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
格言:「保全與擴張」 باقية وتتمدد "Bāqiyah wa-Tatamaddad"[3][4][5] | ||||||
盟歌:《我的烏瑪,曙光已現》 أمتي قد لاح فجر "Ummatī, qad lāha fajrun"[6] | ||||||
行政中心 | 敘利亞拉卡(實際)[7][8] 36°34′N 43°13′E | |||||
最大城市 | 伊拉克摩蘇爾 | |||||
意識形態 | 伊斯蘭極權主義 伊斯蘭恐怖主義 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伊斯蘭教遜尼派瓦哈比派 反什葉派[9] 薩拉菲聖戰思想 | |||||
類型 | 控制領土的叛亂組織 | |||||
軍事規模及控制區域 | 伊拉克和敘利亞之內
伊拉克和敘利亞之外
19,500–31,000 | |||||
政府 | ||||||
- | 首領(自稱哈里發) | 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b][16] | ||||
- | 伊拉克「埃米爾」 | 阿布·穆斯利姆·圖爾克馬尼 † [17][18] | ||||
- | 敘利亞「埃米爾」 | 阿布·阿里·安巴里[18] | ||||
- | 東利比亞領袖 | 阿布·巴拉·阿茲迪[19] | ||||
- | 軍事委員會主席 | 阿布·阿伊曼·伊拉吉[20] | ||||
- | 戰地指揮 | 阿布·奧馬爾·舒斯哈尼[21][22][23] | ||||
- | 發言人 | 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24][25] | ||||
建立 | ||||||
- | 建立(統一聖戰組織) | 1999年[26] | ||||
- | 加入蓋達組織 | 2004年10月 | ||||
- | 在伊拉克宣布 建立伊斯蘭國 | 2006年10月13日 | ||||
- | 對黎凡特宣稱主權 | 2013年4月8日 | ||||
- | 占領費盧傑, 並開始大量奪取領土 | 2014年1月1日 | ||||
- | 從蓋達組織中分離[27][28] | 2014年2月3日[29] | ||||
- | 宣稱建立「哈里發國」 | 2014年6月29日 | ||||
- | 對利比亞、埃及、 阿爾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 和葉門領土宣布主權 | 2014年11月13日 | ||||
面積 | ||||||
- | 僅估算控制區域 | 32,133 km2[30] 12,407 sq mi | ||||
人口 | ||||||
- | 2014年估計 | 8,000,000[31] | ||||
貨幣 | 伊拉克第納爾 敘利亞鎊 伊斯蘭國第納爾[32] | |||||
時區 | 歐洲東部時間和 阿拉伯半島標準時間 (UTC+2和+3) |
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轉寫:al-Dawlah al-Islāmīyah;英語:The Islamic State,縮寫:IS),前稱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l-Dawlah al-Islāmiyyah fī al-Irāq wash-Shām;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又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L),是一個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33]的聖戰組織及未被廣泛認可的政治實體,奉行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領袖易卜拉欣自封為哈里發,起國號為「伊斯蘭國」[1][25][34],宣稱自身對於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全中東、非洲東部、中部、北部、黑海東部、南部、西部,亞洲中部和西部、歐洲伊比利半島、印度幾乎全境、中國西部、北部地區)擁有統治地位[35](但有人對此有異議[36])。該組織參與的戰事包括伊拉克戰爭及伊拉克內戰(2011至今)、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2014至今) 以及西奈半島動亂,與各阿拉伯國家政府軍[37][38](也包括敘利亞反對派[39][40])、部分地方武裝以及一些北約成員國或歐洲國家軍隊交戰。[41][42][43][44][45][46][47][48][49]
該組織目前致力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區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是敘利亞攻擊反政府武裝中主要的聖戰組織之一,並占領伊拉克北部的部分城市和地區。其自認為是一個獨立國家,聲稱擁有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主權,而且宣稱已於2014年11月13日擁有阿拉伯地區更多的主權,涉及利比亞、埃及、艾爾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等國家。[50][51]
「伊斯蘭國」並不謀求參與所佔領國家的政治權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東地區建立政教合一的極端伊斯蘭國。「伊斯蘭國」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實現「伊斯蘭化」,要讓受到統治的民眾「成為真正服從的穆斯林」。而從其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採取的武裝行動性質可以看出該組織極權主義、軍國主義、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傾向十分明顯。在薩達姆、格達費、阿薩德等泛阿拉伯世俗主義政權式微的現今,中東面臨著回到遜尼派和什葉派宗教混戰的危機。事實上,目前伊拉克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力量的對抗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場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混戰。波斯灣遜尼派宗教神權國家(有別於世俗國家)與團體(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對什葉派國家的敵視,與對叛亂組織或明或暗的支持和資助(該組織大部分頭目來自沙烏地阿拉伯),也是造成今日混亂局面的因素之一。[53]
周邊阿拉伯國家以阿拉伯文縮寫稱其為達伊沙(阿拉伯語:داعش;正確發音:Da-esh;通常寫成 "Daesh" 或 "Daash";da:ʕeʃ)),與阿拉伯語的「踩踏」同音,以示對其「伊斯蘭國」的不承認及蔑視。[54][55][56]
發展[編輯]
該組織最初由一系列的叛亂團體組成和支持,包括聖戰者協商委員會、伊拉克伊斯蘭國(ISI)、伊拉克蓋達組織(AQI)等該組織的前身和Jaysh al-Fatiheen、Jund al-Sahaba、統一聖行擁護者、勝利軍等叛亂組織和一些遜尼派的其他派別和部落,2004年初改名「統一聖戰組織」(Jamāʻat al-Tawḥīd wa-al-Jihād,The Organization of Monotheism and Jihad,JTJ)之前曾使用了多個不同的名稱。[57]
2004年10月,此組織時任領導人阿布·穆薩布·扎卡維宣布效忠奧薩瑪·賓·拉登。隨後扎卡維將該組織的名字改為「兩河國家蓋達組織」(Tanẓīm Qāʻidat al-Jihād fī Bilād al-Rāfidayn(QJTR),"The Organization of Jihad's Base in the Country of the Two Rivers"(TQJBR))[58],通常被稱為「伊拉克蓋達組織」("Al-Qaeda in Iraq"(AQI))。但該組織從未用「伊拉克蓋達組織」指稱自身,這個名字是外界用來稱呼它和它的各種化身的。[59]
2006年1月,伊拉克與幾個較小的伊拉克叛亂組織合併形成傘式組織「聖戰者協商委員會」("Mujahideen Shura Council")。這次改名不過是一次宣傳手段,可能是為了與製造2005年安曼爆炸案等戰略錯誤做切割。[60]2006年6月7日,扎卡維遭美軍空襲炸死。
2006年10月12日,聖戰者協商委員會與Jaysh al-Fatiheen、Jund al-Sahaba、統一聖行擁護者、勝利派之軍等四個叛亂組織和一些伊拉克部落的代表聯合,同時宣誓遵守阿拉伯傳統Ḥilf al-Muṭayyabīn(香氣者的誓言)[c][61][62]他們在儀式上宣誓將從什葉派穆斯林和外國勢力的壓迫下解放伊拉克的遜尼派,以真主的名義,恢復伊斯蘭的榮耀。[d][61]次日,「伊拉克伊斯蘭國」(Dawlat al-ʻIraq al-Islāmīyah,"Islamic State of Iraq"(ISI))宣告成立。設立了內閣,阿布·阿卜杜拉·拉希德·巴格達迪成為掛名埃米爾,實際權力由埃及人阿布·艾尤卜·馬斯里把持。[63]建國宣言不僅受到了伊拉克聖戰者中的對手們的惡意抨擊,也受到了國外主要聖戰主義者的反對。[64]
2013年4月,巴格達迪單方面宣布將「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勝利陣線」合併成一個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d-Dawlat al-Islāmiyya fī’l-‘Irāq wa’sh-Shām",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又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L)[67][68]兩種不同的譯名產生是由於對於敘利亞及周邊地區,阿拉伯人使用「Shām」(或Shaam,譯為沙姆地區),而歐美對相近的地理概念慣用「黎凡特」一詞。不過,在敘利亞的原「勝利陣線」成員不同意「合併」的決議,成為獨立的武裝,「勝利陣線」不僅和敘利亞政府軍對抗,還與敘利亞的反對派武裝作戰。
該組織曾是蓋達組織的一個分支,脫胎於伊拉克蓋達組織。[69][70]2014年2月,在歷經了八個月的權力爭鬥之後,蓋達組織宣布該組織過於極端、殘忍、野蠻,切斷了與它的所有聯繫:賓·拉登的高級幕僚曾在21頁信函中,譴責該組織的惡行:包括多次炸燬清真寺、違背《古蘭經》教義展開血腥種族清洗、使用氯氣進行毒殺、在巴格達的天主教堂裏屠殺信徒,蓋達組織應與其劃清界限,以免形象被拖累[71][72][73],故該組織已不被蓋達組織所承認[74]。不過,在歐巴馬向伊拉克猛增軍事行動之後,伊斯蘭國與伊拉克的蓋達組織又開始合作對抗美軍。[75]
2014年6月29日,巴格達迪宣布將「伊拉克和沙姆」字樣捨去,直稱「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簡稱:IS),巴格達迪恢復本名「易卜拉欣」,自稱哈里發。[76][77]阿拉伯世界各國政府和反對該組織的人,用阿拉伯語的縮寫Daʿesh(داعش,中文音譯為「達伊沙」[78][79])稱呼該組織,取其阿拉伯名的首個字母Dāl, ʾAlif, ʿAyn, Šīn組成。[80]該組織視這名稱為侮辱,因為名稱中沒有「伊斯蘭」一詞。[81]有摩蘇爾居民說,武裝分子警告他們不可使用這個名稱,否則會割去他們的舌頭。[82]
負責「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占領區軍事活動的指揮官叫阿布·阿里·安巴里,年過50歲的安巴里出生於伊拉克摩蘇爾的北部地區,在薩達姆統治時期,他曾獲共和國衛隊的少將軍階,屬於薩達姆的高級將領。後來和巴格達迪走到了一起。負責「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占領區軍事活動的指揮官為阿布·穆斯利姆·圖爾克馬尼,圖爾克馬尼又名哈吉卜·穆塔茲,曾是伊拉克軍方核心情報部門的一名中校,也曾在薩達姆總統的特種部隊任職。還有一名來自車臣的軍事總指揮官阿布·奧馬爾·舒斯哈尼(Abu Omar al-Shishani,舒斯哈尼在阿拉伯語中是「車臣」的意思),他的真正名字叫巴提拉什維利(Tarkhan Tayumurazovich Batirashvili)。1986年出生在蘇聯高加索地區潘克里斯峽谷的一個村莊裡(現屬喬治亞)。2013年成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成員,以作戰兇悍著稱,並頻繁出現在該組織發布的照片和視頻中。巴格達迪除上述三位得力「臂膀」,「伊斯蘭國」內閣還明確設置了各部「部長」和各省「省長」。[83]
2014年12月18日,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宣布消息,證實11月在對伊拉克的一次空襲中打死了「伊斯蘭國」組織的三名頭目,其中包括二號人物阿布·穆斯利姆·圖爾克馬尼,占領摩蘇爾的「伊斯蘭國」組織司令拉德萬·塔利布·海珊·哈姆杜尼(Radwan Taleb al-Hamdouni),以及該組織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負責人阿卜杜勒·巴西特。
2015年1月,巴格達迪稱塔利班領袖穆罕默德·奧馬爾是「傻瓜和無知的軍閥」。4月,塔利班亦以「穆民的長官」穆罕默德·奧馬爾的名義發布教令,稱巴格達迪是「偽哈里發」,又聲稱「伊斯蘭國」組織的一系列行為違反了伊斯蘭教法,將其定為非法組織。[84][85]伊斯蘭國向阿富汗境內滲透,與塔利班發生武裝衝突。[86][87]
軍事[編輯]
「伊斯蘭國」稱擁有數萬名軍人,並且擁有大量美軍和其他國家軍隊的武器,如槍械、火砲、戰車等(還擁有少量戰機和直升機,但缺乏相關飛行員)。媒體指出,眾多原薩達姆旗下軍人在2003年失業以後加入了該組織。因此,該組織軍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且熟悉伊拉克地理環境。此外,該組織還有許多來自海外的武裝人員加入。
國家 | Population |
---|---|
突尼西亞 | |
沙烏地阿拉伯 | |
俄羅斯 | |
約旦 | |
摩洛哥 | |
法國 | |
土耳其 | |
黎巴嫩 | |
德國 | |
利比亞 | |
英國 | |
印度尼西亞 | |
烏茲別克 | |
巴基斯坦 |
人員[編輯]
該組織向每個戰士發放約400至600美元的月薪,並分配宿舍,許多是被沒收的當地非遜尼派居民或已逃離的政府公務員住屋。[88]到2015年,伊斯蘭國因為財政問題而削減戰士薪金多達七成半,引起一些戰士不滿並打算離開該組織。[89]
「伊斯蘭國」人員難以估計。有來源稱在伊拉克有15萬人(2014年估計[90]),而在敘利亞有1萬2千人(2013年9月估計[91]),但隨著該組織在兩地的迅速發展,這個數字很有可能已經過期,而其「核心成員」據稱約有1,000人。[92]2010年時有資料估計其武裝人員有約10,000名。[93]除了人數外,「伊斯蘭國」軍事成員的國籍也難以統計,有資料顯示,該組織起初多在伊拉克、阿富汗、車臣等地招募武裝分子。另據一份法國研究機構的報告分析,該組織頭目多來自伊拉克、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和突尼西亞,如今有著3,000多名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志願者」。2014年中,估計有約500名英國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為伊斯蘭國作戰[94]。英國國會的工黨議員Khalid Mahmood指出,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參戰的英國人相信多達2000人。[95]各界擔心這些聖戰分子從中東返回英國後,將會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96]毗鄰伊斯蘭國控制區的土耳其也是伊斯蘭國其中一個主要招兵來源,至2014年9月,估計已有多達1000名土耳其人加入該組織。[97]中國的一些新疆東突分離分子也來到中東為伊斯蘭國作戰,2014年12月有報道指伊斯蘭國的「東突營」有大約300名戰鬥人員。[98]另一方面日本、韓國也傳出有青少年志願者想加入伊斯蘭國作戰。[99]
「伊斯蘭國」綁架大量兒童,訓練他們成為童兵、查探敵情或充當「人肉炸彈」發動自殺攻擊。[100]組織成員也利用網際網路宣傳或滲透國外的清真寺,以宗教之名誘使國外青年到中東參加聖戰。[101]據英國《每日郵報》2014年8月13日報導,一群「伊斯蘭國」的支持者在倫敦牛津街分發宣傳該極端組織的傳單,鼓動人們離開英國,移民到新的「伊斯蘭國」。[102]
該組織的軍營中,也有許多女性工作人員,多是負責打掃與炊事工作。有些年輕貌美的女子則被安排成為「軍妓」。該組織利用網際網路發放影片或通過社交網站宣傳,在歐洲招攬少女到中東與該組織的「聖戰士」結婚。有報道指出,一些女子抵達敘利亞後,才發覺她們並非單一武裝分子的新娘,而是被安排每天與數名武裝分子締結「臨時婚姻」,每次「結婚」只維持一到兩小時,亦即性交後即離婚,變相淪為武裝分子的性奴。[103]伊斯蘭國的支持者也在印尼活動,招攬女性到中東充當武裝分子的慰安婦,引起印尼警方關注。[104]
武器[編輯]
單兵裝備[編輯]
烏茲衝鋒槍、HK MP5衝鋒鎗、M4卡賓槍(數量1,000+[107])、AK-47突擊步槍(數量8,000+[107])、M16突擊步槍(數量1,000+[107])、SVD狙擊步槍(數量3,000+[107])、KSVK狙擊步槍、斯泰爾AUG突擊步槍、PK通用機槍[107][108]、NSV重機槍[107]、DShK重機槍[107]、簡易爆炸裝置、M26手榴彈、M60通用機槍、M240通用機槍、FN Minimi輕機槍、M224迫擊砲、貝瑞塔92手槍、格洛克17手槍、馬卡洛夫手槍、白朗寧大威力手槍、RPG7火箭筒[108]、RPG32火箭筒、FIM-92刺針飛彈發射器、SA-7防空飛彈發射器、飛弩-6防空飛彈發射器[109]、米爾科姆轉輪連發式榴彈發射器、防彈衣、沙漠用數位迷彩服、配戴AN/PVS-7夜視儀的克維拉頭盔等。[110][111]
地面重武器[編輯]
ZU-23-2雙管高射炮[112][113]、M198 155mm榴彈炮(數量達到52[114])、BM-21式火箭炮[115]、飛毛腿飛彈、BGM-71拖式飛彈、M59加農炮、M198榴彈炮、不明系列的反戰車炮。
車輛[編輯]
阿聯虎式運輸車、波蘭AMZ野豬步兵車、美洲獅輕型戰車、M939卡車、MTVR,以及數量不詳的吉普車、悍馬車(數量2,000+[116][117][118][119]),大量裝備重機槍的武裝改裝車、MRAP防雷反伏擊車、BRDM-2裝甲車、M113裝甲運兵車、M1117守護者裝甲車、MT-LB裝甲車、T-55主力戰車(數量45+[107])、T-62主力戰車、T-72主力戰車[120](數量30+[107])、BMP-1步兵戰車、2S1「康乃馨」自走炮。
空中武器[編輯]
米格-21或米格-23戰鬥機(數量3[121][122],據報其中兩架已被敘利亞空軍炸毀[123])、米爾-24或米爾-28直升機(數量1[124])、UH-60黑鷹直升機[125][126]、伊朗「候鳥」無人機、固定翼運輸機。
政治[編輯]
實體 | 日期 | 來源 | |
---|---|---|---|
國際組織 | |||
聯合國 | 2004年10月18日 | [127] | |
歐盟 | 2004年 | [128] | |
東協 | 2014年 | [來源請求] | |
國家 | |||
英國 | 2001年3月 2014年6月20日[e] | [129] | |
美國 | 2004年12月17日 | [130] | |
澳洲 | 2005年3月2日 | [131] | |
加拿大 | 2012年8月20日 | [132] | |
土耳其 | 2013年10月30日 | [133][134] | |
沙烏地阿拉伯 | 2014年3月7日 | [135] | |
印度尼西亞 | 2014年8月1日 | [136] | |
阿聯 | 2014年8月20日 | [137] | |
以色列 | 2014年9月3日 | [138][139][140] | |
馬來西亞 | 2014年9月24日 | [141] | |
埃及 | 2014年11月30日 | [142][143] | |
印度 | 2014年12月16日 | [144][145] | |
俄羅斯 | 2014年12月29日 | [146] | |
吉爾吉斯 | 2015年3月25日 | [147] | |
敘利亞 | 2015年6月 | [148] |
「伊斯蘭國」佔領大片土地後,把佔領區劃分為多個省管理。在哈里發之下,設有4個委員會:宗教、咨詢、軍事和保安,當中以軍事和保安委員會的權力最大。省和次一級的區在地方長官之下亦設置同樣的4個委員會。[149]
伊斯蘭國採取恩威並用的手段,以獲得佔領區內遜尼派居民的順從。經濟方面,武裝分子在佔領的城市努力維持電力、自來水、食物和汽油的正常供應。負責市政、衛生的原有政府部門繼續運作。治安方面,恐怖襲擊停止,在嚴刑峻法的威嚇下,刑事罪案很少。武裝分子又「依法收稅」,不少遜尼派居民認為在伊斯蘭國佔領下的生活,比起其它敘利亞反政府勢力的佔領區或伊拉克政府軍撤出前更好。另一方面,伊斯蘭國動輒處死異議份子與什葉派反抗分子,以恫嚇百姓,並在佔領區實施嚴厲的伊斯蘭教法。[150][151]
自從多國聯軍開始空襲伊斯蘭國目標後,加上地面的打擊伊斯蘭國軍事行動及伊斯蘭國向進入佔領區的車輛徵稅等因素,佔領區內的貨物運輸受阻,伊斯蘭國也無力繼續向居民提供廉價汽油和食物,佔領區內居民的生活大幅惡化,食水和電力供應緊張,物價高漲。控制摩蘇爾的武裝分子為了防備政府軍進攻,中斷了當地的行動電話網絡,防止當地居民向敵軍通風報信,又限制居民不得隨意離開摩蘇爾。[153][154][155]
宗教政策[編輯]
「伊斯蘭國」獨尊伊斯蘭教遜尼派,不僅迫害非穆斯林,也迫害其他宗派的穆斯林,強迫他們改信遜尼派,如不信者視同叛教,可向他們徵收重稅甚至處死。此外,就算是遜尼派部族,如不願宣示效忠,也會被視為叛徒而被屠殺。[156]「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向伊拉克北部佔領區內的基督徒頒布命令,要求他們改信伊斯蘭教或繳交吉茲亞稅成為被保護民,或在限期前離開伊斯蘭國土地,否則就要處死。[157]另一方面,武裝分子在佔領區屠殺異教徒,包括把兒童斬首,又強行拆除基督教教堂的十字架和燒毀《聖經》。[158]有基督教徒遵照命令繳交吉茲亞稅,可是妻子和女兒仍被武裝分子搶走。[159]
2014年8月,「伊斯蘭國」攻佔辛賈爾後,處決了至少500名雅茲迪教徒,殺人方式有槍殺、斬首,或斬斷手腳釘在十字架上,或以繩索縊死,另有許多人被活埋,或者負傷再活埋。許多婦女被姦殺,超過300名婦女與女童被擄走,可能被轉賣,或成為軍妓、性奴隸。另外還有數萬雅茲迪教徒被圍困在辛賈爾山,至少56名兒童脫水而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授權美軍展開救援行動,空襲「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及向難民空投糧食與飲用水,掩護了大批雅茲迪信徒逃到敘利亞。[160][161][162][163]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侃批評其前總統大選對手歐巴馬對於救援與戰鬥不夠積極。歐巴馬表示將會「持續作戰,努力不懈」。但事實上,歐巴馬仍不願意針對伊斯蘭國投入過多的資源,也不考慮投入地面部隊,以避免重蹈前美總統小布希在處理海珊問題上的覆轍。[164]
異教徒即使同意改信伊斯蘭教,也不一定可以保命。2014年8月中,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雅茲迪人的Kocho村強迫村民改信伊斯蘭教,全村所有人都同意了,只有族長一個人不肯,武裝分子於是屠殺了80名男村民,並擄走400至600名村民,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165]
除了異教徒和什葉派之外,「伊斯蘭國」對待不願歸順的遜尼派穆斯林也絕不手軟。2014年11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安巴爾省屠殺322名不願歸順伊斯蘭國的遜尼派阿布尼姆部族人,其中包括在一口井裡發現50名婦女和小孩的屍體。武裝分子讓這些包括婦女和小孩在內的部族人站成一排然後公開槍決,以強迫其他的部族人歸順。[156]
婦女政策[編輯]
「伊斯蘭國」的「研究與教令部」據報在2014年12月出版了一本關於處置女奴的小冊子,指出穆斯林可以把戰鬥中俘獲的敵方女性非穆斯林收歸為奴隸。小冊子指示伊斯蘭國成員不論是否已婚都可以與自己擁有的女奴性交,這是《古蘭經》第23章5-6節[f]允許的。小冊子又指示成員可以與未到青春期的女奴性交。女奴是主人的財產,可以買賣、轉讓(懷有主人骨肉的女奴除外),主人可以毆打不聽話的女奴,但不許打臉部。[168][169]
財政[編輯]
「伊斯蘭國」攻佔伊拉克北部多處油田後,在黑市以低價出售原油換取收入,估計每日可賺取高達100萬美元。聯合國已禁止各國與「伊斯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石油交易。[170]2014年9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空襲敘利亞境內被「伊斯蘭國」控制的石油設施,以打擊「伊斯蘭國」的財政收入來源。[171]
「伊斯蘭國」有可能得到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及其它遜尼派波斯灣國家的資金支持,目的是對抗非遜尼派及世俗力量主導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這些幕後資金支持者主要是民間的富人,2015年11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G20峰會上指出,根據俄國情報單位表示,全球有40個國家提供IS資金援助,當中甚至還有G20的成員國,但並未明確指出是哪一個國家」。[172][173]
自2012年起,「伊斯蘭國」每年發表年度報告,外界推測是為了向捐獻資金者展示行動成果,爭取更多捐款。[174]
教育政策[編輯]
在拉卡,伊斯蘭國禁止學校教授音樂、美術、體育、哲學、社會科和基督宗教。數學科不可提及利息計算,自然科學必須合乎神創論,不可教授關於進化論的內容。伊斯蘭國命令學校不可提及敘利亞國歌、民族主義思想,以及停止使用「祖國」或「敘利亞」詞彙,要用「伊斯蘭國」、「穆斯林的土地」或「沙姆省」詞彙代替。此外,伊斯蘭國強制學校實施性別隔離。[177]伊斯蘭國對伊拉克佔領區內學校也實施了類似政策。[178]
文化體育[編輯]
2015年1月,伊斯蘭國燒毀摩蘇爾中央圖書館收藏的大約2000本被指不符伊斯蘭教教義的書籍,內容涵蓋教育、科學、詩集、哲學、運動等。[181]
2015年2月,伊斯蘭國發布影片,顯示武裝分子大肆破壞摩蘇爾博物館內的古代雕像和文物,包括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代亞述和阿卡德文物。武裝分子在視頻中譴責亞述人和阿卡德人是多神教徒,並認為這些文物是偶像,所以要摧毀它們。[182]
控制範圍的變化[編輯]
與之有聯繫的其他組織[編輯]
這裡列出與伊斯蘭國有聯繫的一些宗教組織,他們有時會被認為是伊斯蘭國的「盟友」。2014年10月概況:
- 阿布沙耶夫[183]
- 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鬥士[184]
- 伊斯蘭祈禱團[185]
- 利比亞伊斯蘭教法團[186][187]
- 突尼西亞伊斯蘭教法團[188][189]
- 耶路撒冷聖戰者協商會議[190]
- 耶路撒冷聖殿支援團[191]
- 艾爾及利亞哈里發鬥士[192]
- 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193]
- 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194]
民間反抗[編輯]
出於不滿伊斯蘭國的殘暴行徑,有敘利亞人組成小團體發起襲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游擊戰,其中一個團體White Shroud於2014年10月宣稱在代爾祖爾省已殺死超過1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195]與伊斯蘭國對抗的民間組織亦包括女性保衛軍。
年表[編輯]
本段落可能使用不合適的列表式記述。請協助將其改為散文式敘述以利讀者獲得更完整的訊息。(2014年9月23日) |
下面列出一系列「統一聖戰組織」製造的恐怖襲擊和相關動向。
2003年[編輯]
2004年[編輯]
- 2月19日,位於伊拉克南部小鎮希拉(Hillah)的波蘭駐軍總部遭汽車炸彈襲擊,造成10人死亡。
- 4月9日,26歲的美國人尼克·伯格被綁架並與家人失去聯繫,5月11日,被扣作為人質的伯格斬首影片在網上播出。
- 早於6月3日,33歲的韓國人金鮮一被扣作為人質,6月23日被斬首。
- 6月12日,伊拉克外交部副部長庫貝(Bassam Salih Kubba)在前往外交部上班的途中遭遇武裝分子掃射,傷勢過重在醫院死去;6月13日,伊拉克教育部文化聯繫主任卡邁勒·賈拉在同樣情況下被槍手襲擊身亡。
- 8月24日,發生兩起爆炸事件,襲擊目標分別是伊拉克教育部長薩米·穆扎法爾和環境部長邁什卡特·穆門,兩人都逃過一劫,但造成至少5人死亡。
- 9月4日,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發生的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基爾庫克市一所警察學院4日遭遇襲擊,造成20人死亡,36人受傷。
- 9月5日,在巴格達附近發動了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50多名伊拉克軍警和美軍士兵死亡,60多人受傷。
- 9月6日,「統一聖戰組織」在一個伊斯蘭網站上發表聲明承認,9月6日襲擊了駐伊美軍車隊。美軍官員說,在此次襲擊中,7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3名伊拉克士兵當場身亡。
- 9月14日,巴格達市中心一處警察局附近發生汽車炸彈爆炸,至少造成47人死亡,114人受傷。
- 9月20日,據信「統一聖戰組織」頭目扎卡維本人在9月20日親手將美國人質尤金·阿姆斯壯斬首;9月25日,據稱已將被綁架的英國工程師肯尼思·比格利斬首,同時新抓獲了7名英軍士兵作為人質。
2006年[編輯]
- 6月7日,領導人扎卡維在美軍空襲中被炸死。
- 6月12日,伊拉克蓋達組織在網上發表聲明稱,由新的領導人阿布·艾尤卜·穆哈吉爾,接替扎卡維的地位。[196]
- 9月3日,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宣布,伊拉克蓋達組織二號人物哈米德·朱馬·法里德·賽義迪於幾天前被伊安全部隊逮捕。[197]9月4日,與蓋達組織有關係的聖戰者協商委員會在網站上發表聲明,否認伊拉克蓋達組織二號人物被捕,賽義迪不是伊拉克蓋達組織中的重要人物。[198]
- 9月14日,伊拉克內政部宣布,伊拉克安全部隊已經擊斃了伊拉克蓋達組織頭目穆哈吉爾的高級助手阿布·加法爾·利比。[199]
2010年[編輯]
2013年[編輯]
- 4月,「敘利亞勝利陣線」與「基地」的伊拉克分支、遜尼派武裝組織「伊拉克伊斯蘭國」宣布合併,成立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公開宣誓效忠「基地」組織,被美國列上了恐怖組織名單。
2014年[編輯]
- 1月4日,占領伊拉克安巴爾省(Al Anbar)省會拉馬迪(Ramadi)以及安巴爾省重鎮費盧傑(Fallujah),費盧傑與巴格達之間小鎮卡爾馬(Karma)亦落於「基地」組織之手,費盧傑以西城市拉馬迪(Ramadi)部分地區落入「基地」組織控制。
- 1月起,與敘利亞自由軍等其它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交戰。此時勝利陣線有自立的打算,對蓋達組織建言要求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撤出敘利亞,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已將敘利亞作為自己的地盤,不能容忍被勝利陣線搶走,於是兩者決裂並展開火併。勝利陣線和敘利亞自由軍合併成立伊斯蘭陣線。
- 2月3日,「基地」組織發表聲明,表示自己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毫無關係,稱其不是蓋達組織的分支機構,對他們的行為表示不滿,並要求他們停止活動。[201]原因不僅由於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手段過於極端,「基地」組織目的只是襲擊歐美,對教派鬥爭沒興趣,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則要求建立政教合一的遜尼派國家並消滅什葉派。
- 4月,伊斯蘭國攻占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並宣稱此城市為伊斯蘭國的「首都」。這促使大約17個敘利亞人成立了「拉卡正無聲地被屠宰」組織,該組織成為伊斯蘭國控制地區內獨立而可靠的少數消息來源之一。[202]
- 6月8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指責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支持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人員,稱此舉無異於向伊拉克「宣戰」。[203]
- 6月10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攻占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在摩蘇爾銀行截獲4.29億美元巨款,並佔據當地的土耳其領事館,土耳其領事和職員等48人被挾持。武裝分子亦向其他地區推進,已進入煉油業重鎮拜伊吉,並進迫首都巴格達。總理馬利基要求國會頒布緊急狀態令,摩蘇爾約有50萬居民淪為難民,緊急逃往尼尼微省其它地區或庫德族控制區域避難。11日又攻陷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前總統薩達姆·海珊故鄉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凱瑞特市,並放走囚禁在監獄的數百名犯人。[204][205]12日政府軍棄守石油城市基爾庫克,伊拉克庫德族武裝乘虛接管該市。[206]
- 6月14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北部薩拉赫丁省一次屠殺1700名政府軍俘虜,並將處決現場照片發到網上,震驚世界。
- 6月18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攻入伊拉克最大的拜伊吉煉油廠,並連日與政府軍激戰,以爭奪煉油廠。[207]將近所有15,000名工人和100名外國專家已經在前一日離開該煉油廠。[208]同日,5000名伊朗敢死隊員進入伊拉克保衛卡爾巴拉。
- 6月19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19日說,伊拉克指責沙烏地支持恐怖主義而搞亂其國家是「荒唐可笑」。[209]
- 6月19日,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日報導,美國官員稱,歐巴馬政府將收回對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支持。美方確信,這位什葉派領導人無法與伊拉克占少數的遜尼派和解,也無法穩定伊拉克動盪的政局。據報導,今年4月份選舉之後馬利基嘗試組建一個執政聯盟,但美國政府希望伊拉克政黨能組建一個沒有馬利基參與的新政府。[210]
- 6月21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於黎明前奪取了邊境城鎮卡伊姆(Qaim),武裝分子因此可以攜帶武器於伊拉克及敘利亞兩國間自由出入。 [211]
- 6月24日,一批敘利亞戰機越過國境,轟炸伊拉克多個邊區城鎮。遇襲的城鎮都受「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控制。敘利亞因此成為第一個空襲「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國家。
- 6月29日,宣布建立「伊斯蘭國」,推選其首領巴格達迪擔任首任哈里發,並調兵繼續向巴格達進軍。同時又向沙烏地發出威脅,準備控制並接管沙烏地重要口岸艾爾艾爾,甚至威脅攻擊聖地麥加。
- 「伊斯蘭國」 「立國」後,公布了宣稱領土的範圍,打算在五年內佔領西亞、北非和中非(南至喀麥隆、肯尼亞等)、中亞地區,還包括歐洲的伊比利半島、巴爾幹半島、克里米亞等地,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新疆、西藏。[212][35](但有人對此有異議[36])
- 受此極端恐怖組織影響,美國、沙烏地、伊朗紛紛作出回應。由於伊拉克將邊境部隊都調往防守巴格達,沙烏地在伊拉克邊境部署3萬兵力,以應對其向沙烏地滲透。據法新社報導,美國也向伊拉克調派無人偵察機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還準備向伊拉克空軍提供4000枚「地獄火」飛彈。伊朗提供的戰機出現在伊拉克,以援助馬利基政府。報導援引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分析稱,伊拉克軍方7月1日接收了一批戰機。根據伊軍方公布的視頻,從型號來看這批蘇-25攻擊機極有可能來自伊朗,其中一些戰機上甚至還有伊朗國旗。這意味著美國已經與伊朗合作,共同幫助伊拉克政府對付及瓦解「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批飛機正是薩達姆時期叛逃到伊朗的伊拉克空軍戰機。
- 7月,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與伊拉克政府軍(主要是什葉派)持續在伊拉克近郊展開拉鋸戰,在提凱瑞特打起了巷戰。
- 8月初,「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擊敗尼尼微省的庫德族武裝,攻佔有大量少數宗教群體人口的辛賈爾、克拉克斯等城鎮,大量基督教徒、庫德人和雅茲迪人被迫逃離家園。[213][158]
- 8月8日,應伊拉克政府的請求,美軍開始對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發動空襲行動,這成為自2011年底美軍撤離伊拉克以來,美國首次直接參與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總統歐巴馬說,美國之所以採取行動是為了防止發生針對少數族群的種族屠殺事件[214]。空襲的方式包括使用F/A-18戰鬥機使用的鐳射導引炸彈和無人戰鬥機[215]。
- 8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第2170號決議。[216]同時英、法、澳等國均表示將為庫德武裝提供支援。[217]
- 8月中旬,「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東部代爾祖爾省共殺死了當地部族700人,因為他們拒絕和自己合作。[218]
- 8月20日,伊斯蘭國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了被指顯示一名美國記者被斬首的錄像片段,以示對美軍空襲行動的報復。受害者據報是2012年底在敘利亞被抓的美國記者詹姆士·佛利(James Foley)。[219][220]美國國防部隨後披露,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於7月初批准美國特種作戰部隊開展秘密行動,設法營救詹姆士·福利及其他一些被困在敘利亞當人質的美國人,但以失敗告終。約有20幾名士兵乘直升機空降至地面,由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在空中為其提供支援。特種部隊與武裝分子展開交火,一些伊斯蘭國的民兵被打死,沒有美國人在交火中死亡。但人質並不在目標位置,令這次營救行動因此失敗。[221][222]
- 8月24日,伊斯蘭國攻佔敘利亞政府軍位於拉卡省的塔布卡空軍基地,徹底控制拉卡省。雙方合計有超過500名士兵陣亡。[223][224]
- 9月2日,伊斯蘭國再公開另一位美國記者斯蒂文·索特洛夫被斬首的影片,片段尾部出現另一位人質大衛·海恩斯。[225]
- 9月14日,伊斯蘭國公開英國人質大衛·海恩斯被斬首的影片,片段尾部出現另一位英國人質。[226]
- 9月18日,澳洲政府展開本土反恐行動,於雪梨、布里斯本等地逮捕15名疑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有關的成員,該組織成員計劃在街頭隨機綁架一般民眾斬首示眾,抗議澳洲當局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聯盟。[227]
- 法國總統歐蘭德在9月19日發表公報說,法國「疾風」式戰鬥機當天上午開始行動,對「伊斯蘭國」位於伊拉克東北部的目標進行了首次空襲。法國也成為繼敘利亞、美國、伊朗之後第四個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展開轟炸的國家。
- 9月21日,伊斯蘭國發言人阿德納尼上傳一段42分鐘的視頻,鼓動支持者在支持美國和法國軍事行動的國家「以任何方式」殺死美國人,或者歐洲人、澳洲人。同時比利時警方抓獲一對土耳其裔荷蘭夫婦,兩人去過敘利亞參與聖戰,他們圖謀襲擊歐盟總部。此外,布魯塞爾和海牙警方同時搜查了兩地的一些住所,比利時警方發現了槍枝和護甲,荷蘭警方則搜出了聖戰分子宣傳品。
-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9月23日晚宣布,美國聯合巴林、卡達、沙烏地、約旦和阿聯在當天夜裡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總部拉卡發動空襲,之後鄰近的極端分子控制區域,如代爾祖爾、哈塞克、伊德利卜、阿勒頗也予以不同程度的轟炸,對和蓋達組織有關係的勝利陣線、安薩爾陣線同樣也進行空襲。多國部隊使用先進的戰鬥機、轟炸機和巡弋飛彈等武器裝備,攻擊了數十個地面目標,打死至少70名伊斯蘭國成員和50名勝利陣線成員。在空襲前美國通過伊拉克大使通知了敘利亞駐伊拉克大使。
- 10月3日,利比亞東部城市德爾納宣布效忠伊斯蘭國,伊斯蘭國擁有了首個海外據點。
- 10月6日,日本逮捕了4名準備去參加敘利亞戰事的日本學生,這是首次發現有日本籍的聖戰分子。[228]
- 10月9日,澳洲也展開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空襲。
- 10月15日,馬來西亞警方逮捕14名準備前往伊斯蘭國參加聖戰的人士。當中竟然包括14歲的中二生。有些更得到父母資助。加上這些馬來西亞已有39名想前往敘利亞的聖戰分子落網。目前確認已經死在中東戰場上的馬來西亞人共有6名。
- 11月2日,加拿大完成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首次空襲。[229]
- 11月11日,伊拉克政府軍收復薩拉赫丁省的石油重鎮拜伊吉,並著手奪回提凱瑞特。
- 12月20日,庫德武裝出動8000人奪回了辛賈爾,但拜伊吉卻被ISIL重新占領。
- 12月24日,伊斯蘭國以追熱防空飛彈擊落參與空襲的約旦F16戰機並俘虜約旦飛官卡薩斯貝(Maaz al-Kassasbeh),並且在網路上公布飛機殘骸和俘虜飛官的照片來證明[230]。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第一時間證實了此事。不過對此美國軍方否認飛機是被伊斯蘭國擊落的,但拒絕說明真正墜毀的原因[231]。
- 由於戰事進展不利,部分參加ISIL的外國公民試圖逃離戰場回國,為了防止士氣崩潰,ISIL近日接連處決100名「意志不堅定」的外國戰鬥人員。各國武裝人員遭到的「政治歧視」也讓一些武裝人員清醒。包括來自中國西北新疆分裂勢力的外國聖戰分子只能是充當「炮灰」的命運。而且ISIL物資分配不公增多,貪腐現象也層出不窮。
- 一周激戰之後,伊拉克軍隊在12月30日奪回祖盧耶和杜律亞兩個城鎮。[232][233]
2015年[編輯]
- 1月20日,伊斯蘭國在網絡上公布出一段最新人質視頻,證實他們已綁架兩名日本公民後藤健二和湯川遙菜,要求日方在未來72小時內,交付2億美元的贖金,否則將把人質處決。日本政府則表示「不會向恐怖主義屈服」。[234]而日本等地網民以綁架視頻為創作素材進行惡搞、甚至以ACG角色人物如《偶像大師》、《LoveLive》的角色圖片詢問恐怖分子的Twitter帳號來調戲,迫使恐怖分子註銷了Twitter帳號。[235][236]
- 1月25日,出現的一段視頻顯示了兩名日本人質中的湯川遙菜被伊斯蘭國斬首後的屍體。[237]受害者父親向公眾表達自己兒子所為所帶來的麻煩而抱歉。[238]
- 1月26日,經過四個月的激戰,伊拉克政府軍和什葉派民兵將伊斯蘭國趕出了東部的迪亞拉省,同時伊斯蘭國在土敘邊境城鎮科巴尼的攻勢也被庫德民兵成功阻截。這是伊斯蘭國進軍計劃首次遭遇大的挫折。[239]
- 1月31日,被伊斯蘭國綁架的日本人質後藤健二,在一段最近流放出來的視頻中顯示他已經被斬首。[240]
- 2月4日凌晨,伊斯蘭國發布影片,內容是約旦人質卡薩斯貝(Maaz al-Kassasbeh)被用火刑處決。並聲稱會造成更大的屠殺。[241]
- 2月5日,敘利亞一名男同性戀被伊斯蘭國處死。伊斯蘭國方人員先將該男子蒙上眼睛,而後將其從7樓推下去,但他依然沒有死,後伊斯蘭國方人員將該男子施以石刑處死。[242]
- 2月1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證實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綁架的美國女人質凱拉米勒已經死亡。米勒的家人當天也證實了她的死訊。伊斯蘭國在上周稱,米勒在約旦軍機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的空襲中死亡。約旦否認米勒是在空襲中喪生的。[243]
- 2月14日,格達費的故鄉蘇爾特被支持伊斯蘭國的武裝勢力奪取,自此伊斯蘭國正式在非洲站穩腳跟。
- 2月15日,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在社交網站上傳視頻,顯示21名埃及科普特人被蒙面武裝分子殺害。
- 2月17日,埃及為了報復伊斯蘭國斬首其21名國民,與利比亞空軍聯合空襲利比亞東北伊斯蘭國基地德納,擊中伊斯蘭國之軍營、訓練基地及軍火庫;約有40至50名伊斯蘭國成員被擊斃。
- 伊斯蘭國號稱將入侵義大利並攻佔羅馬,但消息一出被義大利當地的網友戲稱別陷在車陣和坐誤點嚴重的火車班次來羅馬。
- 2月19日,韓國政府證實此前在土敘邊界失蹤的金姓少年已確定加入伊斯蘭國,同時也在伊斯蘭國發布的視頻中發現疑似有位蒙面隊員正進行類似跆拳道動作的相關訓練,可能不只一位韓國人加入伊斯蘭國。
- 2月25日,伊斯蘭國的推特上放了一張臺北101和臺北市被毀滅的圖片,文中雖未點名是否真的鎖定台北市為目標,但中華民國政府表示有萬全的反恐準備[244]。但該圖據稱是引用比利時數位畫家迪羅(Jonas De Ro)2013年系列作品「世界大城…遭摧毀」。其中主題除台北外,還有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杜拜、莫斯科等[245][246]。
- 伊斯蘭國在2月23日起,連續三日攻擊哈塞克省戰略要河哈布爾河沿岸的塔爾塔瑪爾地區的亞述人聚落,並俘虜最少220名亞述基督徒。[247]另外,伊斯蘭國更發放片段,展示他們的成員大肆破壞伊拉克摩蘇爾博物館的文物,包括公元前七世紀亞述帝國時期遺留的古蹟及古文物。[248]
- 3月8日,於西非活動的聖戰組織博科聖地正式宣布效忠伊斯蘭國。
- 3月20日,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當天發生的葉門爆炸襲擊事件。葉門官員21日稱,截至目前,襲擊已造成至少142人死亡、351人受傷。[249]
- 4月1日,伊拉克政府軍和什葉派民兵在伊朗的協助下基本控制住提凱瑞特,但同時伊斯蘭國在利比亞的分支又占領了班加西和諾法利亞。
- 4月5日,伊斯蘭國控制敘利亞境內的雅爾矛克難民營大部分區域後,約有兩千人撤離。[250]伊斯蘭國俘虜了在難民營里的一名哈馬斯指揮官並將其斬首,數百名哈馬斯的支持者表示要報仇。
- 4月12日午夜,南韓駐利比亞大使館遭人開槍掃射,造成2死1傷,事後,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透過推特帳號,坦承犯案。
- 4月19日,伊拉克政府軍自伊斯蘭國手中奪回薩拉赫丁省拜吉煉油廠的大部分廠區,已扭轉占領局部廠區的情勢。[251]
- 4月20日,15人在利比亞海灘遭斬首,另有15人在利比亞南部灌木叢被槍決,這些被處決的人是想偷渡到歐洲的衣索比亞基督徒。處決場面被拍成影片通過伊斯蘭國其所屬媒體發布,這部影片的性質和二月科普特人遭斬首的影片相似,衣索比亞新聞局長表示,衣索比亞政府譴責這種違反人權的暴行。
- 5月8日,伊拉克東部迪亞拉省的卡利斯鎮發生越獄暴動,有31名囚犯和12名獄警在交火中死亡,另有200多名囚犯越獄。這些逃犯多數是伊斯蘭國成員。
- 5月13日,伊拉克國防部發表聲明,表示伊斯蘭國二號人物阿拉阿福里死於聯軍空襲。[252]
- 5月16日,美國國防部和白宮表示,美國特種部隊在敘利亞東部的突擊行動中,擊斃了伊斯蘭國(IS)參與主管石油和金融事務的領導人沙亞夫(Abu Sayyaf)。[253]
- 5月17日,伊斯蘭國攻陷伊拉克最大省安巴爾省的首府拉馬迪,儘管駐守當地的伊拉克政府軍為伊斯蘭國的好幾倍,政府軍仍不顧上級命令倉皇逃離。[254]在摩蘇爾的伊斯蘭國居民聞訊後開心地大肆慶祝。
- 5月22日,一名自殺炸彈客闖入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蓋提夫市艾卡迪村(al-Qadeeh)阿里教長(Imam Ali)清真寺,並於該處引爆炸彈。當時正在舉辦週五例行的主麻日禱告儀式。據表示,逾150人出席此次儀式,導致至少21人死亡。[255][256][257]自殺炸彈攻擊的結果,還導致50餘人受傷,這也是首起在沙烏地阿拉伯發生的清真寺主麻日期間自殺攻擊案。[258][259][260]案發後,伊斯蘭國聲稱攻擊清真寺的「戰士」是其成員Abu Amer Al-Najdi,他在背後綁滿了炸藥並進行引爆。[261][262][263]一個伊斯蘭國的推特帳戶發布了一張圖像,聲稱是主兇的照片[264]。
- 6月5日,美國空軍透露一宗個案,指有IS成員上載自拍照,讓美軍成功鎖定IS總部位置,出動戰機轟掉。經過情報人員分析後,成功鎖定有關建築物位置,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隨即派出戰機發射三枚飛彈摧毀。從最初發現IS成員自拍照起,到戰機轟掉IS總部,中間只相隔了22小時。
- 6月25日,敘利亞接壤土耳其的邊境小鎮科巴尼發生連環炸彈襲擊,最少十五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有人權組織指襲擊是伊斯蘭國策動。
- 6月25日,伊斯蘭國發放最新片段,對伊拉克間諜施以酷刑,包括水刑、火箭炮轟炸及炸藥頸圈,虐殺三批囚犯。此外,IS一名自知染上愛滋病的IS武裝分子印尼籍聖戰分子往捐血,導致至少4人感染病毒。伊斯蘭國高層得知事件後,以「自願捐血傷害其他聖戰士」的罪名,將該名聖戰士斬首洩憤,並即時徹查所有可能感染者,結果發現至少兩名沙烏地聖戰士因性侵染病性奴而染上愛滋,至少一名IS高層亦有參與性侵染病。[265]
- 6月26日,法國有高舉伊斯蘭旗幟的武裝分子闖入東南部城巿格勒諾布爾一間美資工廠後引爆炸彈,其後現場發現一具被斬首的屍體。事件造成一死多傷,警方先後拘捕兩名疑犯疑犯及其家人共四人。其中一名35歲疑犯聲稱自己屬於伊斯蘭國。疑犯受聘於死者公司的貨車司機,因懷疑受極端思想影響,06年被列入監察名單,但兩年後除名。[266]
- 6月26日,北非突尼西亞東部旅遊城市蘇塞有酒店被槍手闖入亂槍掃射,造成至少39人死亡、36人受傷,大部分是外國遊客,槍手被擊斃。槍手最先在酒店附近的沙灘假扮泳客,把槍隱藏在太陽傘,走到沙灘後突然亂槍掃射,不少泳客受傷。伊斯蘭國承認責任。[267]
- 7月20日,土耳其尚勒烏爾法省蘇魯奇鎮的「阿瑪拉文化中心」發生一起爆炸案,造成至少32人死亡,與104人受傷,土耳其政府稱,炸彈「最有可能」是由伊斯蘭國的一位女性成員引爆的。[268]
- 9月9日,伊斯蘭國聲稱已綁架一名中國大陸和挪威人質,並公開「出售」他們;挪威政府證實一名國民被綁架,但未有透露身份。[269][270]
- 9月30日,俄羅斯國會上院聯邦院今天一致投票通過,授權總統普丁出兵敘利亞。此舉動被視為對伊斯蘭國的宣戰。[271]
- 10月1日,俄新社聲稱,俄羅斯軍隊摧毀伊斯蘭國在敘利亞主要基地。[272]
- 11月12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連環自殺炸彈攻擊事件,至少造成43死近240傷。伊斯蘭國宣稱聲稱策畫攻擊事件。[273]
- 11月13日,伊斯蘭國證實,惡名昭彰的聖戰士約翰已經在拉卡被美軍無人機炸死。[274]
- 11月13日,法國巴黎發生槍擊案及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32死352傷,伊斯蘭國宣稱對事件負責。法國隨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關閉邊境。[275]
- 11月15日,法國宣布派出10架戰機,對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市進行大規模空襲反擊[276],並確認將派唯一核子動力航艦「戴高樂號」赴波斯灣對抗伊斯蘭國。[277]
- 11月18日,伊斯蘭國承認他們已經綁架了兩名外國公民樊京輝(中國籍)和奧勒·約翰·格里姆斯高-奧夫斯塔(挪威籍),後將兩人殺害。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確認樊京輝被伊斯蘭國綁架並殺害,向遇害者表示哀悼[278]。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強烈譴責[279][280]。在伊斯蘭國殺害了挪威籍人質後,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伯格表示強烈的譴責和哀悼之意,並表示這次殺人事件是「冷血謀殺」。她還表示,挪威政府強力譴責謀殺挪威人民的行為,是「卑劣而野蠻的行徑」[281]。
衍生事件[編輯]
在得知屠殺什葉派的消息後,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隨即展開報復活動。
- 2014年7月30日,什葉派民兵槍斃了15名遜尼派,然後把屍體懸掛在巴格達東北部一個城鎮廣場的電線桿上。
- 8月22日,什葉派民兵又闖入一座遜尼派清真寺殺死30名遜尼派信徒。
- 10月14日,什葉派民兵綁架並殺害數十名遜尼派信徒,國際特赦組織宣稱什葉民兵的行為,受到什葉派領導的伊拉克政府暗中支持。這是根據對受害者家屬和生還者的訪問而得,他們都指控伊拉克四大什葉派民兵,包括正義聯盟(Asaib Ahl al-Haq)、巴德爾旅(Badr Brigades)、救世主軍(Mahdi Army)、以及長槍真主黨(Ketaeb Hizbollah),是伊拉克境內許多遜尼派民眾被綁架、暗殺事件的幕後元兇。
同時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矛盾也被激化,10月28日起在叛軍控制的伊德利卜省,蓋達組織的分支勝利陣線聯合伊斯蘭陣線向軍閥賈馬爾控制的敘利亞革命陣線發起進攻,奪取了叛軍敘利亞革命陣線控制的7個村鎮,有100多名革命陣線士兵叛逃加入了勝利陣線,在馬奴特紐曼攻占了革命陣線在當地的總部。敘利亞革命陣線則向勝利陣線控制的AL- Barah鎮發起炮轟,幾天後革命陣線被勝利陣線擊潰,大量武器被掠(包括陶式飛彈)。反對派中支持自由軍的「深水旅」的多名親屬被勝利陣線逮捕,一些指揮官被暗殺。而勁旅「敘利亞之鷹」指揮官也被勝利陣線逮捕,稱其為「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