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
燒賣,又稱稍麥、燒麥、捎賣、稍美、乾蒸、燒梅[1]、肖米、鬼蓬頭[2],是一種以燙麵(以開水和成的半熟麵團)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傳說源起於元代大都,一說內蒙古歸化。現在,燒賣在內蒙古、北京、天津、東北、山西、山東、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3]、越南、香港等地均有分布。
燒賣用燙麵粉,再加入冷水和麵,以增加成型能力,用稍美棰(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蒸熟。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
命名[編輯]
燒賣及其他與之諧音的名稱的來由有多種說法,沒有定論。
稍麥[編輯]
明代史料記載「北方麥子在四五月間,麥稍有一層白霜」。而稍麥在製作收口處,也有好似白霜的麵粉,故而得名。
元末明初,高麗出版的漢語學習書籍《朴通事諺解》上記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販子熟食「素酸餡稍麥」,是以麥麵製成的薄皮包著肉蒸熟,伴湯而食。在清代乾隆年間,楊米仁在《都門竹枝詞》中有「稍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的詩句。
燒麥、燒賣[編輯]
明清時「稍麥」的稱呼仍然被沿用,同時因諧音出現「燒麥」、「燒賣」。關於燒賣的記載包括有《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清朝《金瓶梅詞話》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清朝著名食譜《調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
捎賣[編輯]
1937年成書的《緩遠通志稿》載:「惟(歸化,及呼和浩特)市內所售捎賣一種,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且歸化捎賣,自昔馳名遠近。外縣或外埠亦有仿製以為業者。而風味稍遜矣。」
稍美[編輯]
早年這種蒸籠小點都是在茶館出售,因其邊稍皺摺如花,稱為「稍美」,意即「邊稍美麗」。
各地燒賣[編輯]
在燒麥的原產地中國北方,燒麥的餡料以肉類為主,傳到南方之後,糯米成了主料。在海外,因為廣東菜的影響,大部分燒麥的餡都加糯米。
- 塞北燒賣
- 上海燒賣
- 以糯米為主餡,可在其中加入切碎的豬肉,牛肉,蝦,白菜,香菇,以及其它。
- 廣東燒賣
- 乾蒸燒賣
- 三星燒賣
- 黃沙豬膶燒賣
- 牛肉燒賣
- 鵪鶉蛋燒賣
- 魚肉燒賣
- 湖北燒梅
- 湖北地區普遍稱燒賣為燒梅。比其他地區的燒賣個頭更大,更軟,以重油、胡椒味為特色,基本材料為糯米、肉丁、香菇等。[1]
- 江西燒賣
- 蛋肉燒賣
- 以蛋和豬肉作餡料。
- 蛋肉燒賣
- 日本燒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