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韓世忠

韓世忠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韓世忠
世忠
良臣
封爵咸安郡王→通義郡王→蘄王
出生宋哲宗元祐四年
1089年
逝世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
1151年(61-62歲)
諡號忠武
韓世忠(1089年-1151年),良臣綏德軍(今陝西省綏德縣)人,南宋名將。官至太傅、鎮南、武安、寧國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賜號揚武翊運功臣、封咸安郡王(從一品),太師致仕,贈通義郡王,追封蘄王、諡「忠武」。原配白氏死後,梁氏成為韓的正妻(野史稱為梁紅玉)。
南宋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圖》。韓世忠為右起第四人。

生平[編輯]

韓世忠少時出身貧寒,嗜酒無賴。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從軍,時年十七,擅長騎射,勇冠三軍[1]宣和三年(1121年),從征方臘,以生擒方臘之功授承節郎(武階第五十一階,從九品)[2]。四年,從討山東、河北盜賊,積功升為武節郎(武階第三十八階,從七品)[3]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濬州,韓世忠力戰突圍,宋欽宗召至偏殿詢問戰況,升為武節大夫(武階第十八階,正七品)。金兵撤退後,河北總管王淵任命韓世忠為選鋒軍統制,鎮壓叛變的勝捷軍,以千人大敗數萬烏合之眾,又單騎勸降,以功升為左武大夫(武階第十三階,正六品)、果州團練使[4]。又去階官,授單州團練使[5],屯滹沱河王淵被圍,韓世忠夜襲敵營,金兵解圍而去。又升嘉州防禦使(階官,正任防禦使,從五品),遷前軍統制。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授韓世忠為光州觀察使(階官,正五品)、帶御器械,又以所部為御營左軍統制。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階官,正四品),守衛淮陽為金將粘罕所敗,經海路南下,在錢塘(今杭州)與宋高宗會合,高宗賜「忠勇」二字手書,授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建炎三年,趙構侍將苗傅劉正彥叛變,殺王淵,逼趙構退位,是為苗劉兵變。韓世忠於是加入勤王隊伍克復臨安後,高宗握住韓世忠的手痛哭,請求他除掉私通叛軍、守宮門的中軍統制吳湛紹興年間,在收大將兵權的過程中,秦檜原來的首要目標是韓世忠。但因為韓世忠有救駕之功,得到高宗的保全,使得秦檜將目標轉移至岳飛,遂有岳飛的冤案。[6]建炎三年十月,兀朮南下,韓世忠任浙西制置使(差遣),守鎮江,建炎四年三月,於黃天盪設伏邀擊金兵,以8000人困金兵10萬人48天,其妻梁紅玉親自擂鼓,傳為千古佳話。後金兵掘河北上方得脫困。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用雲梯火炮攻打建州城(今福建建甌[7]。紹興三年,韓世忠受封太尉(武階,第一階,正二品),1134年再次擊敗南侵的金兵。1135年,升任少保(加官,三少,正一品)。紹興十年(1140年),又一次率軍擊敗南下的金兵,進位太保(加官,三公,正一品)、英國公(爵,從一品),回朝任樞密使(從一品)。
韓世忠的朝中地位較岳飛高,在反對和議等事的態度和行為其實比岳飛還要激烈,紹興八年(1138年)第一次和議的時候,韓數次上書要求北伐,還打算劫殺金使。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開始清洗南宋抗金力量的時候,第一個打算殺韓世忠,秦檜逮捕韓世忠的部下統領胡訪,逼他誣告韓世忠謀反。相傳韓世忠接到岳飛的密信後就連忙入宮舉著自己僅剩的四個手指頭的手,找宋高宗大哭大鬧,避掉殺身之禍。另一個說法是宋高宗念及其在苗劉之變時護駕有功,准其告老還鄉。
岳雲張憲兩人在岳飛被賜死前的一個月遭到斬首,韓世忠知悉,直闖秦檜府第,秦檜回答:「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則駁斥莫須有這三字,何以服天下?[8]紹興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韓世忠為太傅(加官,三公,正一品)、橫海、武甯、安化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自請解職。閉門謝客,絕口不言兵[9][10]
紹興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國公。八月,韋太后在紹興和議簽訂後,從金國抵達臨安,韓世忠隨高宗在臨平鎮朝謁韋太后。韋太后在金國時,早已聽聞韓世忠的威名,特地將他招至簾前,問道:「這是韓相公嗎?」慰問良久。次年,韓世忠進封咸安郡王。
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任鎮南、武安、寧國軍三鎮節度使。高宗多次召韓世忠及其家人進宮飲宴,「眷禮深篤」,屢賜其名馬、寶劍等。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秋,韓世忠病重,上表辭官。八月四日(9月15日),被策拜為太師。同日,韓世忠病故於臨安府,享年六十三歲。贈通義郡王,賜朝服、貂冠、水銀、龍腦以斂,賻內帑銀帛三千匹兩,命睿思殿祗侯徐伸護葬事[11]。十月,葬於平江府吳縣胥台鄉靈岩山之原[12]
乾道四年(1168年)五月,追封蘄王,因此後世也稱其為「韓蘄王」。涥熙三年(1176年)二月,諡號忠武[13]。三月,與呂頤浩趙鼎張俊配享高宗廟庭[14]
晚年時他資助過貧病交加的劉錡

詩詞[編輯]

韓世忠早年不識字,解職後開始自學文化,詩文不多,但是豪氣十足,他的著名詩句是《臨江仙》和《南鄉子》。
  • 《臨江仙》:「冬日青山瀟灑靜,春來山暖花濃。少年衰老與花同。世間名利客,富貴與貧窮。榮華不是長生藥,清閒不是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翁。單方只一味,盡在不言中。」
  • 《南鄉子》:「人有幾多般。富貴榮華總是閒。自古英雄都是夢,為官。寶玉妻兒宿業纏。年事已衰殘,須鬢蒼蒼骨髓乾。不道山林多好處,貪歡。只恐痴迷誤了賢。」

家族[編輯]

  • 曾祖:韓則,贈太師、楚國公
  • 曾祖母:郝氏,吳國夫人
  • 祖:韓廣,贈太師、秦國公
  • 祖母:高氏,冀國夫人
  • 父:韓慶,贈太師、陳國公
  • 母:賀氏,楚國夫人
  • 兄:韓世旺
  • 兄:韓世良,終官奉國軍承宣使、提舉台州崇道觀[15]
  • 妻:白氏,秦國夫人
  • 妻:梁氏,楊國夫人
  • 妻:茆氏,秦國夫人
  • 妻:周氏,蘄國夫人
  • 子:韓彥直,太中大夫、延水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 子:韓彥朴,奉議郎,直顯謨閣,早卒
  • 子:韓彥質,朝奉大夫、直徽猷閣
  • 子:韓彥古,朝奉大夫、充敷文閣侍制
  • 女:韓氏,適朝散郎、通判饒州事曹霑
  • 女:韓氏,適宣教郎馮用休
  • 女:韓氏,適宣教郎、知寧國縣事王萬修
  • 女:韓氏,適從政郎劉莒
  • 女:韓氏,適宣權郎、宗正寺主簿胡南逢
  • 女:韓氏,適承議郎、充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觀張子仁
  • 女:韓氏,出家為道
  • 女:韓氏,出家為道
  • 孫:韓挺,奉議郎、太社局令
  • 孫:韓扶,奉議郎、直秘閣
  • 孫:韓格,宣教郎
  • 孫:韓樞,承務郎
  • 孫:韓松,通仕郎
  • 孫:韓相,承事郎
  • 孫:韓椿,承務郎
  • 孫:韓林,將仕郎
  • 孫:韓森
  • 孫:韓休
  • 孫:韓楫
  • 孫:韓傑
  • 孫:韓本
  • 孫:韓梓
  • 孫:韓樟
  • 孫女:韓氏,適將仕郎王大昌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 孫女:韓氏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每天喝茶對身體有這6大好處,但也要避免3件事

Image result for 常喝茶對身體好?
每天喝茶對身體有這6大好處,但也要避免3件事 
每天喝茶有6大好處
撇開茶中含有草酸,可能會導致腎結石的疑慮,其實喝茶對身體還是有很大的助益,專家統計出每天適量喝茶(不要超過600cc,茶葉量不要超過20公克)可以產生6大好處。

一、降低心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荅葉中含有啡咖鹼與兒茶素,具有降血壓的功能,有一項針對4萬多名中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每天喝茶5杯以上的人比與喝不到1杯茶的人相比,男性出現心腦血管病變死亡的平均風險降低22%,女性降低31%,至於腦梗塞的下降率更是明顯,男性降低42%,女性下降更達62%。

二、降血糖與預防糖尿病:

茶葉中所含的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的複合糖、兒茶素與二苯胺等物質,可以減少血糖的來源,調節人體內血糖的平衡,經常飲用綠茶可以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

三、抗焦慮與減輕壓力:

茶葉中含有茶胺酸,是一種無鎮靜作用的鬆弛劑,可以幫助大腦增加ϒ波,以控制焦慮的情緒,提高注意力,減輕壓力,改善總體機能和精神狀況。

四、防齲齒與口臭: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與鞣酸,可以殺死牙縫與齲齒中的一些細菌,進而產生防齲的作用,此外,茶葉中含有棕櫚酸和芳香物,可以吸收中腔中的異味,從而達到防止口臭、改善口氣的作用。

五、控制體重與調節脂肪:

茶葉中含有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物等物質,對於調節脂肪與增加代謝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可以達到相當控制體重的作用。

六、預防老年癡呆與改善記憶力:

有研究顯示,喝茶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症並改善記憶力,同時對大腦也有保護作用,可以延緩大腦的退化。

3個時間切記不要喝茶
但喝茶也不是什麼時候都適合,有3個時間就要注意避免:

1、避免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容易冷脾胃,再加上茶葉中含有咖啡鹼,空腹飲用容易導致腸道吸收過多,進而發生「茶醉」的狀況。

2、避免酒後喝茶:

所謂以茶解酒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喝酒後酒中的乙醇會轉化成乙醛,再轉化成乙酸後分解排出體外,但茶中所含的咖啡鹼等物質,因為有利尿的功能,會促進尚未轉化的乙醛進入腎臟,反而導致腎臟受到傷害

3、避免睡前喝茶:

茶葉含有的咖啡鹼可以興奮神經,喝茶後人體攝入的咖啡鹼會優先和腺嘌呤核苷接受器結合,阻礙幫助睡眠的腺嘌呤核苷的作用,使神經細胞的活動增高,人變得更加清醒,進而導致失眠。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原網址:https://heho.com.tw/archives/14257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常喝茶對身體好?

常喝茶對身體好?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茶葉是個寶,不喝不知道。茶葉的健康保健作用可是不小,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總的來說,茶的作用有這麼幾項:
1.茶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喝茶可使血總膽固醇水平下降25%。還有一項研究喝茶與高血壓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不喝茶的人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0.55%,常喝茶的人為6.95%,茶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2.茶有助於減小患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者對1.7萬名40歲-65歲男女進行長期追踪觀察發現,一天喝6杯以上綠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33%。也有資料介紹,用冷開水泡綠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3.茶有助於防治早老性癡呆
茶對大腦細胞有保護作用,茶能有效延緩大腦退化,有助於維持大腦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記憶力和防止早老性癡呆。
4.茶有抗壓力和抗焦慮作用
現代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常引起焦慮、緊張、煩躁不安、抑鬱等精神心理症狀。綠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種無鎮靜作用的鬆弛劑,可幫助控制焦慮情緒,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狀態和總體​​機能。
5.茶能提高殺菌力
埃及有學者用“綠茶加抗菌素”試驗了28種病菌。結果發現,綠茶可使抗菌素藥力大增,最高殺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並且,還有降低各種病菌耐藥性的作用。
6.茶的其他保健作用
茶還能消除疲勞、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等等作用。
配圖配圖
總之,以唐代劉貞亮在《茶十德》中曾將飲茶的功德來說,歸納為十項: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既然茶有以上這麼多好作用,那什麼人喝什麼茶才能達到最好的養生效果呢,傳統醫學認為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而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也有涼性及溫性之分,所以體質各異飲茶也有講究。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常見的茶葉主要分為綠茶、清茶(包括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紅茶、黑茶(普洱茶)等幾大類。這基本上是根據茶葉發酵程度由低至高劃分的。一般而言,綠茶和清茶中的鐵觀音由於發酵程度較低,屬於涼性的茶;清茶中的烏龍茶、大紅袍屬於中性茶,而紅茶、普洱茶屬於溫性茶。
另外,有抽煙喝酒習慣,容易上火、熱氣及體形較胖的人(即燥熱體質者)喝涼性茶;腸胃虛寒,平時吃點苦瓜、西瓜就感覺腹脹不舒服的人或體質較虛弱者(即虛寒體質者),應喝中性茶或溫性茶,老年人適合飲用紅茶及普洱茶……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苦丁茶涼性偏重,清熱解毒、軟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較其他茶葉更好,最適合體質燥熱者飲用,但虛汗體質的人絕對不適宜飲用此茶。
配圖配圖
當然,現代都市人的體質卻不能以燥熱、虛寒簡單劃分,有的人從表現看兩種體質兼而有之:體形較胖容易上火,但是吃點生冷的東西就拉肚子;還有的人體形偏瘦明顯脾胃虛弱,但又十分熱氣。這主要是現代都市人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從而導致體質的多樣化,但是每個人的體質都會表現出主要症狀,飲茶時應以主症狀作為選擇依據。
怎麼樣,通過小編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了喝茶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何留下衛國沒有統一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何留下衛國沒有統一呢?

衛國是西周時期分封的最早一批諸侯國,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姬姓諸侯國。
配圖
史書記載周文王的正妻太姒生10個兒子,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十子冉季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政權。周武王分封時,九弟康叔起初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
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姬誦年幼即位,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於是當國攝政,處理國家大事。鎮守殷商故地鎮守的管叔鮮、蔡叔度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聯合東方的奄、徐、楚等十幾個附屬小國,公然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這次叛亂中,康叔最先向周公旦報告叛亂消息,並隨著周公旦征討叛軍,立下了大功。周公旦將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為衛國國君,殷商故都朝歌作為衛國國都,直接統治商朝的王畿之地。殷商遺民被拆散,一部分由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改封到商丘建立宋國,一部分西遷移到洛陽直接由周天子統治,一部分由衛國統治。
衛國始封時疆域橫跨豫、冀、兗三州,國土面積方圓四五百里。按照西周分封制度,普通諸侯方圓百里,衛國的疆域遠遠超出。西周衛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周成王時期,提拔康叔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和監察方面的事務。
配圖
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東周春秋時期,各地諸侯紛紛自立擴張,逐漸超越了魯國衛國這些傳統的大國。
衛國從始祖康叔開始,遵循周公旦《康誥》、《酒誥》和《梓材》的淳淳告誡,以其父周文王“明德慎罰”的政策治理國家。衛國和魯國都是遵守周禮最好國家, 魯國出了孔子,衛國出了吳起,商鞅,呂不韋等人才。然而固守周禮,使他們無法像晉國、秦國、齊國,楚國那樣不擇手段擴張。
到了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天下紛爭,各國之間明爭暗鬥、你搶我奪。衛國卻不參與戰國紛爭,自己的國土不斷被諸侯侵占,最後僅剩了濮陽一地。公元前346年,國國君遬把自己的封號由“衛成公”自貶為“衛成侯”。公元前320年,衛國國君嗣又把自己的封號由“侯”貶為“君”。公元前254年,魏國吞併衛國,衛國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附屬國)。
配圖
公元前24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戰爭,奪取衛國的濮陽,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史記記載,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然而直到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秦始皇為何留下衛國沒有統一呢?有多種說法:
衛國最後僅剩彈丸之地,在魏國時期已經名存實亡,所以秦始皇忽略了衛國;
衛國是君子國一直不參與諸侯紛爭,講究周禮,秦始皇留下衛國,以尊重文化名地和文化名人;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崛起,秦始皇的義父呂不韋也是衛國人,所以保留了衛國。
其實衛國滅亡時間,源於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錯誤。周朝時期,諸侯普遍採用當年改元製,即前一任君王身亡,繼位的君王立刻將同一年改元為新君元年。東周以後,各諸侯國普遍改為次年改元製(逾年改元製)。即前一任君王身亡,這一年依然稱為舊君某年,到次年才稱為新君元年。
衛國因為遵循周禮,一直使用當年改元製。司馬遷整理在列十二諸侯年表的時候,在年表上出現了錯誤,恰好使衛國紀年被多記了十二年(12個國君)。因此,衛國滅亡時間應該從公元前209年提前12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已經滅亡。
衛國滅亡後,西漢初年,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建立了衛氏朝鮮,統治了近100年。

果蔬皮是應該吃還是應該仍?

果蔬皮是應該吃還是應該仍?

吃水果的時候,一些人喜歡洗乾淨了直接吃;一些人喜歡削皮後吃。這主要是由個人的習慣決定的。有人說吃果蔬皮比較有營養,扔了比較可惜。有的人卻覺得果蔬皮不好吃,也不衛生。那到底果蔬皮該吃還是該仍呢?
水果蔬菜的皮是不是真的更有營養呢?
1
確實有些果蔬的皮是比果肉更有營養的,例如蘋果、梨、西紅柿、黃瓜、茄子......
一些的果蔬皮中含有大量的多酚,能有很好的抗氧化保護作用,能保護蔬果不被氧化的同時,也能讓人們食用後得到很好的抗氧化保護,例如蘋果、藍莓、葡萄、西紅柿等。
這些可以吃的果蔬皮有哪些營養?
1
1、蘋果皮抗氧化
蘋果皮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能幫助消化。蘋果中將近一半的維生素C也在緊貼果皮的部位。
同時蘋果皮中含有多酚類的物質,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並且比果肉抗氧化性更強,甚至比其他果蔬都高。
2、梨皮清心潤肺
梨皮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能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最好的食用方法是洗淨直接食用或將梨皮洗淨煮梨湯等。
3、番茄皮預防癌症
番茄紅素是迄今發現的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天然物質,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癌症,在番茄皮中含量最多。此外,番茄皮還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因此,番茄帶皮吃最營養。
4、冬瓜皮利水消腫
冬瓜皮不光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多種揮發性成分。它能利水消腫,對糖尿病人更有好處。也有很好的解暑、健脾、利尿的作用;因此做冬瓜湯時最好帶皮煮。
5、黃瓜皮能排毒
黃瓜皮中含較多的苦味素,是黃瓜的營養精華所在。食用帶皮黃瓜不僅可使維C充分吸收,而且能幫助人體有效排毒。此外,黃瓜皮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並不是所有果蔬皮都能吃!
1
1、地瓜皮傷肝臟
紅薯皮含鹼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表皮呈褐色和黑褐色斑點的紅薯多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感染,能夠產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進入人體將損害肝臟,並引起中毒。
2、土豆皮慢性中毒
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鹼”,並且這種有毒物質幾乎全部集中在土豆皮里,食用過多,在體內積累過多後容易中毒。特別是長了芽的皮色發青的土豆,含毒素更高,應絕對禁止食用。此外,帶皮土豆即使煮熟後,仍然存留配糖生物鹼!
3、銀杏皮傷神經
銀杏皮中含有毒物質“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和“白果醇”等,進入人體後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中毒。另外,熟的銀杏肉也不易多食。
4、荸薺皮有寄生蟲
荸薺生於水田中,皮中會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荸薺皮中還含有寄生蟲或蟲卵,如果吃下未清洗淨的荸薺,會導致疾病。
5、柿子皮傷胃
醫學研究證明,可對腸胃造成傷害的鞣酸在柿子未成熟時,主要存在於柿子肉內,而柿子成熟後,鞣酸便集中於柿子皮中,所以成熟的柿子皮感覺澀澀的。
柿子所含的鞣酸,這種物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澱物即是柿石,易使人引起腹部不適,飽漲,食慾不振等病症。因此,不要吃未去皮的柿子。
百科解密文章(含所附圖片)係由網友上傳,如果涉嫌侵權,請與客服聯繫,我們將按照法律之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未經許可,禁止商業網站等複制、抓取本站內容。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互動百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