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最原始的綠色“冰箱 銅冰鑑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年代: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文物尺寸:長寬均76厘米,高63.6厘米

    出土年代及地點: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

    鑑賞要點

    鑑作外套,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鑑的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加溫酒漿的雙重功能。

    銅冰鑑整體為方鑑內套方形的缶的形式,上有鏤孔蓋,蓋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壺口。

    方形的缶有蓋,溜肩,下腹內收,底部有帶穿的方足。方鑑底部與方形的缶方足穿眼相應部位安有彎形栓鉤,正好插入壺足穿眼,把壺穩定住。其中一隻栓鉤還裝有倒鉤,栓鉤插入後,倒鉤自動倒下卡緊,使壺不能搖動。該鑑腹部和四角有8個龍形耳,龍頭頂承8塊接簷式銅飾,四足作獸形,四周外口沿均飾以鏤雕或浮雕勾連雲紋、蟠螭,異常精美。

    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俯視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回”字。這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而這冰鑑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巧妙機關是極少數專業人員才能看到的:那就是在鑑底內層和壺底相接的部位,有呈品字形的三個彎鉤,其中一個彎鉤帶有可以活動的倒鉤。而方壺壺身外側近壺底部分有三個長方形榫眼,當方壺放入鑑中即將觸及底部時,便會同時觸動活動彎鉤,一待方壺落到銅鑑底部,那三個長方形榫眼恰好與銅鑑的三個彎鉤相套合,其中的活動彎鉤也自動倒下,從而使壺身穩定不移。若要從銅鑑中取出方壺,則需將活動彎鉤搬起。

國寶故事

    奧運會開幕式上亮過相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2008尊高科技缶(fǒu)就是以曾侯乙墓出土的這件銅冰鑑為原形設計的。從缶的發展演化來看,奧運會開幕式上運用的“缶”與“缶”的原貌有著一定的差別。不過從現場效果來看,集合了聲光電高科技的缶陣,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燈光打出數字倒計時,有神來之筆的味道。

    開幕式上氣勢恢宏的2008人的缶陣,聽聲音很像是在敲鼓,而這種樂器的形制,則源於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銅鑑缶。中國古代“八音分類法”,按材質將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八類。作為中國古代土樂器的缶,其音絕不會與作為革樂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與上述銅鑑缶完全不同。 “鑑缶”不是缶,古樂文獻中亦未見有“缶陣”的記載。

    作為古樂器的缶,究竟是什麼模樣呢?近年的考古發現已經給出了答案。在2004年無錫鴻山的越國貴族墓發掘中,考古人員在大墓甬道壁龕中發現了由五百多件組合樂器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狀的青瓷樂器。經功能分類和專家認定,這便是秦王澠(m​​iǎn)池會上被迫一擊的“缶”。這三件青瓷缶口徑40厘米,高24.2厘米,內外施青黃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飾細蟠虺紋,兩獸首狀寬耳,另兩側有一對稱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兩前肢攀在沿上,口銜缶沿,造型誇張生動。 “缶陣”中那2008件樂器的原型--曾侯乙銅鑑缶,實為組合器,是由青銅鑑和青銅缶套合而成。外套為鑑,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鑑的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加溫酒漿的雙重功能,有專家將其稱為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古“冰箱”(當然也應是“暖箱”)。這種特製的青銅酒器,無論從形製到材質,都與陶土樂器“缶”風馬牛不相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