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與血壓間接測量原理進行血壓測量的醫療設備。

電子血壓計有臂式、腕式之分;其技術經歷了最原始的第一代、第二代(臂式使用)、第三代(腕式使用)的發展。

電子血壓計已經成為家庭自測血壓的主要工具。電子血壓計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醫院等醫療機構。  

目錄 [隱藏]
1 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
2 影響因素及校準
3 操作失誤影響測量結果
4 原理
5 結構
5.1 一、第一代電子血壓計(G1-NIBPM)的結構
5.2 二、第二代電子血壓計(G2-NIBPM)的結構
5.3 三、第三代電子血壓計(G3-NIBPM)的結構
6 人群
7 分類
7.1 手腕式電子血壓計
7.2 智能電子血壓計
8 臂帶
8.1 電子血壓計臂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8.2 上臂測試電子血壓計臂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9 鑒別
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
電子血壓計原理採用示波法,其原理上應該是準確的。

電子血壓計的臨床驗證是以聽診法作為標準、使用統計學的方法來設計的。但這並不意味着使用水銀壓力表的聽診法所測出的結果比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結果準確。當然,認為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結果比使用水銀壓力表的聽診法所測出的結果更加準確也是錯誤的。

醫院的醫生所使用的水銀柱式血壓計,只是壓力測量的工具。認為水銀柱式血壓計是精確的血壓計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水銀柱式血壓計只是一個壓力計而已,重點在於醫生通過聽診器進行的聽診。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普遍禁止使用水銀柱式血壓計,而採用精度更高的電子壓力計(表)。

對個體被測者來說,電子血壓計和聽診法有差異是很正常的。  

影響因素及校準
電子血壓計和水銀柱式血壓計(壓力表)一樣,需要定期校準,校準周期一般情況下是一年。

影響電子血壓計測量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有:

1、未經校準,或未定期校準,理由見上文。

2、使用方法不當: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測試過程中袖帶(或腕帶、指環)保持與心臟同一水平位置,還要講究靜座、情緒穩定……

3、不恰當的人,或不恰當的場合使用,理由見前文所述。

一般來說,只要注意以上幾點,那麼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結果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操作失誤影響測量結果
袖帶底部應在手臂肘窩上方1~2厘米地方

袖帶戴不對測量結果次次不同

水銀血壓計要求使用者必須受過專業的培訓,而且還要配合聽診器使用,所以對於家庭來說確實不太方便,有時測量結果不準其實是患者不恰當的使用方法造成的。

例如,有的市民不清楚血壓計袖帶正確的佩戴位置,所以每一次測量血壓的結果都不一樣。其實,無論是水銀血壓計還是電子血壓計,袖帶的底部都應該在手臂肘窩上方1~2厘米的地方。有的患者把袖帶戴得過高或者過低,血流經過這些地方時壓力已經發生了改變,測量的結果當然不準確。

此外,有的電子血壓計袖帶使用範圍為22~32厘米,但一些使用者的臂周長大於或小於袖帶適用的範圍,這樣一來其血壓測量值也可能不準確。因此一定要配置一條尺寸合適的袖帶,並且把它戴在準確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每天固定一個測量血壓的時間也很重要。有的人測血壓,今天是一早起床測,明天則是中午測。要知道,人的血壓在一天之內的變化相對是很大的。嚴格來說,人每一時刻的血壓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會隨着人的心理狀態、時間、季節、氣溫的變化以及測量的部位、體位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的。因此,每天測量血壓的時間應該固定。醫生建議,最佳的測量血壓時間應該是清晨起床後,這時人處於一種靜息狀態下,比較能真實地反映血壓水平。  

原理

血壓間接測量法中,分為聽診法(Auscultatory method)和示波法(Oscillometric method)。

聽診法存在其固有的缺點:一是在舒張壓對應於第四相還是第五相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論,由此引起的判別誤差很大。二是通過聽柯氏聲來判別收縮壓、舒張壓,其讀數受醫生的情緒、聽力、環境噪音、被測者的緊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易引入主觀誤差,難以標準化。

以聽診法原理製成的電子血壓計,雖然實現了自動檢測,但仍未徹底解決其固有缺點,即誤差大、重複性差、易受噪音干擾。

目前絕大多數血壓監護儀和自動電子血壓計採用了示波法間接測量血壓。示波法測血壓通過建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與袖套壓力震蕩波的關係來判別血壓。

因為脈壓震蕩波與血壓有較為穩定的相關性,因此實際家庭自測血壓的應用中,利用示波原理測量的血壓結果比聽診法較為準確。而且示波法測血壓時袖套內無拾音器件,操作簡單,抗外界噪聲干擾能力強,還可同時測得平均壓。

必須指出,從測量原理上來說,兩種間接測量法不存在哪一個更準確的問題。  

結構

電子血壓計分為三代。下面按照三代電子血壓計進行其結構描述。  

一、第一代電子血壓計(G1-NIBPM)的結構


構成的主要元器件:快速加壓氣泵或手動加壓泵、電子快速排氣閥、機械式定速排氣閥、氣壓壓力傳感器

使用的技術:MWD技術(減壓時測量)

測量特點:快速加壓到某一壓力值,通過一個機械式定速排氣閥按2~7mmHg/s的速度放氣,並在此放氣的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 

特徵1:使用了兩個排氣閥------電子快速排氣閥、機械式定速排氣閥; 

特徵2:初始的加壓壓力大多設定在200mmHg左右,強調加壓速度要快,通常10秒鐘以內達到設定的加壓值; 

特徵3:加壓剛停止時,放氣速度超過7mmHg/s, 幾秒鐘之後才能大致穩定在2~7mmHg/s。 這一代產品由於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不穩定性(原理性缺陷),一般會提高初始的加壓壓力,如目前大部分國產血壓計,初始的加壓壓力大多設定在190~200mmHg,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加壓剛停止時放氣速度造成的測量不穩定的問題。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缺點之一是,使用者手臂(或手腕)有明顯的壓迫感,同時由於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不穩定性,測量結果有時也會不穩定。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缺點之二是,其排氣速度通常按照中等粗細的胳膊來設定,而實際的使用者的胳膊或粗或細,從而影響測量精度。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缺點之三是,其中的橡膠大致在半年到一年開始老化,製造商設定的排氣速度受到影響,最終也會影響測量精度。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缺點之四是,即便是對同一個被測者的同一次測量,壓力高的時候排氣速度快,壓力低的時候排氣速度慢。這將會直接影響到血壓測量的精度。

第一代電子血壓計(G1-NIBPM)的結構特徵是,使用了2個排氣閥------1個慢速排氣閥(俗稱“氣芯”)和1個電子控制快速排氣閥。

目前一些本領域技術領先的製造商如:金億帝科技、日本OMRON等,已經停止使用第一代電子血壓計(G1-NIBPM)的結構。  

二、第二代電子血壓計(G2-NIBPM)的結構


構成的主要元器件:加壓氣泵、電子控制排氣閥、氣壓壓力傳感器 

使用的技術:MWD技術(減壓時測量)

測量特點:由於採用了電子控制排氣閥的伺服技術(ECV SERVO TECHNOLOGY),定速排氣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定速,並能根據測量者的血壓進行智能加壓,測量結果更加穩定(其他影響因素除外)。 

特徵1:只使用一個排氣閥-------電子控制排氣閥,同時用於定速排氣及測量結束時的快速排氣; 

特徵2:智能加壓。即血壓計會在加壓過程中預先對測量者血壓進行一次粗略的判斷,從而決定最終需要加至的壓力值,通常壓力值加至測量者收縮壓+30mmHg左右; 

特徵3:放氣速度一開始就能穩定在3~4mmHg/s 上。 

第二代電子血壓計(G2-NIBPM)的結構特徵是,電子控制排氣閥(ECV)及電子控制排氣閥的伺服技術。目前國際上掌握“電子控制排氣閥(ECV)及電子控制排氣閥的伺服技術”的公司大致有如下幾家: 金億帝科技、歐姆龍、松下。

第一代與第二代的測量技術又統稱為MWD技術(減壓時測量),與下述的第三代MWI技術(加壓時測量)相對應。  

三、第三代電子血壓計(G3-NIBPM)的結構


構成的主要元器件:伺服加壓氣泵、電子控制排氣閥、氣壓壓力傳感器

使用的技術:MWI技術(加壓時測量)

測量特點:勻速加壓,並在加壓的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 

特徵1:使用伺服加壓氣泵——控制加壓速度,並在加壓過程中測量血壓; 

特徵2:只使用一個排氣閥------電子快速排氣閥,用於測量結束時的快速排氣。這一代電子血壓計的技術難度是MWI技術(加壓同步測量),目前國際上掌握這一代技術的公司大致有如下幾家:金億帝、歐姆龍、松下。 

第三代電子血壓計(G3-NIBPM)的結構特徵是,只使用了一個電子控制快速排氣閥和-MWI技術(加壓同步測量技術)。  

人群

對於常用的電子血壓計(包括常用的醫用水銀柱式血壓計),都是間接法測量血壓,相對於直接測量法來說都存在一定的誤差,誤差通常在5%~20%之間。

間接測量法不適合血壓過低或過高的人使用,尤其對於大出血的病人,其本身血壓嚴重偏低,間接法測量可能會造成超過40%的誤差而導致醫生做出錯誤判斷。

另外,腕式電子血壓計,不適合老年人使用,因為他們的血壓本身已經較高,且血液粘稠度高,用此類血壓計測量的結果與心臟本身泵出的血壓相比已經降低了很多,這個測量結果已經沒有參考價值了。

早年在日本曾被開發出來的指套式血壓計,沒多久就被證明是行不通的。因此指套式血壓計不適用於任何人群!

綜上所述,電子血壓計主要適用於三級以下高血壓人群使用,主要用於日常血壓監測。  

分類

手腕式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的一種。

手掌大小,外形與手腕間隙更小的碗帶,抗菌材料製作,數字顯示血壓及脈搏數。

手腕式血壓計由於所測的壓力值為腕動脈“脈搏壓力值”,對於大多數中、老年人,特別是血液粘稠度高者、微循環不佳者、血管硬化症患者等較特殊的人群,用手腕式血壓計與用上臂式血壓計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之間,會有較大的差別——相差±1.3kPa(10mmHg)以上是很常見的。所以,對於已購有手腕式血壓計的個人來說,建議:用作個人監測——可隨時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情況,但要明確指出,它所測的不是習慣上所說的“血壓值”,而是“腕部脈搏壓力值”。  

智能電子血壓計
概述

智能電子血壓計是在自動加壓的基礎上發展了模糊技術控制加壓,機器可以根據患者的血壓高低智能化地決定加壓到達值;定速加壓時先測下壓,再測出上壓,直接排氣顯示結果,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測量時間,使測量精確度更高;是目前技術水平能製造的先進機種;同時彌補了自動式血壓計固定加壓一般到170mmHg,若患者上壓高於此數值,測量可能失敗的缺陷。

特點

加壓最適當,測量簡單、準確

1.智能電子血壓計根據每個人手臂(腕)粗細及血壓在一日間變化的因素,進行最為適當的加壓。

2.一按加壓鈕,便自動地、最適當地加壓,隨之測量。

3.不緊系手臂(腕)帶,不再度加壓,對手臂(腕)的負擔小,從而能更準確地進行測量。

控制減壓,更快、更準確地完成測量

1.因為縮短了減壓時間,高血壓患者能在短時間內測量,由於減小了手臂(腕)的負擔,因而也能做到更精確。(與本公司原產品相比縮短了40%的時間)

2.迄今為止因為手臂(腕)細而無法測量者及幼兒也能進行測量。

【影響電子血壓計測壓基本因素】

1、為什麼在家測得的值比在醫院測得的低?

答:(1)在家測量情緒穩定、環境適宜,一般會比在醫院測得的值低20-30mmHg,所以了解自己在家裡平靜時的血壓平常值是很重要的。

(2)測量時臂帶位置高於心髒水平高度,測出的血壓值偏低。

2、為什麼在家測得的值比在醫院測得的高?

答:(1)服用降壓藥的人,失去藥效時會引起血壓值偏高。

(2)臂帶纏繞位置不正確,導致血壓計捕捉不到動脈信號,測出的血壓值偏高。

(3)臂帶纏繞過松,會使壓迫力傳送不到動脈,導致血壓值偏高。

(4)測量時姿勢不正確,彎腰、盤腿坐等易產生腹壓的姿勢及臂帶位置低於心髒水平高度。

3、為什麼每次測得的血壓值都不一樣?

答:(1)請在同一時間段、同樣環境、同樣心情狀態下測量

(2)血壓會因各種原因產生波動:吸煙、運動、測量時談話、沐浴、飲酒、緊張、溫度變化等

(3)反覆持續測量,會使手臂受壓迫而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引起血壓值變化  

臂帶

電子血壓計臂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上臂測試電子血壓計的測量方法

正確姿勢:將腰伸直放鬆

正確纏繞方法:牢固地纏繞在皮膚上

正確的高度:與心臟齊平  

上臂測試電子血壓計臂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1.將臂帶打開,如圖所示折成套狀。如果臂帶從金屬環中滑出,應沿金屬環拉它的一端將其復原。

2.將臂帶套在左臂上。臂帶的底部應高於肘部1~2cm。綠色的標記應位於手臂內側的動脈上。空氣管應在中指(手掌方向)的延長線上。

測量時應裸露手臂,如果穿有較厚的上衣時,測量時不要卷長袖,應將上衣脫去。
測量時不要將臂帶纏在肘關節上。本產品同樣也可用右臂進行測量,方法同上。
3.將臂帶端部拿住,邊拉邊將臂帶緊緊纏在手臂上。  

鑒別

電子血壓計採用傳感器採集脈搏信號,測量高壓、低壓值,靈敏度高,且其工作不受外界聲音等因素干擾;水銀血壓計是通過人來聽脈搏的跳動,用眼睛觀察水銀的刻度,加上水銀血壓計的最小刻度規格不一,有的甚至是5mmHg為最小單位,因此就決定了醫生所報出的讀數不是最精準的讀數,但並不是說醫生測量錯了,是由其使用的工具的特性決定的。

兩者都是對血壓進行無創間接測量。1905年蘇聯醫生Kopomko B提出在正常的情況下,完全受壓的動脈並不發出任何聲響,只有當動脈不完全受阻時才出現聲音,因此可用聲音來確定人體血壓。聽診法是利用柯氏音測壓原理,由血壓計、袖帶和聽診器組成。測量過程是通過充氣球先給袖帶充氣,當袖帶壓力超過動脈收縮壓時,動脈血管封閉,血流不通。然後以2~3mmHg/s的速度放氣,當收縮壓高於袖帶壓力時,部分動脈打開,血液噴射形成渦流或湍流,它使血管振動並傳到體表,即柯氏音,由聽診器聽取。第一個柯氏音所對應的袖帶內壓力為收縮壓,聲調變低至無聲時為舒張壓。

電子血壓計是基於振動法。在增加或減少靜壓的過程中,提取、放大脈動壓並描繪其包絡線,然後對包絡線的幾何形態加以分析,包絡線最高點所對應的靜壓即為平均壓。由平均壓通過比值法或拐點法估算舒張壓和收縮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