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義
威爾第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1858 年 12 月 22 日出生於路卡,家族從高曾祖父起連續好幾代都產生過音樂家,而父親則是當地教堂風琴師。父親除了在教堂演奏外也從事作曲及教學工作,是地方上位活躍的名士,在普契尼五歲時因病去世。普契尼小時候並沒有顯露出特殊的音樂天份,反而一天到晚四處遊蕩惡作劇,儘管當時普契尼自己並沒想到要學音樂,但母親仍然讓他依循家族傳統將他送到她先夫學生安傑羅尼門下接受音樂教育。
十歲時普契尼加入教會唱詩班,從那時起音樂潛能便逐漸發揮。十六歲時升任為教堂風琴師,開始可以獲得少許收入,有時為了增加收入,他也會到旅館中兼差彈奏鋼琴。
1876 年普契尼步行十三哩到比薩觀賞威爾第歌劇阿依達,這齣歌劇對他造成極大震撼,使他決定成為一個歌劇作曲家。為了達到這一個目的,普契尼決心要到米蘭攻讀音樂,他也更努力到處兼差演奏以賺取學費。母親為了協助兒子完成心願,因此也積極協助尋求學費贊助者,最後幸運地獲得瑪格麗特女王提供一年獎學金,普契尼因此於 1880 年 10 月進入米蘭雷爾音樂院就讀。
普契尼在音樂院中追隨龐開利和巴濟尼等名師學習,他喜歡音樂院的生活,也非常用功。不過第二年起,由於沒有了獎學金的資助導致他生活貧困,然卻自在,這種日子與他創作的 " 波西米亞人 " 中描寫年輕詩人魯道夫所過的生活差不多。
1884 年普契尼譜出第一部歌劇 " 薇麗 " 並將之送往參加作曲競賽,不過並未得獎。不久後普契尼得到一個機會,將薇麗的曲譜彈給著名劇作家兼作曲家包益多聽,包益多聽過後頗感興趣,便設法協助使它上演。同年五月薇麗終於在米蘭威爾梅劇院首演,演出結果成功,普契尼因此得到了二千里拉的報酬。
同時,知名出版商黎柯狄也同意出版這部歌劇,而且先預付了一千里拉。薇麗一劇的成功使普契尼經濟窘境大為改善,據說他拿到酬勞後就到一家他最喜歡的餐廳,除了清償過去他因為貧窮而積欠那家餐廳的幾百里拉,還點了一頓豐盛大餐好好享受。普契尼後來曾對別人說:這事件是我最值得回億、最大的一次滿足。
1889 年普契尼第二齣歌劇 " 艾德嘉 " 在史卡拉劇院推出。由於在此劇的創作過程中,普契尼的母親及弟弟先後過世,大大的影響了他的創作心情,再加上艾德嘉的劇本本身有缺點,所以首演徹底失敗。
1896 年 " 波西米亞人 " 一劇同樣在杜林首演,這齣歌劇首演成續不如曼儂 . 蕾絲考,但這齣歌劇親切動人的故事以及美妙動聽的音樂,還
是非常受到觀眾喜愛,兩個月後此劇於巴勒摩再度上演,就立刻得到了瘋狂的成功。1897 年波西米亞人在英國首演,1898 年在美國推出,1899 年也在德國上演,之後這部歌劇更流傳到世界各地,從而奠定了普契尼世界性的聲譽,也確立了歌劇大師的地位。
波西米亞人除了帶給普契尼響亮的名聲外,同時也為他帶來了豐富的收入。他在拉哥蓋了一棟別墅,並在那兒花了近三年時間完成另一齣新歌劇 " 托絲卡 "。該劇 1900 年在羅馬首演,演出當晚受到競爭對手聲稱要在劇院內放置炸彈的威脅,因而導致觀眾人數冷清。
波西米亞人除了帶給普契尼響亮的名聲外,同時也為他帶來了豐富的收入。他在拉哥蓋了一棟別墅,並在那兒花了近三年時間完成另一齣新歌劇 " 托絲卡 "。該劇 1900 年在羅馬首演,演出當晚受到競爭對手聲稱要在劇院內放置炸彈的威脅,因而導致觀眾人數冷清。
1903 年 2 月,普契尼於某日夜裡駕車回家時因車速過快以致翻覆,造成他斷了一條腿。出事後被抬回家中急救並從佛羅倫斯延請名醫治療,但復元情況緩慢,經常感覺到腿部劇烈疼痛,有八、九個月之久,他都必須忍受傷痛及行動不便的折磨。" 蝴蝶夫人 " 就是在他身體極度痛苦的這段時期所完成的。
普契尼在美國訪問期間,觀賞了由貝拉斯可所寫的舞台劇 " 西方少女 ",他對這齣舞台劇的內容極為喜歡,所以當大都會歌劇院邀請他寫一部新歌劇時,他就決定以西方少女為藍本。返抵義大利後普契尼立刻找劇作家編寫劇本,1908 年秋天劇本完成後他接著譜曲,1910 年 7 月底完成。同年 12 月 10 日,歌劇版的西方少女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指揮,飾演劇中男主角強生的則是世紀男高音卡羅素。雖然觀眾對該場演出的演員表現頗有好評,但整體成績可能因為劇詞欠佳的緣故,因此反應並不熱烈。
1917 年完成了兩部作品。作品之一的 " 燕子 " 於 1917 年在蒙地卡羅首演,這是一部稍具維也納輕歌劇風格的輕鬆歌劇。另一部作品則於隔年十二月在大都會歌劇院發表,這是一齣相當特別的歌劇,普契尼稱它為『三聯作』,因為它是由 " 外套 "、"安潔麗卡修女 " 及 " 強尼 . 史基基 " 三部獨幕歌劇所共同組成。
1917 年完成了兩部作品。作品之一的 " 燕子 " 於 1917 年在蒙地卡羅首演,這是一部稍具維也納輕歌劇風格的輕鬆歌劇。另一部作品則於隔年十二月在大都會歌劇院發表,這是一齣相當特別的歌劇,普契尼稱它為『三聯作』,因為它是由 " 外套 "、"安潔麗卡修女 " 及 " 強尼 . 史基基 " 三部獨幕歌劇所共同組成。
19424年秋天當普契尼正在寫作 " 杜蘭朵 " 時,因為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診斷後醫生證實他得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所以 11 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延請名醫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似乎已渡過難關,然而手術後的第二天卻突然心臟病發,延至 29 日終告不治,留下了杜蘭朵這齣來不及完成的歌劇。
普契尼對音樂情境的表達能力超強,劇本只要一經採用,他就會配上令人「任何時候聽到都會感動落淚」的旋律,亦即他的音樂感染力相當強。雖然作品廣受大眾喜愛,但是樂評家對他的作品卻經常表現出輕蔑的態度,他們認為普契尼的歌劇曲調太過俗豔煽情,只想討好聽眾的直覺感官本能,聽多之後會令人作嘔。儘管如此,這些評論家卻不能否認普契尼的音樂確實有「立即打動人心」的魅力。
普契尼向來對週遭時事不感興趣,但對劇院中所有大小事務,包括歌劇佈景、舞台、燈光、服裝設計、新舊歌手、歌劇製作等卻都瞭若指掌,與他共事者,莫不被他在歌劇上的工作熱情所感動。
主要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