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向姓與堂號

向姓
拼音:xiàng xìng
  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7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29位。


向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薑姓,出自炎帝神農氏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據史籍《史記》的記載,傳說遠古帝王神農氏有個裔孫名叫“向”,他後來成爲了氏族部落的首領,類如後世的諸侯。此後,向的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向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内史向摯,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在史籍《呂氏春秋·先識》中記載:“紂王暴政迷亂,向摯載其圖書以歸周。”
  在向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向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薑姓,出自炎帝薑姓後裔,屬於以國名爲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西周時期有個向國,爲小諸侯國,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在追封先帝後裔時,封炎帝的一個裔孫在向地(今山東莒縣南部),建有向國,國君稱向伯。
  在一些史書中,稱“向國出祁姓,爲堯帝後裔。”
  但在史籍《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中記載:“怡、向、申、莒,皆薑姓之後,漢爲縣。”在史籍《前漢書·地理志》中也記載:“沛郡向縣。向,故國,薑姓,炎帝後。”
  另外,在史籍《潛夫論·志氏姓》中更明確地記載:“炎帝苗胄,四嶽伯夷,爲堯典禮,摺民惟刑,以封申、呂。裔生尚,爲文王師,克殷而封之齊,或封許、向,或封於紀,或封於申。申城在南陽宛北序山之下,故詩雲:‘亹亹申伯,王薦之事,於邑於序,南國爲式。’宛西三十里有呂城。許在潁川,今許縣是也。薑戎居伊、洛之閑,晉惠公徙置陸渾。州、薄、甘、戲、露、怡,及齊之國氏、高氏、襄氏、隰氏、士強氏、東郭氏、雍門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淵氏、子幹氏、公旗氏、翰公氏、賀氏、盧氏,皆薑姓也。”
  因此,而本書則按《史記》注記之補,取向國源出炎帝裔孫,改爲薑姓。
  在周平王五十年(公元前721年),向國被強大的鄰國莒國所吞並,亡國時間在史籍《春秋·隱公二年》中有記載:“莒人入向。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向國滅亡之後,向伯的王族後代子孫以及國民遂以故國名稱爲姓氏,稱向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湯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桓公子禦說有五個兒子,他的第四個子名叫子肸,字向父,其後世代爲宋國卿士。
  到了子肸的孫子子戎時期(一說曾孫),出任宋國左師,並主掌國政。
  公元前546年,向戎師華元故智,約合晉卿趙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結盟,再次弭兵,談判修和。此次弭兵大會共邀二十餘諸侯國參加,使晉、楚藉以平分霸權。這次盟會以後,中原各諸侯國在十餘年間未再發生較大戰爭,各國得以安寧生息積蓄力量。這在春秋亂世中是非常少見的,子戌也因此名颺列國。
  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爲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稱向戎、向子戌,其後裔子孫沿續相傳,皆稱向父氏、向氏,後向父氏亦省文簡改爲單姓向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向氏正宗。
  向氏族人大多尊奉向父爲得姓始祖。
 
  第五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上卿羊舌肸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羊舌肸,亦稱叔肸、楊肹,字叔向,具體生卒年代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後再予刊載。他是春秋時期的晉國貴族,晉軍名將羊舌鬥克之後,是春秋歷史上著名的先賢之一。
  羊舌肸主要活動在晉悼公姬周、晉平公姬彪、晉昭公姬夷三代晉侯執政時期(公元前572~前526年),他的封地在楊邑(今山西洪洞東南七公里處),故又稱楊肹。
  羊舌氏家族是晉國的公族,羊舌肸之父羊舌職即爲大夫。到羊舌肸這一代,羊舌氏家族極盛,有兄弟四人,即羊舌赤(銅鞮伯華)、羊舌肸(叔向)、羊舌鮒(叔魚)、羊舌虎(叔虎),皆爲晉國大夫,史稱“羊舌四族”,聲名四播,連當時的晉國世敵楚國人,都稱其爲“強家”。
  在羊舌肸的其他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爲姓氏者,稱叔向氏,後省文簡改爲單姓向氏、叔氏(舒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於西南夷,出自漢朝時期巴郡“南郡蠻”,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記載,古巴郡(今川東、鄂西地區)的“南郡蠻五姓”中,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五個大的氏族群體,其中的巴氏之子務相爲五姓之首,被大家共尊爲廪君,曾聚居在武落鍾離山(今湖北長陽一帶)。
  在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公元~年),在廪君的後裔子孫中有人改爲漢姓向氏。一直到清朝時期的湖廣施南地區,該向氏家族世爲巴地土司,其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源於土家族,出自五代時期贛西地區原漢族,屬於漢姓夷化爲氏。
  土家族向氏,源出漢族。
  在唐朝時期,今江西吉安地區先後由彭氏、覃氏、冉氏、田氏、向氏等漢族人組成較大的准軍事力量占據。
  到了唐末五代時期,湖南和今鄂西、黔東部分地區被楚王馬殷父子割據,馬殷委任彭瑊爲溪州刺史,轄永顺、龍山、保靖等縣地。此後,那些本以征戰爲目的西遷的五大姓漢族人就駐留於該地區。此後,因朝代更疊、戰亂等原因,這五大姓漢族人逐漸與當地著民通婚,逐漸被現代人視爲“土家族”。
  該支向氏,就是這樣的土家族人,世代相傳至今。
 
  第八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今侗族、彝族、苗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向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向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得姓始祖

  向摯、子肸(向父)、羊舌肸(叔向)。
 

遷徙分布

 
  向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1%左右。
  根據史籍《呂氏春秋》記載載:“宋向帶爲太宰,桓族也。華元殺盪澤、向帶等舍於睢上……”可知向帶亦爲宋桓公之後,綜合其他史料判斷,向子戌所處年代應在向帶之後,這就說明,向父爲向氏得姓始祖無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來尚須斟酌。無論如何,向氏發祥於今河南商丘一帶毋庸置疑。
  宋元公時,華亥與向寧叛亂,後二人雙雙敗逃楚國。戰國時期的秦國有向壽。可見在先秦時期,向氏已南及瀟湘,西入關中。此期至兩漢,向氏除繼續繁衍於商丘一帶外,有一部西遷洛陽,一部遷於今山東金鄉一帶,並有一部北渡黄河進入山西,此際見於史冊之向氏有東漢時期的向栩、向長,二人均爲河内朝歌人(今河南商丘),可見在東漢以前,商丘依舊爲向氏繁衍之大本營。
  至魏晉時期,向氏在北方發展的尤爲昌盛,並形成了向氏河南郡望、山陽郡望、河東郡望。
  三國時期,襄陽宜城(今屬湖北)人向寵、向充兄弟,向郎、向條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於社會動盪不安,向氏有避居江東,也有湖北之向氏南遷湖南。但上述三大郡望依舊較爲興盛。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兩度請回鶻出兵助戰,則洛陽、西安兩次遭受回鶻將士的滅頂之災,向氏河南郡望名存實亡。接着又有黄巢起義接踵而來,向氏爲避亂或其他原因始大擧南下,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均成爲向氏避難所。
  北宋時期,開封人向敏中入朝爲相,又有其從孫向經之女向皇后嫁於神宗,使得這支開封向氏人家飛黄騰達起來,名載史冊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恥後,向敏中玄孫向子 因仕宦之故遷居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清江)。
  明朝初期,山西向氏作爲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向氏已廣布全國各地,並有沿海之向氏渡海赴台,進而遠播海外。
  如今,向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南省爲多,約占全國向氏人口的35%左右。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黄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複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一是指今整個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爲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爲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三是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並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内長城爲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爲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山陽郡:歷史上的山陽郡有二:①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爲山陰國,不久以後,於西漢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漢武帝將其改爲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②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的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又移治到今江蘇省淮安市。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東堂:以望立堂。
  山陽堂:以望立堂。
  中和堂:後漢向長,隱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經》。自己窮得吃不飽,穿不暖,别人送給他的東西,他留夠自己用的,别的仍退還給人家。他常常說:“富不如貧,貴不如賤”。在兒娶女嫁之後,他出游五嶽名山,不知所終。
  淑均堂:蜀漢將軍向寵,爲中都督。諸葛亮對後主誇他“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七賢堂:資料有待補充。
  竹林堂:資料有待補充。
  大耐堂:資料有待補充。
  彝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孝友堂:資料有待補充。
  泰和堂:資料有待補充。
  讓爵堂:資料有待補充。
  光裕堂:資料有待補充。
  四知堂:資料有待補充。
  懷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向姓家譜文獻

 
浙江慈溪向氏家乘十卷,()向洪上纂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卷、第九~十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江蘇鎮江向氏族譜六卷,()向士剛、向朝榮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湖北來鳳老寨向氏宗譜一卷,()向堂兼撰,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來鳳縣縣志辦公室。
湖南麻陽水向民族譜二十一卷,()向世求、向維進纂,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縣檔案館。
湖南中湘向氏五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向重誼、向泰來等纂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愷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
湖南平江向氏五修族譜十二卷,(民國)向泰定、向興楹等纂,民國三年(公元1914)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有二部)
湖北廣濟向氏宗譜二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泰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廣濟縣檔案館。
浙江寧波鎮海向氏家譜,(民國)向道衍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讓爵堂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常德向楊氏四修族譜十七卷,首上下卷,楊世祿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四知堂、懷德堂木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館檔案館。
向氏通譜七卷,(民國)向傑纂,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縣檔案館。
四川向氏總譜八卷,首一卷,(民國)向雲隱倡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二卷。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漢縣檔案館。
湖北長陽縣向氏宗譜八卷,(民國)向宗鼎主修,複印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三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長陽縣檔案館。
湖北廣濟向氏宗譜三卷,(民國)向惠橋總裁,向曉初等纂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廣濟縣檔案館。
向氏族譜五修家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五十九冊,今缺第二卷、第十三卷缺十頁。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向氏族譜茂公系世三十八卷,計有二十四冊,昆公系世二十九卷計二十二冊,民國年間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十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向氏宗祠神五修主譜上、下兩卷,著者待考,1962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向姓字輩排行

 
湖北利川向氏字輩:
向正路支派:“九必福明開正陽光暉天地人忠英信世代興爲國政禮義新尚寬裕廣見聞”;
向天榮支派:“世萬崇貞這開洪選弟德昌榮曆代宗英永錫康平”;
向正常支派:“大志必有成明德紹廷聲詩書啟良左才學鎮乾坤永遠懷忠澤精心思傳心茂昭垂道煥萬世受昌榮”;
嶽池遷利川支派:“馬原有祖永朝秀士永朝秀士學明勝大德興宗征恩光茂天平地國鈞”;
雲陽遷利川支派,“大寧朝龍列祖忠厚世澤孔長昭穆肖永篤禪人文日碧永新正道應若天興極成貽謀善承”;
新河遷利川支派:“天倫朝元修德立明安幫定國文武長城福祿維述百代昌榮忠廉孝友萬載貴人金榜取選項明顺華堂政臣安樂新河南陽”;
派一:“大廷榮耀思遺禎祥賢才應殿昭啟龍章天地開甲顯達忠良”;
派二:“子山啟永秀正大明應宗耀遠必裕洪昌堯武聖德”;
派三:“天地宗英修德成仁曆代文武正大光明克紹先治家聲繼承聯美百世永威昌榮”;
派四:“天地宗英正大光明彝倫悠序修德成仁”;
派五:“天地鍾英修德存仁彝倫悠緒孝友克敦敬忠睦族本立道生詩書禮樂丕振家聲”;
派六:“門中文明登正永新興大必昌道立言緒德達承先遺隆發遠繼志屬仕家聲自傳”;
派七:“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貞元維秀奇世代顯榮昌學大道德正科登久有光承紹能永遠啟興自聯芳百福長臻守一本際超常詩書傳家寶忠孝定朝幫明月輝山海乾坤奠陰陽芝南庭獻瑞芙蓉鏡中朗桂生金飄嶺梅開玉照堂祖宗盤碣固後嗣麟池祥”;
派八:“公泰世正日照乾坤光星興文榮國永遠明士昌幫君賜朝剛華都德景自義宏寬福月登臣季仲聯輝康壽維新元鎮奇海”;
派九:“天冬……永遠幫光國仕大顯朝庭”;
派十:“正大光明福壽康寧忠孝傳遠永德昌榮”;
派十一:“正大光明福壽康寧忠孝傳遠永德昌榮安幫定國世代啟文裕其登厚佳敏成興源本勝前洪毅崇禎詩書先進顯颺秀清”;
派十二:“正大光明治國興家世德康希永遠發達”;
派十三:“左朝庭有相緩月文德陽孔樂承且豆詩書振家香春秋廣紹人格之永發祥宗支多啟秀萬古慶澤長列光既太元盛芹其道昌完方呈榮華先世正大光正大光明孝悌忠信祖德宗功文武安定”;
派十四:“正大光明啟福壽康寧喜仁義禮智信忠孝傳家擧”;
派十五:“正三文庭玉天地人和永紹宗光華緒志爲國家珍奇才智長發世代受宏勳”;
派十六:“正興開大學明德紹紹文光萬代承先澤家傳定遠昌”;
派十七:“世茂仲志文國朝興正大光明德益維新學開洪選啟源宗蔭天地君親永遠榮廷”;
派十八;“令君室庭丹光明志有源國正天興顺官清民自安”;
派十九;“永文宜登高國正天朝大運遠澤自長世代啟榮光”;
派二十:“仕智正添顺明德茂益盛”;
派二十一:“仕文宜登弟詩學可光榮國正天朝大華祥高信祖”;
派二十二:“仕學可光榮國正天朝大令君室庭丹光明自有源”;
派二十三:“仕文登弟貞德力升”;
派二十四:“朝文學仕元正其堂禹明毓秀永啟英光士金功德時登久長”;
派二十五:“天地永興國祚禎祥啟修人紀爲幫忠良爲述先澤榮華流芳”;
派二十六;“先永聖世文宗啟興體朝光國宏紹希清步祖克續大開乾坤崇學待治丕振昌明瑞積良時萬代長榮”;
派二十七:“興體朝陽金漢呈祥”;
派二十八:“景福志彥文一二三成德明仕爲國之珍光昭宇殿輝耀幫庭先聲藝苑蘭木齊榮奇才長發世守宏勳”;
派二十九:“萬興海治世代承永啟源大昌德茂忠良賢紹書香傳家孝友定國安康文武發秀蘭桂騰芳福壽同慶本支流長乾坤多廣耀顯明颺河清海晏提升禎祥金榜取選明顺華堂臣正安樂新河南陽繼往開來雄略添光奇才立露國定民強少傑鴻展寬洪遠颺拓進建勳前程無量科學高登業績聲旺江峰崢嶸美譽爲常凡事如意歌頌有章數載存宇騰達輝煌”;
派三十:“朝中文運廷顯祖天國安朝中文運廷顯祖昌明德肇啟世代興颺柳開碧繼幫國之光鴻程大振永遠流長”;
派三十一:“朝中英伯元定旺日光昌文才大德勝萬代永興隆”;
派三十二:“必志榮光庭詩書有科名繼述長顯達維德紹家聲世界永大同群支慶昌隆乾坤新開運殷周複興中人生敦原本家治昭肅雍和顺統南北文明化西東國祚平康泰開心正元洪富貴金玉寶福祥麒鳳龍發達英俊擧綱常禮紀崇星月江河景詩書孔孟功鈞承作述緒繼宗仁義鳳長遠存簡策尊榮顯祖宗”;
派三十三:“廷朝重可國登學萬世海洪大耀金榜富貴紫榮昌永遠多吉慶福壽保安康太平甲陵享宇水增家幫詩書最爲尚必定出禎祥一齊振興旺發達河南堂”;
派三十四:“君有善良子孫文武安幫定國世業顯榮多奇鳳儀永秀成德”;
派三十五:“仕有文大貴正天興朝輝銘學開洪颺聖文定家幫宗秀永登榜萬古得流芳興明正大昌賢德振興良和顺統南北群支慶隆昌”;
派三十六:“茂海澄清文明大登正天興國世萬崇禎學開洪選曆代宗英第德昌榮永錫康平”;
派三十七:“仕有文大貴正大興朝輝世萬崇禎學開洪選曆代宗英第德昌榮永錫康平”;
派三十八:“國正天興顺官清民自安”;
派三十九:“紹祖仁智大德文武安幫定國事業榮華多奇鳳利永秀司澤”;
派四十:“金略起天程世德永長純本榮智茂孝繁榮慶吉昌育英鍾秀靈禮義開鴻仁學正賢志大修知達先登”;
派四十一:“修培先緒賢紹書香傳家孝友定國安幫文武發秀蘭桂騰芳福壽同慶源遠流長”;
派四十二:“首登選貴厚天地忠義明世德光昌永興文正大廷”;
派四十三:“修德茂洪澤詩書紹先芬奇才作常相昭穆耀乾坤”;
派四十四:“祖芝啟可秀正大光明德”;
派四十五:“明史光輝大儒士勳猷正世佐乾坤聖主弘開金榜第滿腹經綸卓越才朝廷重賢貴國泰振興良家富青雲志世代顯榮昌”。
湖北漢川向氏一支字輩:“慕學志道近宗遠紹源清楚發祖啟川雙世繼顯雲”。
湖北漢川向氏一支字輩:“敬德世繼顯明元清”。
湖北仙桃向氏字輩:“漢廷思世得晉代振家生”。
湖北清江向氏字輩:“會慶忠子德詩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雲礽逓()傳方乾元生瑞彩坤運起禎祥開封原世傑官任三振房祖澤熏民從蘭選玉季颺扼守清白訓裘代永期昌”。
湖北房縣向氏字輩:“大天生雲修長發富貴榮華文武全”。
湖南秭歸向氏字輩:
宋禦支派:“傳系宗祖許士公之大元有能存此道可以守世全朝廷重賢貴國泰振興良家富青雲至永載顯名颺”;
歸香支派:“志必思培立恒文繼述昌守道家聲振祖傳刻永芳”;
楊林支派:“嚴正啟發秀世家維文亭”;
茅坪支派:“鐵方長邦……
長陽支派:“世宗正道自克希賢天錫嘉兆可光榮先”;
其他支派:“家龍祖德昌”。
湖南沅陵向氏字輩:
永定中蓮花支一派:“文龍祥鳳積德培存忠臣名輔孝士克前儒珍受錫嘉玉保全圖書獻瑞世禮逢年美含春日頌裕家傳澤有資益譜宜考占純篤成習俊哲繼宣庭修亮采烈翊南原佩度昭法省體慎言祖楷眙訓寶之連綿”;
永定中蓮花支二派:“子都文志永廷仲守正朝學定科大啟萬士明高顯”;
永定下蓮花支派:“志永廷仲國應登君雲萬士宏大正開”;
永定另一支派:“文公明如隆賢時仁行宗八必七彌元天華子宗志永思彥汝錫()德學連廷(世道)萬文登開國峻發邦家珍登開國峻發邦家孝有成本修聲雅煙守先澤遠榮”;
桐木溪支派:“天華子諌才零朝仲正一應文子萬國世道永熙和晉禮昌盛化祥兆富玉金光輝昭瑞景振克反樊康平”;
桐木續支派:“增廣純武禮美經延蒿凝度九恒樹餘三善維紀寶達秉書庚楚湘儲秀錦桂題魁敦厚集福崇建呸基”。
湖南洪江向氏字輩:“朝宗英伯元子孫其紹志”。
湖南龍山、湘西向氏字輩:“國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地德”。注:該支向氏另有字輩:“起友文士正朝廷”。
湖南邵陽向氏字輩:“元重必文光祖宗才正應永思念道德忠信世代書()乾垣生煥彩坤運啟禎祥公錫勳名遠家聲緒業長銀台隆系籍紳宦鎮辰陽善紹敦倫訓貽謀定熾昌”。
湖南隆回向氏字輩:
受一支派:“受子仕友榮光德思文道大通方學顯正立永繼述”;
邵陽支派:“乾垣生煥彩坤運啟禎祥公錫勳名遠家聲緒業長銀台隆系籍紳宦鎮辰陽善紹敦倫訓 貽謀定熾昌”。
湖南保靖向氏字輩:“世德榮康修祖啟洪澤詩書紹先芬奇才作帝相昭穆耀乾坤”。
湖南平江向氏字輩:“國泰振興良家富青雲至”。
湖南錦屏向氏字輩:“廣春士正立克定家邦”。
湖南桃源向氏字輩:“照示來許迪光前人詩書禮樂丕振家聲天地锺()英懷德成仁彝倫存()()孝友克敦敬忠睦族本立道生詩書禮樂丕振家聲”。
四川綿陽向氏字輩:“定光世道……
四川巫山向氏字輩:“燦應享琉世大洪昌學善登榮作得傳方文明紹啟長發其祥”。
四川向氏一支字輩:“正國天朝大世學可光中”。
四川宜賓向氏字輩:“萬汝通文允庭秀才志興思大正光紀富貴鼎述書乾恒生煥彩……
四川永興向氏字輩:
受一支派:“受子仕友榮光德思文道大通才學顯正應永繼述”;
科朝支派:“宗世添必仲才祖思遷文朝仕名國正德安見太平”;
元壽支派:“元重必文光祖宗才正應永思念道德忠信世代書”;
萬山支派:“萬汝通文永庭秀才志興思大正罔紀富貴鼎乾坤”。
四川雙流向氏字輩:“天自元於爾以之曰純全峻德世繼顯榮源清楚發祖啟川雙家聲兆瑞裕後凡昌振光百業富民強邦崇仁尚匕左師傳芳”。
四川宣漢向氏字輩:“傳系宗祖許士公之大元有能承此道可以守是本朝庭重賢貴國泰振興良家富青雲志永代顯名颺”。
重慶奉節向氏字輩:“發其祥壽世永良紹承斯錫應遠騰光崇本正德衍慶兆昌開啟宏緒遺傳曲章守道明志軒擧春芳心存忠厚元善大楊”。
重慶三峽向氏字輩:“啟承先祖志本永萬昌齡”。
重慶雲陽向氏字輩:“先永聖世文宗啟興體朝光國宏紹希清步祖克繼大開乾坤崇學待治丕振昌明瑞積良時萬代長榮
江蘇向氏一支字輩:“孝友家聲遠詩書世澤長之宗敦德廣明遠樹仁崇”。
安徽巢湖向氏字輩:“道從先澤學政”。
江西吉安向氏字輩:“滄廷木一洪啟永文興之水元朝宗明大定世可守時正泰運開修齊宜爲首心懷治國才忠愛必先有賢能培德多光裕自長久”。注:該支向氏清朝鹹豐九年譜記字輩爲:“會慶忠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雲礽逓()傳芳幹元生瑞草坤運起禎祥祖澤熏銘重籣輝蔚秀颺開封原籍世宦應三辰房落首清白訓變代永奇昌”。
向氏一支字輩:“光清明志安”。
向氏一支字輩:“業選雲多其”。
向氏一支字輩:“明正玉圓望”。
向氏一支字輩:“一德宗元本世代全家人”。
向氏一支字輩:“發長秀新啟繼文光元正”。
向氏一支字輩:“德章國忠應正大光明富榮昌盛”。
向氏一支字輩:“雲日初曉光升達遠天欲求家世永登本克成先”。
向氏一支字輩:“文學天光大穆德易召恭萬代能顯達永世克蒼龍”。
資料有待補充。

向姓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宗開上古;秀毓河南:全聯典指向氏的源流和郡望。
  子平了願;伯奮颺威:上聯典指東漢朝歌人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生活貧困,有人送給他東西,他留下必需品,多餘的退回去。精通《老子》、《易經》。曾讀到《易經》中的損益卦,喟然歎道:“我已知道富裕不如貧困,高貴不如低賤,但不知道死怎麼如生啊!”建武年間,待子女婚嫁後,遍游五嶽名山。下聯典指南宋樂平人向伯奮,字元伯,高宗時官建州知州,孝宗時官戶部侍郎。廣西叛亂,他出任靜江知州,因素有威名,叛軍如約出降。
  弭兵息禍;任將稱能:上聯典指春秋時期宋國執政向戌,宋桓公的曾孫,官左師,有賢名。宋平公時,晉、楚兩大國因國内矛盾尖銳,都想暫停爭霸戰爭而講和。向戌奔走拉擾晉國大夫趙武、楚國令尹子木,並約合十餘國在宋國召開“弭兵(息兵)大會”,使晉、楚兩大國暫時妥協,平分霸權。下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宜城人向寵,初爲牙將,後主時曆中部督、中領軍,封都亭侯。諸葛亮曾在《出師表》中稱他“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銀台望重;玉殿高登: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向敏中,性端厚,諳曉民政,善於采拔,居大任十三年,人以重德目之。
 
  六言通用聯:
  海明雄踞安定;君玉功播涪州:上聯典指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向海明,原爲扶風(今陝西省鳳翔)沙門,自稱“彌勒”出世。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卒眾起義,追隨者數萬人。後轉戰於扶風、安定(今甘肅涇川)之間,自稱皇帝,年號白烏。後爲隋將楊義臣所敗。下聯典指南宋名將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今江蘇常州)。紹定進士。曾知安慶府、峽州等,進直龍圖閣,祕閣修撰、樞密副都丞旨。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汗蒙哥率軍攻涪州(今四川涪陵),他奉命冬天援遷南安撫副使,升湖南制置副使。官至兵部侍郎兼轉運使。
  椒房配名臣胄;竹林儕逸士班: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向敏中孫女爲神宗皇后。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向秀爲“竹林七賢”之一。
 
  七言通用聯:
  七州曆仕稱德政;九世同居號義門:上聯典指宋朝歙縣知縣向綜,字君章,開封人。曆隨、鼎、漳、汾、密、棣、沂七州。性寬裕,善治劇,於奸惡不少恕。官至中散大夫。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名人向遜,宜都人。至宋末及元,九世同居,人無間言,稱爲義門。
  雲箋自題二萬軸;風騷以及四千言:此聯爲清朝鹹豐擧人王闓運贈清朝名人向晴峰聯。
  烈士榮存長江報;詩人喜誦寓廉集:上聯典指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和傑出的領袖向警予(公元1895~1928年),犧牲前主編有《長江報》等刊物。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進士,廉州知府向錦,慈溪人,著有詩集《寓廉集》。
 
  八言以上通用聯:
  行陣肅清,見稱蜀帝;城池破陷,不屈金人:上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國名將向寵,襄陽宣城人。劉備時爲牙門將。後封都亭侯,遷中領軍。諸葛亮《出師表》中說他“性行淑均,曉暢軍事”。下聯典指宋朝知府向子韶,開封人。字和卿。清約如寒士,元符擧進士。建炎初淮寧府,金人犯境,子韶親率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諡忠毅。
  法立教成,事曆之語;玄風奇趣,竹野之賢:上聯典指西晉山陽人向雄,字茂伯,初爲郡主簿,曾無辜入獄,司隸鍾會把他救出來,任爲都官從事。後鍾會因罪被殺,無人殯殮,向雄爲他安葬。文帝責備他目無王法,他說:“現在您把他殺了,王法已備;我出於義氣爲他收葬,在禮教上也無缺失。法在上面立着,教在下面弘颺,你何必使我違背生死大義活在當世呢?”太康初年,官河南尹,封關内侯。下聯典指魏晉之際哲學家、文學家向秀,字子期,河内懷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黄門侍郎、散騎常侍。曾爲《莊子》作注,人稱“發明奇趣,振起玄風”。在自然觀上,提出萬物“自在”、“自化”,各任其性,主張自然與名教統一,合儒道爲一。他還擅長詩賦。

向姓名人

向姓歷史名人

  向長:(生卒年待考),後漢人。著名東漢經學家。
  向長一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經》。
  向長自己窮得吃不飽,穿不暖,别人送給他的東西,他卻留夠自己用的,剩餘的仍退還給人家,並常常對人說:“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在其兒子娶妻、女兒出嫁之後,向長出游五嶽名山,不知所終。
 
  向寵:(公元?~240年待考),向戌第三十四世孫;襄陽宜城人(今湖北宜城)。著名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其祖父爲向德基,其父爲向聖傳,向寵有兄弟向充、向平等。
  向寵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著名將領,漢建安~蜀漢章武年間劉備在世之時,向寵爲牙門將軍。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伐吳,於秭歸之戰慘敗退回,部隊中唯有向寵之營保存最完好。劉備稱其能幹。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即位,向寵被封爲都亭侯,後來被推擧爲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北上漢中,臨行前上《出師表》,其中提到“將軍向寵,性情平和,爲人善良,精通軍事,以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讚他是個有才幹的人,因此大家商議推擧他擔任中部督,臣認爲軍中之事,都應與他商議,這樣一定可以使軍隊内部和睦,軍力配置得當”,後來向寵升任中領軍。
  蜀漢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漢嘉地區少數民族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所以在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沖殺,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向秀:(生卒年待考),字子期;河内懷人(今河南武陟)。著名西晉時期玄學家。
  向秀曾爲《莊子》作注,人稱“發明奇趣,振起玄風”。在司馬昭執政時期,向秀授黄門侍郎,散騎常侍,爲竹林七賢之一。
  向秀性好老莊之學,開郭象玄言之風。在自然觀上,提出萬物“自在”、“自化”,各任其性,主張自然與名教統一,合儒道爲一。擅長詩賦。
  著有《莊子隱解》,可惜已佚。
 
  向雄:(公元?~281年待考),字茂伯;山陽人。著名西晉大臣。
  向雄的父親向韶,彭城的太守。
  向雄最初從政是當一個郡的主簿,跟隨的上級是太守王經。王經死的時候,向雄哭得非常傷心,百姓們都被他(的真情)感染。後來的太守劉毅曾經以莫須有的罪名鞭打向雄,等到吳奮接替劉毅當太守,又以小的過錯把向雄關進了監獄。
  當司隸的鍾會把雄從監獄中保(救)出來任命爲都官從事,鍾會死後沒有人爲他殯葬,向雄爲他迎喪下葬。
  晉文帝聽說了很生氣,召見向雄來責罵他道:“原來王經死了,你在城東的集市哭王經,我沒有幹涉你。如今鍾會身爲叛逆之徒,你又要給他收屍下葬,如果還再容忍你這行爲,還有王法嗎!”向雄說:“在從前先王時期掩埋屍骨,仁愛施於死去的亡靈,當時難道也先看他們的功和罪再決定是否能下葬嗎!如今國王你已經施加了誅殺的刑法,在法來說已經實施完了。我向雄因爲感恩的道義而收葬,在禮教上來說也沒有過失。在上不違法,在下弘颺禮教,何必要讓我向雄在道義上對不起活人,背叛死人而立於世上呢!您的仇恨已經成爲枯骨,死者將他丟在曠野之中,成爲將來仁愛賢達者的參照對象,不是非常遺憾嗎!”皇帝很信服他的道理,和他暢談飲宴然後放他走了。
  他後來升遷當上了黄門侍郎。當時吳奮、劉毅都是侍中,同在一個衙門,向雄卻不和他們說話。晉武帝聽說了,下旨命令向雄修複領導和下屬關係。向雄不得已,就去拜見劉毅,一再鞠躬道:“我被皇帝下詔書命令,下屬和領導斷絕來往,好嗎?”於是就離開了。
  晉武帝聽了大怒,問向雄道:“我命令你修複領導和下屬關係,爲什麼故意違抗我,反而斷絕來往?”
  向雄說:“古代的君子進取講究禮儀,退避講究禮儀;如今敬人如果非得要屈膝,拒絕别人象掉進河底一樣冷漠。劉毅對我不挑釁,已經是萬幸了,爲什麼還要我修複領導和下呢屬關係?”
  晉武帝無奈,也就隨他去了。
  晉泰始中期,向雄升遷成爲泰州刺史,晉武帝借給他暫時享用赤色旗幟、曲柄傘蓋、吹鼓手等儀仗,賜予他二十萬兩銀子的賞賜。晉鹹寧年初,進入京都當御史中丞,升遷爲中侍,又派出當征虜將軍。
  晉太康年初,出任河南尹,賜予的爵位是關内侯。齊王攸想要回他的封地,向雄勸道:“陛下你的子弟雖然多,但是有名望的少。齊王要是住在京城里,好處實在很大啊,不能不考慮這點啊。”皇帝不聽,向雄堅持勸說,因而冒犯了皇帝。向雄就起身徑直走了,後來因爲憤恨而死去。
  他的弟弟向匡,在晉惠帝時是護國將軍。
 
  向海明:(公元?~613年待考),扶風人(今陝西鳳翔)人。著名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向海明原爲扶風(今陝西鳳翔)沙門,自稱“彌勒”出世。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率眾起義,追隨者一時多達數萬人。
  後率領起義軍轉戰於扶風、安定(今甘肅涇川)之間,自稱皇帝,年號白烏。
  後爲隋軍大將楊義臣所敗。
 
  向拱:(生卒年待考),原名向訓,字星民;懷州河内人。著名宋朝大臣。
  在後周時期,向拱屢立勳績,仕至檢校太師、河南尹、西京留守。
  這位向拱是鼓動和支持趙匡胤在陳橋“黄袍加身”的將領之一,不是後來宰相向敏中的六世孫的那位向拱。他在北宋初加兼侍中,封譙國公。
  後因其縱情酒色、政務廢馳,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批評。後又升爲左衛上將軍,封秦國公。
 
  向敏中:(公元?~1020年待考),開封人(今河南開封)。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進士出身,初任地方官,以清廉著稱。曆任兵部侍郎、參知政事、樞密院使,後加同平章事(位同宰相),曾被貶。
  宋大中祥符初年,向敏中被召回,不久複爲同平章事。向敏中性端厚,諳曉民政,善於采拔,居大任十三年,人以重德目之。
  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進士。受宋太宗趙炅宋真宗趙恒所器重。
  自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農曆8月升同知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入相。
  宋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以參加知政事加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先後與呂蒙正、寇准、王旦等同朝爲宰相二十年。
  曾於宋天禧三年農曆10月授尚書左僕射,宋真宗認爲自己從來沒有把這樣高的職位給人,猜測向敏中受此殊榮必然喜極,肯定要大慶一番。於是派人去暗察。可是向敏中卻閉門謝客,家中悄然。於是宋真宗稱向敏中“大耐官職”。其寵辱不驚之風範概然可見矣。
  數百年後,平江向氏以“大耐堂”名之,猶不忘繼承先祖遺風之意。
  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農曆3月,向敏中以在任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兼景靈宮使之職病卒,年七十二歲。真宗親臨哭之,廢朝三日,以示哀悼,並贈太尉加諡號曰“文簡”。
  向敏中生有五子,依次爲:向傳正,官國子博士;向傳式,官龍圖閣直學士;向傳亮,官駕部員外郎;向傳師,官殿中丞;向傳範,官密州觀察使。
  向敏中之孫向經,襲蔭虞部員外郎,後晉知青州,以其女爲皇后,而致封吳王。
 
  向皇后:(公元1055~1111年),女,青州知府向經之女,向敏中之曾孫女;河内人(今河南沁陽)。著名宋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后(欽慈皇太後)。
  向皇后在宋治平三年,歸於潁邸,封安國夫人。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立爲皇后。
  爲立台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猶豫不決,向皇后便稱讚第六子安郡王趙煦之妃(後來的宋宣仁皇后)賢達,遂定建儲之議,趙煦成爲太子。
  宋哲宗立,尊向皇后爲皇太後。宣仁皇后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後,向皇后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處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後殿爲隆祐宮居之。
  宋哲宗將蔔後及諸王納婦,向皇后敕向族勿以女置選中。族黨有欲援例以恩換閤職,及爲選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向皇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撓公法。”一不與。後來宋哲宗倉卒晏駕,向皇后獨決策迎端王。章惇異議,不能沮。
  端王立,是爲宋徽宗。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向皇后以長君辭。宋徽宗泣拜,乃移時乃聽。凡紹聖、元符以還,惇所斥逐賢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禦正殿、避家諱、立誕節之類,皆不用。至聞賓召故老、寬徭息兵、愛民崇儉之擧,則喜見於色。才六月,即還政。
  明年正月向皇后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數加恩兩舅,宗良、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
 
  向子諲:(公元1085~1152年),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軍清江人(今江西清江)。著名宋朝大臣、詞人。
 
  向子韶:(生卒年待考),字和卿;河南開封人。著名宋朝抗金英雄。
  宋元符年間進士。送建炎初年就任淮寧知府。
  金軍犯境,向子韶親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淮寧城陷落後,向子韶不屈而死,諡號忠毅。
 
  向伯奮:(生卒年待考),字元伯;樂平人。著名南宋大臣。
宋高宗時官建州知州,宋孝宗時官戶部侍郎。當廣西發生叛亂時,他出任靜江知州,因素有威名,叛軍如約出降。
 
  向士璧:(公元?~1261年待考),字君玉;江蘇常州人。著名南宋將領。
  宋紹定年間進士。曾知安慶府、峽州等,後進直龍圖閣、祕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
  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蒙哥汗率軍攻涪州(今四川涪陵),他奉命冬天援遷南安撫副使。後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馬光祖命向士壁率兵赴援,數立戰功,升任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
  當元兵圍城時,向士壁聚力固守,力戰退之,不久又因功升任兵部侍郎兼轉運使。後因奸相賈似道妒忌其功,被賈似道誣陷迫害,冤死於獄中。
 
  向寶:(生卒年待考),江西進賢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洪武年間進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兼詹事。向寶一生持身廉直,平居言不及利,身後家無餘財。
 
  向侃:(生卒年待考),字希顏;巢縣人(今安徽巢湖)。著名明朝官吏。明永樂年間中擧,明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後升任監察御史,一度又出爲知府。他潔己愛民,不避艱苦,辦事公正,清約如寒士,名節很好。他和兄弟五人一直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愛,深受時人羨慕。
 
  向榮:(公元?~1856年待考),字欣然;大寧人(今四川巫溪),寄籍固原(今寧夏固原)。著名清朝將領。 向榮死後,清廷賞給他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追諡忠武,以表彰他終身鎮壓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功績。後其子向繼雄將其擔任欽差大臣期間的奏摺,編纂成《向榮奏稿》十二卷。
 
  向騰蛟:(生卒年待考),浙江慈溪人。著名清朝將領、畫家。清顺治十八年武進士,官至副將。他善畫水墨葡萄,爲世人所珍。
 
  向熹:(?-1878年),字靜安,號靜庵,爲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四川。拔貢出身向熹於1872年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又於1877年(光緒3年)奉旨接替孫壽銘,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1877年-1878年間,他並兩度調署台北府知府。1878年,他因疾卒於台北知府任内。

向姓近現代名人

 
  向警予:(1895~1928),土家族,女,原名向俊賢,筆名振宇;湖南溆浦人。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革命先烈。
 
  向忠發:(?~1931年待考),湖北漢川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叛徒。
 
  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湖南溆浦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祕書,第四師政治部祕書長,第十一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參加了擧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十三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二十兵團第六十八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穫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七十歲。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宜漢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九軍第七十六團副排長。參加了擧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十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一支隊副支隊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八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二旅旅長,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六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十五軍第四十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第十五軍第四十四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軍參謀長、第一副軍長、軍長。回國後,任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司令員,1977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穫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向孝書:(公元1925~2004年),山東榮成和鎮南臥龍村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連政治指導員。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營長。參加了萊蕪、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團參謀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團長、副師長。1961年軍事學院畢業,後曆任師長、副軍長、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1985年任旅大警備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軍銜。榮穫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榮譽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連逝世,終年七十九歲。
 
  向秀麗:(公元1934~1958年),女;廣東廣州人。著名現代革命烈士。
 
  向春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
  向鳳武: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第七十一軍軍長。
  向傳義: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第二十四軍副軍長。
  向建白: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前第五十一軍參謀長。
  向榕錚: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國防部”法制司司長。
 
  向愷然:中華民國時期武術著作家。字向逵,筆名平江不肖生。湖南省平江縣人,祖籍湘潭。6歲即從私塾先生習文學武,攻地方名拳巫家拳。少時父輩勉勵其習文爲官,而他卻欽慕古代游俠的爲人。稍長,又接受些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則自號“不肖生”,並以此爲筆名。愷然先生一生著作頗豐,尤以撰寫武俠小說著稱。作品還有《俠義英雄傳》、《江湖大俠傳》、《鐵血英雄傳》、《霍元甲傳》、《玉鐲金環錄》、《百鳥朝鳳》以及《國術理論》、《拳術傳薪錄》、《拳術見聞》、《拳師言行錄》、《太極經中經》與合著《國技大觀》等數十部。
 
  向達(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0日):字覺明,筆名覺明居士、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人,中國湖南溆浦人。中國著名的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家。
港台
 
  向海嵐(Anne Heung,1974年10月2日~),籍貫上海市,前無線電視女藝員,人稱向海、阿Anne,1998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穫得冠軍而入行,劇集代表作有《楊貴妃》和《無頭東宮》,其中《無頭東宮》的奸妃一角更令向海嵐演技受到很多讚賞和認同。向海嵐卸下港姐職務後,積極參與由曆屆港姐組成的慧妍雅集慈善團體,並擔任2003年、2004年、2007年及2008年慧妍雅集會長。2008年5月1日正式息影,專心慧妍雅集事宜。
 
  向語潔(1972年5月30日):現用名向麗雯(09年改),台灣女演員。1999 ~2001 東森電影台 《上影一族》節目主持人,東森台北電視台 《台北筆記新聞》主播兼制作人。 .
 
  向華強(Charles Heung,1948年12月16日~):籍貫廣東陸豐,是一位香港知名的電影出品人、中國星集團(代號港交所:0326)主席,同時也具有監制、演員等多重身份,較廣爲人知是他在賭神電影中龍五的角色。他育有二子一女,較爲出名的有近年於娛樂圈打滾的向佐,現爲無線電視藝員。
 
  向華勝:向華強之弟,據說爲黑社會新義安成員,其父是國民黨員向前,爲新義安創辦人。向華勝於家中13兄弟中排行最幼。
早年與兄長向華強成立永盛電影公司(中國星前身)。1993年起曾一度淡出電影圈,轉爲投資股票,並進軍澳門賭業,財富暴漲。亞洲金融風暴後,他的事業發展開始減緩。1999年底,向華勝東山再起,注入作價兩億的永盛電影版權及寬帶業務換回近三成控制股權。2000年底,香港網絡股票飆升,向華勝計劃出售寬帶業務引發大股東撤股,股價暴跌,當時市場盛傳向華勝有意出貨,實則他早已金蟬脱殼。
  向華勝未婚,其前女友爲修身堂主席張玉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