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球
鉛球是世界田徑賽場上的傳統項目。在遠古時期,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水平原始低下的生產力,人類要在地球上生存延續下去,不僅要跑得快,或迅速跳越障礙去追捕各種動物,或逃避猛獸的傷害,而且還要學會利用工具把石頭、梭標、魚叉等投得又遠又準,以便擊中獵物而獲得食物。奴隸制時期,隨著人類的進化、社會的進步,擲重石已成為重要的作戰方法。為了提高各自的戰鬥力,擲重石就被當作重要的訓練手段。古希臘時期,曾一度流傳著投擲石塊的比賽,並將此作為選拔大力士的重要標準。相傳,在公元1150年左右,希臘雅典舉行過一次規模宏大、聲勢浩大的擲重圓石比賽。
鉛球很重很圓,是一個表面光滑的金屬球。在男子比賽中,鉛球直徑必須在110-130毫米之間,女子則在95-110毫米之間。
鉛球比賽中運動都是在投擲圈中站立開始投擲。投擲圈外圍是鐵鑲的邊,有6毫米厚,頂端塗白。在投擲時,運動員不能接觸鐵邊的頂端或者投擲圈以外的地面。鉛球的投擲圈直徑2,135米,圈內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質構成,它的高度略低於地面高度。鉛球投擲圈的正前方放著一個木質的擋板1.21-1.23米長,它是用來防止運動員滑出圈外的。運動員可以碰擋板的內側,但不能碰擋板的頂部。
在比賽中,著陸區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記的物質構成的平坦區域。每一個扇區由5厘米寬的白線分開。在鉛球比賽中,著陸區的扇面角度在2003年由以前的40度改為了34.92度。
推鉛球是田徑運動的投擲項目之一,它對增強體質,特別是發展軀乾和上下肢力量有顯著的作用。古代奧運會沒有推鉛球的比賽項目。大約在公元1340年有了砲兵,當時砲彈是圓形的,重量是16磅。士兵們利用和砲彈形狀、重量相同的石頭,做投擲遊戲和比賽。後來把石頭改成了金屬的,逐漸變成現在的鉛球,並將這個重量折合成7.257公斤,作為男子鉛球的重量,1975年又改為7.26公斤。推鉛球在歷史上曾採用過按運動員體重分級進行比賽的辦法。後來實踐證明,推鉛球距離的遠近,並不完全取決於體重,更重要的是能否掌握合理的技術和是否具有全面發展的身體。最初推鉛球比賽是在一條線後進行,可以採用原地和助跑投擲,後來為了限制助跑距離,規定在一個方形場內進行,以後改在直徑2.135米的圓圈內進行,並要求鉛球落在規定的投擲區內,投擲區的角度最初是九十度,經過多次改變,現在是四十度。推鉛球作為田徑運動項目,是在19世紀出現於英國。1886年記載了第一個紀錄( 10.62米)。不久,其他國家的運動員也開始練習推鉛球。公元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就把男子推鉛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成績是11.22米。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上,又把女子推鉛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成績是13.75米。隨著田徑運動的實踐和體育科學的發展,推鉛球的技術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練員、運動員圍繞著從決定成績最重要的因素-速度出發,改革技術,從古老的上步推球方法,變為側向滑步推球,在50年代初期又由側向推球發展為背向推球。這種方法一出現,就被鉛球運動員廣泛採用,因為它使轉體九十度的側向改變為一百八十度,使鉛球運動員手中的運行距離大大加長,可以產生較大的速度,並用到最 後出手的動作中,因而促使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則進入60年代就超過20米大關。因此,背向投擲方法是推鉛球技術的一次大變革。自背向滑步推球方法出現後的十多年來,許多運動員又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表現出不同的技術特點,促使最後用力前上體更加充分地扭轉和拉緊,以便推球時發揮更多肌肉 群的力量,使沿球離手時獲得更大的速度,這又推進了背向技術的發展。在背向投擲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旋轉推球的方法。這種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完全改變了背向滑步推球的性質,使直線運動改變為旋轉和直線相結合的運動。當前對這種推球的方法還沒有更多的科學依據,但是不少優秀運動員已經採用,並達到20-22米的成績,我國優秀推鉛球運動員中也有人開始採用這種方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總之,推鉛球技術的變革,無論從側向到背向,或者是從背向到旋轉,不外乎:第一,盡量加長鉛球在手中運行的距離,使鉛球獲得較大的預先速度;第二,盡量加長最後用力的工作距離;第三,能使更多的肌肉群參加最後推球的工作,並為這些肌肉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推鉛球的技術是單手持球放在肩上鎖骨窩處,站在直徑為2.135米的圓圈內靠近後沿處,經過滑步(或旋轉)後,單手從肩上推出,使鉛球落在規定的投擲區內。現在的推鉛球技術,有背向滑步推和旋轉推兩種,動作方法雖不同,但分別都是一個有機聯繫的完整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