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中秋節



        「中秋節」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最優美浪漫的節日,俗稱「八月半」,也叫「月節」。在中國民間,這天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在此秋糧收割之際,一年的辛勞已到了尾聲,只等待最後收成的日子,故人人懷著感恩天(以月亮為代表)、地(以土地神做象徵),來歡度這個節日。因此,家家拜祀土地公,答謝土地公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的風氣。
        而中秋節成為中國的歲時節日,在早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直到唐代《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 到了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慶祝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根據野史說法,元人統治中國之後,漢人基於民族大義,準備在中秋之夜,以豎花燈為信號,月餅中預置「殺韃子」的紙條,約定趁蒙古人吃過酒食之後,殺之起義。因此明太祖建國之後,為紀念這種舉動,下令舉行中秋慶典,成為流傳久遠的風俗。
        民國建立之後採用陽曆,北京內務部就將農歷八月十五訂為中秋節。政府遷台後,也正式明令公布為國定節日。
        而中國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團圓吉祥,因此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就是象徵團圓。除了月餅,中秋節還吃柚子,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中秋節這一天到處都有人賞月,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情侶也喜歡在這一天約會,以祈求「月圓人圓」。中秋節的氣氛是寧靜、優美的,與其他熱鬧的節慶有很大的不同。
(一)嫦娥奔月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曬得土地乾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后羿和嫦娥本是天上的神仙,天帝派他們夫妻下凡勸誡太陽,但后羿卻用箭射死九個太陽兄弟,天帝一生氣,便把他們降為凡人。
        人間的老百姓很感謝后羿這位為他們除害的大英雄,於是擁戴他為王。但成為皇帝的后羿剛復自用,亳不體恤人民,所以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天,后羿派了一位道士去向王母娘娘乞得一種仙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人們聽說這個消息,個個愁容滿面,深恐后羿的殘暴永無休止。幸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十分同情人民的處境,就把仙藥偷偷的吃了。吃下仙藥後,果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地向月宮飛去。由於嫦娥奔月的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於是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就會在月下擺水果祭月,表達他們對嫦娥的思念。此後世代相傳,人們就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
(二)吳剛伐桂
        相傳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於是向一位神仙求教,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而惹怒天帝,便罰他留在月宮,並對他說:「如果你能砍倒桂樹,就可成仙了。」此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且有神奇的自癒能力。每當吳剛稍做休息,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所以不得不留在月宮,永無休止地砍下去。
(三)玉兔搗藥
        
傳說中月宮裏有一隻白色的玉兔,牠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後,觸犯玉帝的旨意,於是玉帝將嫦娥變成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裏為天神搗藥以示懲罰。
另一種說法是,有一位隱士和狐狸、猴子、兔子同住,因遇餓荒沒有食物可吃,三隻動物決定外出尋找食物,等他們回來時,狐狸與猴子都找到了食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就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
(四)月餅的地起源
   
    在中秋節吃應節食品的習俗,早在唐朝就已經存在了,但月餅的起源,在民間有一流傳甚廣的傳說:在元朝末年,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不准民間私藏兵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戶供養一名蒙古兵丁。漢人雖然想反抗,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他派人到處散發消息說:「今年冬天將有瘟疫,除非在中秋節當天吃月餅才可避免」。於是家家戶戶爭先恐後的購買月餅,回家打開一看,裡面有張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殺韃子」,於是大家便一起把家中的蒙古兵殺了,便一舉推翻了元朝。
(一)拜月
       
拜月是一種簡單的祭典,古人以為月亮屬陰,為女性象徵,所以又稱太陰祭,古諺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大多準備紅燭、香爐、月餅、應時鮮果,由婦女主持拜祭之禮,家人朝月祝禱即可。
        而客家人則相傳此夜月光五色斑爛時,月下老人會手持大遮傘護送嫦娥仙女下凡,時間約在午夜子時之後。而且出現時間極短,只有最具誠心、耐心的人才見得到,見到的人將獲大福。因此人們便在中秋夜拜月。拜月又俗稱「拜月華」,所以客家人也稱月餅為「月華餅」。在月空下擺設香案,一旦香火將盡,即退神徹案,祭禮完畢,全家就可以一起分食月餅了。
(二)祭祀土地公
  中秋節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杖後,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報」的意思,所以也有聚資演戲,俗稱「謝平安」 。
(三)走月亮
        
走月亮—中秋夜晚,秋高氣爽,又明月當空,大家喜歡到郊外走走,散步賞月,盡興而歸,故俗稱「踏月」或「走月亮」。
(四)偷著蔥,嫁好尪;偷著菜,嫁好婿
        
民間相傳,中秋夜愈晚睡愈長壽。少女在這天夜裡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未婚的少女還有在中秋夜偷菜的習俗。只要偷得別人的菜圃中的蔬菜,就表示她將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尪;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五)吃月餅 
        月餅也叫「團圓餅」,中秋節吃月餅,有以圓圓的月餅來象徵團圓之意,天上的月亮也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親人怎可不團圓共賀佳節呢?所以在外地謀生的人,總要趕回家過中秋節,吃團圓餅;如果有人未歸,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餅留著,等他回來過節時吃。
(六)聽香
       
連橫的《台灣通史》(一九一八)卷二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夜深時,婦女聽香,以卜休咎」。聽香的方法是婦女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所欲問卜的事項,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
(七)米粉芋
        拜月時也供拜「米粉芋」,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