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曹寅

曹寅

  生於顺治十五年(1658),卒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文學家,號荔軒,又號楝亭,先世爲漢族,原籍奉天遼陽(今遼寧)。自其祖父起爲滿洲貴族的包衣(奴僕),隸屬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准鹽漕監察御史。善騎射,能詩及詞曲。曹寅是小說家曹雪芹的祖父。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曹寅字子清、楝亭,號荔軒、雪樵。作有《楝亭詩鈔》亦名《西農詞》、《詞鈔》、《續琵琶記》等。又匯刻前人文字、音韻書爲《楝亭五種》,藝文雜著爲《楝亭書十二種》,校勘頗精。
  曹寅字子清,一字棟亭,漢軍人。累官通政使,有《棟亭詩鈔》、《詩别鈔》、《文鈔》、《詞鈔》。

編輯本段生平記略
  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爲康熙禦前侍衛,一說曾做過康熙伴讀,曹寅與康熙這對少年君臣在幼時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也是曹寅一生深得康熙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起與李煦隔年輪管兩淮鹽務,凡四次。康熙後四次南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時康熙特賜奎寧,並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藥未到,曹寅已卒。曹寅爲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抄八卷》、《詩抄别集四卷》、《詞抄一卷》、《詞抄别集一卷》、《文抄一卷》傳世。一說戲曲《虎口餘生》與《續琵琶》爲曹寅所著。原配顧氏,早卒,後娶李煦父李士禎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編輯本段家族情況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被認定犯了大罪,顺治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收歸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轉爲内務府包衣,成爲皇帝的家奴。這時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也由王府護衛升任内廷二等侍衛。“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璽在這種地方當差,他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皇家的人接觸,取得他們的喜歡和信任。在三年以後,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後,一律在内務府三旗即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婦人當中,挑選奶媽和保姆。曹璽的妻夫人孫氏,被選爲康熙的保姆。從此,曹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更加親密。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擔任内務府營繕司郎中的曹璽被康熙任命爲江寧織造,負責織辦宮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綢緞布疋,以及皇帝臨時交給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
  由於曹璽忠實勤奮、辦事利索,康熙對他更加寵信,又賞蟒袍,又贈一品尚書銜,並親手寫“敬慎”的匾額賜給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璽“積勞成疾”,死在工作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寧時(今天的南京),親自到織造署慰問曹璽的家屬,還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
  曹璽的兒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7歲時就當上康熙的侍衛,深得康熙賞識。
  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蘇州織造,兩年後又調任江寧織造。從此,曹寅和他的兒子曹颙、繼子曹頫連任江寧織造近40年。

編輯本段仕途經歷
  曹寅喜好文藝,又愛好藏書,他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詩鈔》、《楝亭詞鈔》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養和廣泛的文化活動,營造了曹家的文化藝術氛圍。此時的曹家,呈現出空前的繁榮。
  然而,就在這繁華的背後,已是潛伏着危機,由於曹寅的日用排場,應酬送禮,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駕等等,在經濟上給曹寅造成了巨額的虧空,甚至可以說,曹寅已經給曹家種下了衰敗的禍根。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兩江總督噶禮參奏曹寅,密報康熙說,曹寅和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請求公開彈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禮要求公開彈劾曹寅,康熙當然不會批准。但事關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諄諄告誡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設法補上虧空。
  曹寅面對茫茫債海,已經無法彌補,也沒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一病不起,死在颺州。李煦奏摺上說:彌留之際,核算出虧空庫銀二十三萬兩,而且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
  曹寅死後,康熙爲保全曹家的江南家產,免遭搬遷的損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繼任江寧織造;兩年後曹颙病故,康熙又親自主持將曹寅的四侄曹頫過繼過來,接任了江寧織造的職務。同時康熙又讓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代管兩淮鹽差一年,用所得的銀子補齊曹寅生前的虧空。
  就在曹寅去世的當年,即康熙五十一年,其於二月進京述職,擕長子曹颙南返。曹寅去後,康熙命曹颙任江寧織造,至卒,康熙又命其弟曹頫繼任。

編輯本段死後穫罪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虧空織造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
  康熙隻好再次做安排。讓兩淮鹽政李陳常和李煦代爲補還。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總算把這筆賬補上。
  康熙照顧曹家,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這一輩,就疏遠、淡漠了許多。康熙曾經明確對曹頫說:“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賣人參的銀兩,内務府奏請康熙,嚴令李煦、曹頫將拖欠的銀兩必須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則就嚴加懲處,康熙當即就批准了。顯然,這與康熙以前對曹寅的態度,已是決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後,接連頒布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
  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與曹家既是親戚又患難與共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虧空穫罪,被革職抄家。
  但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把曹家與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許他將虧空分三年還完。曹頫自身的虧空尚未補完,又增加了曹寅遺留的虧空,隻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爲防止有人嚇唬敲詐曹頫,特地在曹頫的請安摺上寫了嚴詞批語:亂跑門路,交結他人,隻能拖累自己,瞎費心思力氣買禍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亂來,否則壞朕名聲,就要重重處分,怡親王也救不了你!
  雍正皇帝的這個朱批特諭,說明他對曹頫“亂跑門路”是十分不滿的,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雍正皇帝還是出於好意的。

編輯本段百年疑團
  清朝時轟動朝野的《全唐詩》、《佩文韻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於康熙、嘉慶年間在颺州刊刻而成。近日,市檔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搶救出的《清宮颺州禦檔選編》不少奏摺,描繪了當年颺州刷印業高度發達的盛景。
  青島市檔案局副局長、文史專家魏怡勤經過對“禦檔”精心研究,昨天向記者解讀了這三部古籍巨著在颺州校刻的全過程。
  颺州詩局爲何設於天寧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兩淮巡鹽御史曹寅,在颺州創辦了一個大規模的編校出版機構——“颺州詩局”,奉旨校刻《全唐詩》。“颺州詩局”就設在颺州天寧寺里面。
  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發《全唐詩》一部,命江寧織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後,即積極着手籌備。當年至次年期間,曹寅所上的奏摺很多内容與刊刻《全唐詩》有關。
  據史料稱,曹寅把“颺州詩局”設在天寧寺里,是因爲天寧寺内就有巡鹽御史的行署,屬於兩淮巡鹽御史的房產,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寧寺東廊待漏館。這樣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於管理,有利於提高校刊《全唐詩》的質量,加快校刊《全唐詩》的速度。
  《全唐詩》究竟何時開刻?
  《全唐詩》開刻時間問題一直有爭論,而清宮颺州禦檔的解密,使這個歷史疑團迎刃而解。
  據《清宮颺州禦檔選編》載,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摺雲:“恭蒙諭旨刊刻《全唐詩集》,命詞臣彭定求等九員校刊。臣寅已行文,期於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刊刻《全唐詩》書局,但校刊工作並未完全開展。
  另從其他檔案資料可以看到,編校詞臣是陸續到位的。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摺:“校刊全唐詩,現今鏤刻已成者,臣先將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裝潢一樣貳部進呈。其紙張之厚薄,本頭之高下,伏候欽定,俾臣知所遵行。”康熙帝朱批:“知道了。樣本都改過發回。”
  《全唐詩》大規模的刊印工作自此開始。颺州詩局進入刊刻工作的高峰期,實際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後。
  《全唐詩》何時刊印完畢?
  在此後的一年時間里,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請示刊刻事宜。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奏摺說:“又詩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到了七月初一奏摺:“遵旨校刊全唐詩集,目下刊刻隻剩五百餘頁,大約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對錯字畢,即可全本進呈。共計有十二套,除春間所進二套外,又校對得六套,謹裝訂進呈禦覽,伏求聖訓俯鑒錯誤,指示臣等,使得刊改歸正,以成一代之書。”康熙帝朱批:“刻的書甚好,等細細看完序文,完時即打發去。”至此,《全唐詩》的校刻工作已接近尾聲。
  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摺:“今有刻對完全唐詩九十套,進呈禦覽。其餘俱已刻完,月内對完,即行刷印進呈,合並奏聞。”《進全唐詩表》說:“於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謹裝潢成帙,進呈聖覽者。”
  康熙四十六年(1707)四月十六日(5月17日,康熙《禦制全唐詩序》寫成頒發,補刻詩序,冠式書前。《全唐詩》的刊印工作即全部結束。
  刊印速度和質量如何?
  今本《全唐詩》900卷計9814頁,除去先前所試刻少部分外,平均每月刊刻在1000頁以上,這個速度在雕版印刷時代是相當快的。
  從奏摺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全唐詩》異常重視寫刻質量。
  曹寅上奏康熙時說:“臣細計書寫之人,一樣筆蹟者甚是難得,僅擇其相近者,令其習成一家,再爲繕寫,因此遲誤,一年之間恐不能竣工。”當時正流行軟字精刻風尚,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專門召集文人訓練名手繕寫和雕刻《全唐詩》,《全唐詩》字體借鑒歐體、趙體風格,秀麗、俊逸且900卷前後字體幾近一致,因爲字體風格獨特、印刷精美、校勘謹嚴,也爲其成爲清代雕版史上的典範之作奠定基礎。
  曹寅何時何因去世?
  爲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玄燁又於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命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等,於颺州開刻《佩文韻府》。之所以把刊刻地定在颺州,恐與曹寅曾在颺州校刻《全唐詩》,所刻書令康熙十分滿意有關。
  曹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初三日(5月7日)奏摺稱:“《佩文韻府》已於三月十七日(4月22日)開工刊刻。”此則奏摺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佩文韻府》在颺州開刻的准確日期。
  至於刊竣的日期,我們可以從檔案書籍中找到答案。據《清宮颺州禦檔選編》載,李煦在“奏爲禦頒佩文韻府在颺州刊刻公竣裝箱進呈等請旨事”一摺中稱:“竊臣與曹寅、孫文成奉旨在颺州刊刻禦頒《佩文韻府》一書,今已工竣。謹將連四紙刷訂十部,將樂紙刷訂十部,共裝二十箱,恭進呈樣。再連四紙應刷釘若幹部,將樂紙應刷釘若幹部。”
  此奏摺還說明《佩文韻府》的雕印任務是曹、李、孫三人共同奉旨承辦的,書局的初期刊刻工作由曹寅主持,但不久曹寅病故。李煦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十八日(8月19日)奏曰:“江寧織造曹寅於六月十六日(7月19日)自江寧來颺州書局料理刻工,於七月初一日感受風寒,臥病數日,轉而成臒,雖服藥調理,日漸虛弱。”七月二十三日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8月2日)感受風寒,輾轉成臒,競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8月24日)辰時身故。”
  曹寅未能主持工作至《佩文韻府》完工,曹寅卒後,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
  實際上,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初十日全書已刻完,康熙在看完樣本後,朱批道:“此書刻得好的極處。”至此,《佩文韻府》的刊刻工作全部結束。
  《佩文韻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京開編,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颺開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後曆時近十年。
  《全唐文》爲何稱“颺州官本”?
  颺州詩局刊刻《全唐詩》80年後,嘉慶皇帝也用其曾祖的辦法,命兩淮巡鹽御史阿克當阿,在颺州刊刻《全唐文》等内府古籍。
  與《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後參與編撰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名家法式善、周之琦秦恩複等,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該書編成後,即頒發颺州,由督理兩淮鹽政阿克當阿等負責校刻,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後人所稱的“颺州官本”。
  翻閱《清宮颺州禦檔選編》,收錄有關《全唐文》的奏摺計三則,其中《奏爲校刊欽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賞還頂戴謝恩事》一摺,除了讓我們知道嘉慶帝對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滿意之外,還得知另一件事:阿克當阿和蘇楞額二官員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慶帝賞還了兩人的頂戴,官複原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