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吸收激發氧的過多能量深綠色蔬果,如胡蘿蔔、甜蕃薯、蕃茄、木瓜、紅肉李
黃酮類(Flavonoids)預防動脈硬化鮮黃色蔬果,如蘋果、香瓜、蔥、紅酒
引朵類
(Indoles)
抵抗肺癌、大腸癌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高麗菜、芽甘藍、芥菜
蕃茄紅素
(Lycopene)
去除氧自由基蕃茄、西瓜、櫻桃、李子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花生的妙用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食品,老少皆宜,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澱粉、粗纖維,以及鈣、磷、鐵、硫胺素,棕櫚酸、維生素A、B、C、E、K等多種營養物質,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一樣,極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吸收率高達90%左右。花生蛋白中含有十幾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尤以賴氨酸含量最高。還有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等。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些氨基酸可以促使腦細胞發育、提高兒童智力,增加記憶力,並能防止人的過早衰老。花生中的兒茶素,也具有很強的抗老化功能。所以,花生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長期食用,對身體大有好處。
花生不僅是一種高營養食品,而且是一味藥用價值較高的保健良藥。花生的種子、種衣、種殼和花生油等,都可作為藥用。中醫認為,花生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瘧之功效。對於良、慢性腎炎、腹水、乳汁缺乏等症都有一定療效。花生果的外殼含有木犀草素,可降低膽固醇。對高膽固醇、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特別是花生仁外面的紅衣,由於其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縮短出血時間,所以是一味既可生血又可止血的良藥。已被科研單位研製成功的止血寧,在用於治療消化道、肺結核、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各種原因的外傷性出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花生米的紅衣還可預防神經炎、腳氣病、乾眼病、口唇炎等維生素B1B2缺乏症,所以吃花生米最好連衣一起吃。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每日吃花生米數粒,長期食用可有一定療效。產後缺奶,可用花生米60克,黃豆60克,豬蹄一隻,一同燉食。治療高血壓,可用花生米浸入醋中,五日後服用,每日晨空腹吃10粒。治療高血脂、冠心病,可用乾花生殼洗淨水煎服,每次服50~100克。花生衣是花生米外面果層薄薄的皮,別名長果衣、落花生衣,紅薄皮。[制法]將花生米用熱水燙後取皮,曬乾研碎備用,花生衣也可從糖果廠、榨油廠收集, 。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肺、脾、肝經。[功效]養血止血。[試驗室研究]花生衣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可減輕出血,縮短凝血時間,促進骨髓造血機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質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而不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機能,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貧血有明顯療效[臨床應用]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原發性及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病出血、術後出血、子宮功能性出血、癌腫出血及胃腸、肺出血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出血。1、兒童過敏性紫癜腎炎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的一個主要類型。臨床往往以血尿、程度不同的蛋白尿為其主要表現。常伴有皮膚紫癜、胃腸道症狀、關節疼痛等表現,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為濕熱與熱毒,或濕熱蘊於下焦,脈絡爍傷,水道不利,故尿血、少尿,甚則浮腫。熱毒傷腎,腎失固攝,脾氣受損,則精微下瀉,可見程度不同的蛋白尿。或感受外邪,熱毒陷入營血致血熱妄行,血不循經而致,我們常用經驗方:花生衣15克,白茅根30克,馬鞭草10克,加水煎煮飲用,能清熱解毒利濕,佐以涼血止血化斑。常收得良好效果。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花生衣20克,小紅棗30克,水煎服。3、白細胞減少症和貧血花生衣500克,炒香研未,與糯米粉500克炒香同拌成炒米粉,可放糖,每日隨意服用。4、再生障礙性貧血花生衣10克,水煎服。日服3次。或每次6克,每日2次沖服。5、慢性腎炎花生連衣、紅棗各40克,煎湯代茶,食花生紅棗。6、慢性氣管炎(屬肺虛久咳,肺燥咳嗽型)花生衣60克,加水煎10小時,過濾,濃縮至100毫升,加糖,一天分兩次服7、遺精花生衣6克,水煎服,每日2次。8、脾虛消瘦或腳氣脛腫花生連衣、紅棗、赤小豆、薏苡仁各40克,大蒜20克,水煎,一日分二次服。花生衣含較多的維生素B1。9、凍瘡取花生衣炒黃150克,研成細末,加300毫升醋,調成糊狀,用時加樟腦10克調勻。塗於凍瘡處,用乾淨紗布包好,一般2~3天即可痊癒。10、美容蜜汁花生棗:紅棗100克,花生連衣100克,枸杞子50克溫水泡後放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煮到熟軟,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粘稠停火;也可用高壓鍋煮30分鐘左右,蜂蜜可待花生米、紅棗、枸杞子熟後入鍋。紅棗補氣,花生衣、枸杞子補血,花生肉滋潤,蜂蜜補氣,綜合作用使面色紅潤。11、生髮、烏髮取花生衣15克、首烏20克與紅棗10枚同放入鍋內,小火煎煮約半小時,加入適量紅糖即成。每日飲3次,飲湯食棗。此方有養血補血 ​​之效,適於身體虛弱者。[製劑] 1.血寧1號:每支2ml,相當於花生衣2g,用於止血。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2—3次。嚴重大出血,每日靜注1—2次,每次20—40ml。2.花生衣血寧片:花生衣3000g,澱粉35g,桃膠3.5g,共制1000片。每片相當原生藥3克。適用於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癌及其他造血系統、網狀內皮系統疾患,貧血,腎炎等。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對治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最好,有效率達80%以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出血疾病的止血有較好治療效果,對腎炎等也有一定的療效。[用量] 6—15g 。[注]花生衣的止血作用較花生仁大50倍左右,故使用時應注意其用量。其止血有效成份易溶解於水,故煎服有效。附:花生炒熟或油炸,性熱燥,不宜多食,且多食易產生腎結石。若煮湯食用則有利尿、通乳、潤肺作用。花生殼有降低血壓作用;花生葉代茶葉煎茶飲,可治肝風頭疼(偏頭疼)有效,花生葉也能治失眠1、花生米(不去紅衣)、紅糖等量,煎湯代茶,連服七日,治水腫。2、花生、眉豆各二兩,蒜頭三個,陳皮一角,鯽魚一條(豆花生鯽魚湯)有利尿消腫、強壯身體作用,治療腎炎水腫3、花生米(不去紅衣),搗爛煮大米粥,治乳少。4、花生米(去紅衣),水煮飲湯,治聲啞、失音。5、花生殼四兩,水煎服,或烤乾研粉,日服三次,每次四分,二十日一療程,治高血壓。
人們一般都喜歡把花生做熟了吃,其實生吃花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解放軍二炮總醫院營養科主管技師宋麗群介紹說,吃生花生有一個突出的好處是能起到養胃的作用,因為花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天然的低鈉食物。每天吃適量生花生(不要超過50克),對養胃有一定好處。吃生花生時一般都是連著紅衣一起吃,花生紅衣可是個好東西。女性朋友,尤其是處於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的女性更應該常吃,對於養血、補血很有好處。同時,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常吃能使頭髮更加烏黑靚麗。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處,比如有些跌打淤腫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紅衣能止血、促進凝血,跌打損傷、血脈淤 ​​滯者吃得過多,會出現血淤難散,加重淤腫。另外,因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膽汁去幫助消化,所以那些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膽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書法家

近代: 王壯為:壯為先生本名沅禮,民國前三年(1909)生於河北省易縣。從小跟隨父親讀書寫字,刻印作畫,親子情培養出篆刻翰墨的根苗。完成學校正規教育之後,壯為先生創辦小學,推動女子教育,也曾經擔任公職,持續在篆刻翰墨的園地裡耕耘成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壯為先生轉而投身軍旅,就在烽火歲月淬煉中,起動第一步,用「壯為」筆名替人刻印。由於古人曾有童子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之語,壯為先生別以『壯夫可為』之義,取作別號。抗戰勝利之後再任公職,卻因局勢逆轉,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隨中央政府來到台灣。   來台以後,壯為先生續任公職,同時在大專院校教授篆刻、書法史,翰墨篆刻與工作、生活融成一片。壯為先生的人生觀折衷在儒家和道家之間,對於自己學藝的期許,要求根柢紮實,而後漸進求變,以近於自然。早年壯為先生學習晉唐書家,熟練王羲之(303~361)、王獻之(344~386)、褚遂良(596~658)和顏真卿(709~785)的筆法,基底既已穩固,又體悟魏碑、趙孟頫(1254~1322)和文徵明(1470~1559)的經驗,加以融會驗證。六十歲以後,書法造詣更見精微,將印章分朱布白的意趣注入行草書,筆力雄健、結體奇絕,自成一種格局。由於先秦玉石文字、簡帛文字陸續出土,壯為先生探究其中筆法根源,加以詮釋再現於書法印章中,引導藝壇繼甲骨文書法之後,也嘗試亦古亦今的玉石簡帛書風。   壯為先生刻印,面貌豐富,甲骨、金文、簡帛各類古文字也都能入印。早年取法趙之謙(1829~1884)、黃士陵(1849~1908),掌握到印章和書法的關連。所刻元朱文印,印面效果潔淨典雅,印文自然流露筆墨的情趣。在紮穩漢印根基之後,又吸取各家長處,對吳昌碩(1844~1927)樸拙的格調別有會心,方寸之中雄渾蒼莽,不見人工造作的痕跡。而令人稱絕的則是行草書作印章邊款,了無毛筆和刻刀的隔閡。   壯為先生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去世,一生理論和創作兼長,書法與篆刻相互生發,傳承古人啟迪後人,是藝術界共同欽佩的人物。 明清: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擅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等,講究筆情墨韻,畫格清潤明秀。書法工楷、行、草書,初學顏真卿,後上溯晉、唐、宋諸家。結體秀媚巧妙,墨色變化豐富,用筆率易自然,流暢中兼有生澀之趣。與邢侗、米萬鐘、張瑞圖並稱“明末四大書家”。著有《容臺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書,較集中反映其藝術思想和理論。 主張作畫須“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提倡士氣。借用佛教以禪論畫,把唐代以後的山水畫發展分為南北二宗,推崇南宗為文人正脈。 何紹基:字子貞,道州人,尚書淩漢子,道光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紹基承家學,少有名,阮元、程恩澤頗器賞之,歷典福建、貴州、廣東鄉試,均稱得人,咸豐二年,簡四川學政,召對,詢家世學業,兼及時務,紹基感激,思立言報知遇,時直陳地方情形,終以條陳時務降歸,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教授生徒,勗以實學,同治十三年,卒,年七十 又五,後包氏之學盛行,咸、同以來,以書名者,何紹基、張裕釗、翁同龢三家最著,並見他傳,紹基宗顏平原法,晚復出入漢分;裕釗源出於包氏,同龢規模閎變,不為諸家所囿,為一代後勁云。 鄧石如:初名避仁宗諱,遂以字行,改字頑伯,安徽懷寧人,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少產僻鄉,聞見,獨好刻石,仿漢人印篆甚工,弱冠孤貧,游壽州,梁巘見其篆書,驚為筆勢渾鷙,而未盡得古法,介謁江寧梅鏐,都 御史成子也,家多藏金石善本,盡出示之,為具衣食楮墨,使專肄習,好石鼓文,李斯嶧山碑、泰山刻石,漢開母石闕,燉煌太守碑,吳蘇建國山碑,皇象天發神讖碑,唐李陽冰城隍廟碑、三墳記,每種臨摹各百本,又苦篆體不備,寫說文解字二十本,帝搜三代鐘鼎,秦、漢瓦當、碑額,五年,篆書成,乃學漢分,臨史晨前、後碑,華山碑,白石神君,張遷,潘校官,孔羨,受禪,大饗諸碑,各五十本,三年,分書成,石如篆法以二李為宗,縱橫闢闔,得之史籀,稍參隸意,殺鋒以取勁折,字體微方,與秦、漢當額為近,分書結體嚴重,約嶧山、國山之法而為之,自謂:「吾篆未及陽冰,而分不減梁鵠。 」 吳讓之:字熙載,號晚學居士,堂號師慎軒,江蘇儀徵人,諸生,嘉慶四年己未生,同治九年庚午逝世(1799-1870)。早年師包慎伯,窮究歷代碑碣本末,能書各體,尤擅篆隸。 宋元: 蘇軾:字子瞻,是宋代的政治家和書法家,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寫字多偃筆,就像現代人拿鉛筆、原子筆的方式,卻造就了他字中多出現側鋒的特殊風格。 黃庭堅:山谷最善長草書,而楷書亦能自成一家,東坡的書法是山谷最為推崇的,最開始也是學羲之和獻之的書法而後附與自己的創意,他是一位非常用功在意寫字的藝術家,以蒼勁、間格緊實為特色,而草書輸張旭、懷素,用筆豪邁,不拘形式。 米芾:米芾的筆法變化多端,從小即勤奮學書,各家皆精通,再加上他收藏很多傳世的真蹟,自然眼界比一般人更廣,所以常有人向他請益字畫的真偽,他的行書寫得特別好,氣勢如虹,自評"刷"字,字的面目多樣,如風如雨,雖像古人,但卻又都是自創,蜀素帖是最為後代人所稱讚的作品。 蔡襄:字君模,書法秀麗溫潤,出自顏真卿,加上王羲之、獻之的筆法,開啟自己的新風格,其書多守定法,態度十分嚴謹。 趙孟頫:元代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宋亡後,經舉薦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博學多纔,工古文詩詞,為元初詩壇大家,通音律、精鋻賞,書畫方面造詣尤深。其書法篆、籀、隸、真、行、草,冠絕一時,初學趙構,後上追魏晉諸家,於鍾繇、王羲之等用功尤深,晚年又傍及李邕、顏真卿、米芾諸家,兼融包蓄,發展變化,形成結體嚴整,筆法圓熟,氣勢渾健的獨特書風。人稱“趙體”。 隋唐: 智永:陳、隋間僧,名法極,俗姓王氏,會稽人,晉王羲之第七世孫,徽之後,與兄孝賓俱舍家入道,住永興寺,人稱"永禪師",工正、草書,傳家法。永字八法傳至智永,發其旨趣授之虞世南,影響很大。 歐陽詢: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唐高祖時為官給事中,後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其書學二王及三公郎中,自創一格,人稱"歐體"。 虞世南: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人,康太宗時為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授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書承智永傳授,得二王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為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658),字登善,杭州錢塘人,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中書令等,高宗時封河南縣公,進郡公,人稱"褚河南"。後遷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后,被貶為愛州刺史,其書初學史陵、歐陽詢,繼學虞世南,終法二王,自創一格。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玄宗時任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真卿率兵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世稱顏魯公。其書初自家學,又從褚遂良、張旭學書,一變古法,自成一格,世稱顏體。 三國雨晉南北朝: 鍾繇: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人。漢時為官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傳世書跡有《宣示表》、《薦季直表》、《力命表》等。 王羲之: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361)。字逸少,琅琊人。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以骨鯁稱。少有美譽,朝廷公卿重其才器,頻召舉之,皆不就。後入庾亮幕府。因好友揚州刺史殷浩敦勸,拜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書法不僅見重當時,後世更尊之為書聖。 王獻之:東晉康帝建元二年(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學父書,次習張芝草書,善書如其父,筆勢流懌,媚趣則過其父,人稱二王。 漢代: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敦煌淵泉人。字伯英,幼而高操,勤學好古,明經修身,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朝廷以有道徵,不就,故時稱"張有道"。   資料來源:台北故宮、《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