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慢城
”的定義式是: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是指人口在5萬人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 反污染、反噪音, 支持都市綠化, 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 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
“慢城”是一種新的城市模式。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這裡,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有更便利的商業供人們娛樂和享受,有更多的廣場供人們交流。此外,“慢城”還提倡拆除不美觀的廣告牌、霓虹燈、城市電線,並限制小汽車的行駛速度和禁止汽車鳴笛,提倡融洽的鄰里交流,希望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家人和子女的教育。
中國第一個“慢城計劃”
:如果還單著,朋友少,交際圈小,歡迎參加"慢城計劃"改變這一切; 只需要您走出家門的勇氣,我們將成就您全新交際圈。為您的愛情、事業、人生添彩!
起源
從蒸汽機發明以來,我們這個世界的發展就一直在加速。我們被自己追趕得“窮途
末路”。直到歐洲在工業革命200多年後,開始逐漸反思並開始減速—慢並不是慢本身,而是說可持續的發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有詩意的生活。
城市化越來越快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來越大,城市被越來越多的工業、高樓大廈包圍,噪音取代了本來寧靜的生活環境,空氣污染破壞了平衡的生態環境,城市的發展使人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狹小,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太多傳統的文化被現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間正變得越來越缺乏個性,人和人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和缺乏親情。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人們留給自己的休閒時間太少,根本無法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為此在意大利只有1.5萬人的小城市布拉提出了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提出在現代化的城市中,尋求一種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結合,使人們不僅可以享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更會把一種規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帶給每一個人,這就是“慢城市”模式的起源··。
作為“慢餐運動”的延伸擴展,“慢城市運動(slow city move-ment)”也應運而生。1999年,第一屆“慢城市”大會在意大利奧維亞托召開,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在這裡,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娛樂。政府拿出資金補貼那些生產和銷售地方美食的農莊、特色餐館和商店。人們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駕駛汽車並決不鳴笛。“慢城市”的會員應是人口不超過5萬的小城鎮。
“慢城市”的倡導者們是懷舊的,卻同樣不失敏銳地嘗試一切提高生活品質的新技術。在另一個“慢城市”,翁布里亞的山頂小城奧維多,電瓶車安靜地行駛在中世紀的街道上。互聯網在社區和家庭十分普及,帶來休閒娛樂,政府官員還借助網絡交流治理城市經驗。
在意大利小鎮布拉,這個慢食組織總部所在的城市,似乎是逃避一切俗事的最佳地點。在小鎮逛上一逛,人們會發現,當地人會在路邊咖啡座坐上大半天,或是與友人閒聊或是看著人來人往。樹蔭環繞的廣場上,飄散著丁香花與薰衣草的香味,石凳上有老人如雕像般呆坐著,每個人都有時間親切地道聲“buon giorno”。
1999年起源到2013年4月,全球27個國家已有146個城市宣稱為“慢城”。全歐境內已有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等十幾個國家加入,甚至連日本、韓國、中國也有“慢城”
。
2014年中國已擁有兩個正式的“慢城。”江蘇省高淳區已經被授予慢城稱號“,在2010年11月於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慢城會議上,以椏溪“生態之旅”被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這樣,高淳區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2014年6月19日,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正式加入國際慢城聯盟,成為我國繼南京高淳椏溪鎮之後的又一個國際慢城。
在慢城,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此外他們還提倡拆除不美觀的廣告牌、霓虹燈,城市電線。
通常,這些所謂的“慢城”規定,城內不能停車,只有行人徒步區。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還有,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週四周日店面都不營業。為避免工作過度,布拉的每家小型食品店都會配合意大利傳統,於星期四、星期天休業。甚至“la dolce vita”(享樂的人生)已是此地居民的生活準則—享樂重於獲利、個人重於公司、緩慢重於速度。
“慢城”運動還包括: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增加綠地與徒步區;支援當地的農民,以及販售當地農產品的商店、市場與餐廳;獎勵環保科技;保護當地美學與美食傳統;培養熱情好客與敦親睦鄰的精神。經過這番改革後,希望成效能超越各部分相加的總和,並且能徹底改變人們對都市生活的想法。
1.慢城市的人口總數應該不超過5萬人。
2.慢城市必須在所有的公共設施和盡可能多的私人設施上張貼“蝸牛”標識,以直觀形式主義倡導“慢生活”理念。
3.慢城市必須限制汽車的使用,汽車在城市街道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0km/h。
4.慢城市必須有一個噪聲管理系統,廣告牌和霓虹燈要盡可能得少。
5.慢城市必須有一套環保的城市污水生態處理系統。
6.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保證城市的個性,特別是保護具有地區象徵性意義的產品。
7.慢城市必須定期接受“慢城市國際協會”的檢查,以保證上述指標被嚴格執行。
“慢城市”的發展是一場全民參與的,試圖重構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的草根運動。人們開始懂得保持地方傳統就是保持家園之根,而生命的自由歡樂遠勝於金銀緇珠。在政府官員的眼中,“慢城市”無
疑是一種更好的城市治理之道。如今,“慢城市”運動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德國、英國和其他北歐國家的小城紛紛效仿。就連一些歐洲的大都市也開始倡導“慢城市守則”。倫敦,這個歐洲大陸最匆忙的都市,也正制定政策限制市中心區車流。
獨樹一幟的“慢城市”很快換來了經濟回報。在小城布拉,銷售手工巧克力和綠色食品的商店以及定期舉辦的活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遊客。每逢週末,歐洲各地的特色奶酪製造商雲集與此,豐富的產品展覽使這裡週週都有美食節。在吸引遊客方面,“慢城市網絡”號召會員“一起實踐共同的、具體、有形的準則”,包括提供由“慢餐協會”推薦的美食,高品質的接待設施、紳士的服務以及良好的環境。這些城市力圖保持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城市肌理,保護本土手工業、文化和傳統,並讓遊人與製作特色產品的與當地手藝人交流。
慢學校
慢生活隨著“慢城市”的興起,應運而生的是“慢學校”。這些學校提倡沒有競爭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反對填鴨式教學。“慢學校”運動提倡建立一個新的教學體系,授課時間靈活,並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課程。擁有大約1000名學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馬丁·路德·金學校成為了這一運動的代表。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
慢餐
1986年,意大利記者卡洛·佩特里在羅馬著名名勝西班牙石階,碰到一群吃即食
漢堡包的學生。對於講究慢吃的意大利人來說,快餐文化近乎可恥。於是,佩特里找到志同道合之士,決心搞一場慢文化的複興,由吃的文化開始,成立“國際慢餐協會”,是為“慢吃運動”(Slowfood Movement)。慢餐運動者有“6M”宣言:Meal(美食)、Menu(菜單)、Music(音樂)、Manner(禮儀)、Mood(氣氛)、Meeting(聚會),這其實是在強調一種放慢腳步、慢慢品味食物美味的優質生活方式。
“慢城”讓城市更適合生活
2013年8月28日,溫州市旅遊局召集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就如何打造“慢城溫州”進行探討。長
期生活在國外“慢城”中的意中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陳雲秋描述構建的慢城藍圖令人嚮往。“慢城溫州”這種全新的城市模式概念的提出,使很多與會專家為之叫好,紛紛為如何在溫州推廣慢城運動,打造“慢城溫州”出謀劃策。溫州市旅遊局局長張純潔說,旅遊是生活,是體驗,是感悟。慢生活將是未來的一種態勢,而由慢生活衍生出來的“慢遊”就是旅遊加休閒的完美結合,它符合旅遊的發展要求,同時,它也符合了廣大市民的需求,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體驗。
起源於意大利的“慢城”運動。
我們生活在一個速度至上的時代,效率和速度裹挾著我們不斷奔波,整個世界被擠壓成一個字:快。當大自然的閒情逸致離我們越來越運,當抑鬱症、亞健康開始籠罩在我們四周,當暴戾的情緒蔓延在社會的上空……這種不正常的狀況,已經讓許多人對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行反思。他們開始倡導一種讓生活節奏慢下來的理念。這種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並進而形成一股新潮流,這就是“慢城運動”。“慢城運動”起源於1999年的意大利。
十幾年間,這一運動鋪開到全世界13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鎮、社區。“慢城”是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根據世界慢城聯盟的規定,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人口在五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支持傳統手工業,不設快餐區和大型超市等。
慢城並非慢效率,它追求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慢城更不是摒棄現代科技,它鍾情的是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其核心是要倡導純粹的生活,保護當地特色,對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同質化和標準化說不,強調在悠閒的生活節奏中回歸生活的本質與體會生命的意義。
“慢城溫州”反映了一種民生渴望。
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人憑藉“敢為天下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取得舉世矚目的光環背後,諸多負面問題也初露端倪,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溫州高房價直逼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讓很多溫州人一輩子都為了賬單、房子而忙碌;汽車擁有量的不斷增加,讓溫州似乎在一夜間就變得擁堵不堪,溫州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對原有的生產模式進行思考和反思。溫州是否真的該慢下來了?!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果太追求速度,就可能會在質量上打折扣。溫州所暴露出來的弊端,都可以成為我們要慢下來的充足理由。“慢”並不僅僅意味著相對快節奏而言的放慢速度,它更主要意味著對時間的更好利用,以及對精緻生活和品位的訴求。
溫州過去發展經濟,主要依賴資源消耗,依賴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外貿出口,這種粗放型出口導向的發展方式代價高、波動性大,已難以為繼。因而溫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轉型升級已刻不容緩。所以“慢城”的引入或將成為一種必然,能“慢”出新的思路。
爭取較高的GDP不過是發展中的一個過程,發展的終極目標還是百姓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如果“慢”下來能夠提高溫州人民的幸福指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慢”下來呢?更何況理智的“慢”,並不消極,而是另一種積極的方式。就如同給狂奔的烈馬套上了韁繩、給疾馳的火車裝上剎車,张驰有度,收放自如。溫州已經進入了產業轉型戰略升級的重要時機,在這個階段,發展已經不能再單純追求效率,應把可持續發展、環境質量改善等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這個時候“慢”下來,通過慢下來思考、比選、甄別,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好的現實條件。
“慢城”在溫州的現實可行性。
“慢城溫州”的概念確實讓人心生嚮往,但是慢城的概念源於西方發達國家,在溫州發展慢城是否具有現實可行性?慢城概念出現在現今的溫州是否適當其時?在仍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商業時代,這種“慢”能持續下去嗎?會上,意中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陳雲秋認為,城市發展需要多元的理念,需要經濟與社會的和諧化、可持續化。為了城市的軟實力、實現包容性增長,慢城恰好為溫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思路。他通過分析慢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的案例,指出在溫州發展慢城運動具有現實的可行性。
市委市政府建設“三生融和、幸福溫州”確定為溫州市“十二五”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把握溫州現階段發展特徵,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做出的戰略部署。與慢城提倡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要求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增加綠地與徒步區、發展地方產業、應用環保科技和培養熱情好客的人文精神等,強調在悠閒的生活節奏中回歸生活的本質,體味生命的意義,反對鋪張浪費、高污染、高能耗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給民眾創建一個宜居的幸福之城。我們可以在建設“三生融和、幸福溫州”的戰略決策下,結合慢城理念和核心內涵,策劃出適合溫州本地的慢城模式,並利用“國際慢城聯盟”的網絡平台,打造堪稱世界旅遊品牌的精品項目,使溫州成為國際性的慢城旅遊城市。
一些專家認為,慢城運動就是為了保護當地特色,對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同質化說不,可以說慢城也是特色之城,溫州同樣有著成為慢城的文化基礎。溫州是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手工業發達,歷史上素有“百工之鄉”的美稱,各種各樣的手工業在歷史上曾經十分繁榮。今天走在溫州的大街上,仍能見到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生產。這些手工藝都賦予溫州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溫州有很多特色鮮明的小城,古村落。他們以自己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錦繡的山水、特色的少數民族聚集地、緩慢的生活節奏鑄就了各自獨特的慢遊風景。如永嘉就完整地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具有傳統建築風格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還賦予濃郁的耕讀文化氣息。在這裡,人們可以感受到當地文化的傳承、品嚐到當地的美食小吃,欣賞到本地工藝品和土特產等等。這一切都為了打造特色的“慢城溫州”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雖然將溫州打造成特色的慢城還需要較長的歷程,但是比獲得“慢城”稱號更重要的是倡導一種生活模式,是在慢城契機下建設新的生活理念、倡導健康安全綠色的慢城生活觀念。將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實現慢生活的一個途徑。這有利於一直將時間視為生命和金錢的溫州人停下腳步,從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雲霞、溪流、瀑布以及形形色色的的大自然,享受藝術、旅行、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
轉自《溫州人》2012年第九期
慢下來,富起來
有種城市模式叫做慢城。陳雲秋是阿聯酋迪拜中國發展貿易集團的董事長,也是意中文化交流協會的名譽會長,更是慢城運動的志願者和推崇者。十多年來他歷遊四方,從中國到歐洲現到中東,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他發現了一種更加宜居的城市模式:具有獨特的地方感,擁有美食、健康的環境,可持續的經濟和節奏悠閒舒適的社區生活。這種模式被稱之為“慢城”。
在約採訪的時候,他也說要找個環境清幽有意境的地方漫談。挑了幾個地方,最終定在甌江路上的中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在古色古香的環境中,我們欽著清茶,嗑著瓜子嘗試過一把“慢生活”的癮。在這裡陳雲秋睿智、隨性、細緻、從容的應對著我對慢城的疑問,和我分享著他“慢城生活”種種趣事。他說在意大利小鎮布拉的街上,有很多志願者,每當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都會上前去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如若不需要幫忙,他們會勸導路人不要走得太快。英國的勒德羅小鎮恬靜得像嬰兒入睡一般,鎮上沒有一輛車,也沒有任何喧囂的聲音。遊玩這個小鎮,你所需要準備的交通工具,僅僅是一雙合適的鞋子,靠“11路“車,以四五公里時速,慢慢地走完這個小鎮,可以讓你的心沉下來,讓你感覺整個世界也隨之慢了下來。德國的Marihnsf 村是世界上最小的慢城,只有260人。世界上每個“慢城”都各具特色。
他說慢城運動的風潮已經從歐洲波及到了整個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準備或者正加入慢城聰聯盟。這些城市加入慢城模式的目的多種多樣,有的為了更好地保護本土文化,有的為了發展特色旅遊,也有的為了追求可持續發展,但是不管目的是什麼,加入國際慢城聯盟成為“慢城”後無一例外的都拉動了本土的旅遊經濟。可以說慢城運動已經形成一個國際網絡,在這裡,不同城市之間可以交流它們關於建設慢城的理念和分享成功的經典案例。每個慢城都在根據自己的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去實踐慢城哲學。
慢下來,富起來。
陳雲秋說,很多人對慢城有所誤解,認為慢城是單純地放慢速度。其實慢城還有很多內涵,包括推行健康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方式,培育本地文化,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遺產等等,總之,慢城市不是將時鐘撥回到過去,讓人們過“博物館中的生活”,慢城只是為了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幫助人們生活得更美好。
慢城理念也不是簡單地以犧牲效益換取舒適的生活。在很多地方,卻因為慢城自身的獨特性創造經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如小城布拉,悠閒的餐飲,恬然的氛圍引來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旅遊業又拉動了商業的發展,其銷售的手工巧克力和綠色食品受到廣大遊客的熱捧,零售額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每逢週未歐洲各地的特色奶酪製造商雲集與此,豐城富的產品展覽使周圍都有美食節。
而中國的首個國際慢城高淳,也因為“慢城”的稱號帶來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從原先江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一時之間變得炙手可熱,也因為“慢城”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均收入從原先的4000元增長到萬元。這些收入中60%來自當地的特色產業。隨著慢城理念的不斷推廣,來“慢城”遊客越來越多,農副產品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好價錢。紅薯過去100斤才幾塊錢,一箱20斤科能賣60元、。遊客多了,農家樂也興起了,許多原先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來就業或創業。這一切都是“慢城”帶來的經濟效益。慢城運動正在改變很多地方的商業模式。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全環球化給城市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卻在不知不覺中抹殺了每個城市的特點。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變得越來越像。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溫州原先“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已不見足踪影,取而代之是一棟棟撥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與此同時, 溫州周邊的烏鎮、周莊、同里等卻因為保有江南水鄉原有的風貌,獨樹一幟的格局,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蜂擁而至,創造財富。溫州為什麼就不能將溫州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同呢?溫州為什麼就不能養成環境來賺錢呢?
溫州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旅遊景區面積廣,密度大,種類多,集山、海、江、湖、島之大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但是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不能帶來相應的旅遊經濟呢?主要是由於溫州的旅遊產品過於單一,忽視了來溫州旅遊的文化、娛樂、休閒的遊憩需求,沒有讓遊客“慢”下來好好享受溫州的綠水青山,導致遊客只能在溫州參與短時間的觀光遊覽活動,因此留下的僅僅只是門票經濟。
所以,在溫州倡導和建設慢生活,無論對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還是發展旅遊經濟不僅可行,而且十分有必要。
轉自《溫州人》2012年第九期
2014年12月14日,溫州慢城休閒旅遊聯合會正式成立,來自我市社會各界350多名熱衷“慢生活”的人士參加了成立大會。陳雲秋當選為首屆會長。據介紹,早在去年8月,市旅遊局曾召集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就如何打造“慢城溫州”進行探討。“慢城”一詞起源於意大利,旨在倡導鄉土文明,回歸生活本質,它既是對快節奏現代生活的一種調勻,更是對本土自然與文化的深層次品味和發掘。目前,全球已有170多個“慢城“,我國目前有兩個“慢城”。(來自溫州都市報記者周曉玲報導)
2014年12月14日,溫州慢城休閒旅遊聯合會正式成立,來自溫州市社會各界350多名熱衷“慢生活”的人士,參加了成立大會。意中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陳雲秋當選為首任會長。“慢城”起源於意大利,旨在倡導鄉土文明,回歸生活本質,它既是對快節奏現代生活的一種調勻,更是對本土自然與文化的深層次品味與發掘。目前,國際上已有170多個“慢城”,中國也發展了兩個,分別為江蘇南京的高淳區和廣東省梅州市的雁洋鎮。溫州是國內最早引入“慢城”文化的城市之一。“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了,慢一點,靜一點,是真正'詩意棲息'的起始點。”陳雲秋先生表示,溫州慢城休閒旅遊聯合會成立之後,將在推行“慢生活”理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及培育旅遊休閒文化產業上,做出積極努力與貢獻。(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報導)
“慢城市”並不意味著將時鐘撥回到過去,讓人們過“博物館中的生活”,相反,它們更善於綜合現代和傳統生活中那些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