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弓箭

 弓箭
拼音:Gōngjiàn (Gongjian)
英文:Bow and arrow
  
弓箭是古代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杆箭羽。箭頭爲或鐵制,杆爲竹或木質,羽爲雕或的羽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 - 由來與發明


弓箭 - 制作技巧
     弓箭
  1963年,在中國山西朔縣峙峪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該遺址的年代約爲距今2.8萬年。這個發現確鑿地證明了中國先民在距今約2.8萬年已經使用弓箭。

  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技術的一大進步,說明了人們已經懂得利用機械存儲起來的能量:當人們用力拉弦迫使弓體變形時,就把自身的能量儲存進去了;松手釋,,弓體迅速恢複原狀,同時把存進的能量猛烈地釋放出來,遂將搭在弦上的箭有力地彈射出去。恩格斯說:“弓、弦、箭已經是很複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而且弓箭的發明或許與音樂的起源也有某種關係。英國科技史家貝爾納(J.D.Berrnal)曾說:“弓弦彈出的汪汪粗音可能是弦樂器的起源。所以弓對於音樂的科學方面和音樂的藝術方面,都有貢獻。”

  關於弓箭的發明,中國古人有獨特的理論,即“弓生於彈”(《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彈指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寫作B ,爲一張弓,弦中部有一小囊,用以盛放彈丸。這種形狀的彈弓,在中國一直廣爲流行。近代北京天橋的雜耍藝人中有打彈者,有的就使用這種彈弓,而西雙版納和緬、泰北就的傣族人,可能至今仍用這種的竹彈弓。也許,先民最初發明的隻是發射小石子或泥彈丸的彈弓,之後進一步摸索,才將弓用於射箭,於是產生了弓箭。

  據說是黄帝之孫——“揮”所發明,他任監管制造弓箭的官職“弓正”。 據傳說正應爲揮發明的“弓箭”使黄帝的政權更加強大,黄帝打敗了蚩尤,就有“弓箭”的功勞。揮也是張姓的始祖,因他發明“弓”而得到張的封姓,所以張也就是有一個“弓”和“長”組成。

弓箭 - 歷史發展

 
弓箭
     弓箭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向來膾炙人口,這也是關於弓箭威力的最有效的廣告—— 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居然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掉九個!

  商代甲骨文中“弓”字的原型,明顯地是一個“反弓”的形象。這就引出了一個直接的結論,即這是一張複合弓。複合弓在保持弓身短小的情況下增大了力量,而在狹小的環境中,例如馬車或馬背上,弓身必須短小。戈也是馬車上使用的專門武器。

  另一個例子來自《詩經》中的“騂騂角弓”。這首詩有可能是東周早期的作品。詩中不僅清楚地提到了角制的弓,而且還提到了反弓的特點。制造角弓異常複雜,但是它們在發射力量方面與普通木弓相比並不占優勢,角弓隻是占用的空間更小。在馬背上或馬車内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弓。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商周戰場射術的貴族傳統是同駕馭馬車的技術密切相關的。在靜止的戰車上使用高技術的角弓射箭,隻有富有的貴族階層才能負擔得起。

  東周時期的制弓業的發展難以考證。雖然弩的發展和應用脈絡清晰,但是東周弓的性質和發展卻難以確考。考古發掘出土過角弓,但是由於缺失太多而無法拼湊出原來的形狀。雖然歷史文獻中有很多有關楚弓的評論,但是出土文物表明,它們隻是塗漆的木質長弓,或是由竹篾制成的弓。許多出土文物都清楚地證明,斯基台人或薩加人的弓在中國北部和東部邊境非常流行。西周禮器上的圖案顯示許多步兵手持劍和短弓,立姿射箭,待用的箭箭頭朝下,插入周圍地面。同時,中國人很快從他們的北方鄰居那里學會了騎射技術,而保留反角弓有利於騎射。

  漢代的圖案仍然反映了騎射和使用弩的情景。但是,根據從科霍坦地區的景厥和樓蘭附近區域出土的弓,可以發現東漢後期和西晉初期引進了一種樣式與以前大不相同的弓。這種弓設計獨特,特别適合在在馬背上使用,尤其是兩軍酣戰之時,因爲這時無法使用更多的騎射技術。

  從唐代明代,曾經有過成排使用弩手的紀錄。弩手共分爲三排,前排射擊,中排准備,後排上箭。在出土的唐代弩的機械裝置圖中,瞄准對象中就有跪拜的西方人的形象,表明弩是用來對付西部的突厥人的。元、明朝代,是人們廣泛采用的不是蒙古弓而是突厥弓。突厥人在巴勒斯坦用這種弓矢對付過十字軍。據說這是蒙古人大量僱用突厥僱傭軍的結果。在明代李呈芬高穎的作品中,還能發現在14世紀歐洲阿拉伯禁衛軍的文獻中提到的技術,甚至能發現他們整句整句地引用文獻中的話。明代軍隊偏好使用輕裝甲的輕騎兵,這一兵種強調速度和在飛奔中迅速取箭和搭箭。

弓箭 - 制作材料

 
弓箭的演變
   弓箭的演變
  春秋戰國之際的《考工記》中專有“弓人爲弓”一篇,對制弓技術作了詳細的總結。在此後的兩千年内,中國,或者說亞洲的複合弓制造技術制弓術與考工記相比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

  《考工記》對於弓的材料采擇、加工的方法、部件的性能及其組合,都有較詳的要求和規定,對工藝上應防止的弊病,也進行了分析。《考工記》中認爲制弓以幹、角、觔、膠、絲、漆,合稱“六材”爲重要。
 

六材之幹

 
  “幹”,包括多種木材和竹材,用以制作弓臂的主體,多層叠合。幹材的性能,對弓的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考工記》中注明:幹材以柘木爲上,次有檍木、柞樹等,竹爲下。這些木頭的材質堅實無比,任憑推拉也不會輕易摺斷,發箭射程遠殺傷力大。南方弓與北方弓在材質上明顯不同,南方多用竹子爲幹,而北方,特别是東北一帶尤其以這種硬實木爲主。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北方軍隊總能占得先機的原因之一。
 

六材之角

 
  “角”,即動物角,制成薄片狀,貼於弓臂的内側(腹部)。據《考工記》,制弓主用牛角,以本白、中青、未豐之角爲佳;“角長二尺有五寸(近50釐米),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這是最佳的角材(一隻角的價格就相當於一頭牛,即牛的頭上頂着的不是牛角,而是兩頭“牛”)。中國北方多是黄牛,看不到水牛的影子,隻好用羊角來代替,從這一點講,這又是南方弓的長處。
 

六材之觔


  “觔”,即動物的肌腱,貼於弓臂的外側(背部)。觔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強弓臂的彈力,使箭射出時更加勁疾,中物更加深入。據《考工記》,牛觔是最常用的“六材”,選觔要小者成條而長,大者圓勻潤澤。
 

六材之膠


  “膠”,即動物膠,用以粘合幹材和角觔。《考工記》中推薦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等六種膠。膠的制備方法“一般是把獸皮和其他動物組織放在水里滾煮,或加少量石灰鹼,然後過濾、蒸濃而成。據後世制弓術的經驗,以黄魚鰾制得的魚膠最爲優良。中國弓匠用魚膠制作弓的重要部位,即承力之處,而將獸皮膠用於不太重要的地方,如包覆表皮。
 

六材之絲


  “絲”,即絲線,將縛角被觔的弓管用絲線緊密纏繞,使之更爲牢固。據《考工記》,擇絲須色澤光鮮,如在水中一樣。
 

六材之漆


  “漆”,將制好的弓臂塗上漆,以防霜露濕氣的侵蝕。一般每十天上漆一遍,直到能夠起到保護弓臂的作用。

弓箭 - 制作技巧

 
弓箭
     弓箭
  弓箭的制造並不複雜,孩子們大多自己動手,無須大人代勞。先上山覓得一段大小適中、堅韌柔軟的小樹,將其砍伐下來,去掉枝葉,慢慢彎成一弓形,爲了防止其伸直複原,有必要用柴火燎一燎。倘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樹木,竹片或藤條均可代用。弓做成了,弦也不難,用麻繩系上即可。但麻繩的彈性不強,影響了弓箭的射程以及力量,弓弦最好用橡皮觔充當。那種扁平的橡皮觔,多用於大人系褲子之用,孩子心癢難禁,索性將褲子上的橡皮觔扯下,拿來做了弓弦。剩下的就是箭矢,最常用的有甘蔗葉梗、蘆葦稈或黄麻稈。這些東西相對要軟一點,萬一射在别人的身上,也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危害。至於箭壺呢,將塑料筷筒里的筷子倒出,裝入箭矢,便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箭壺。但這不是真正的弓箭,隻不過是一種玩具,充其量也隻是一種仿制品。當然,其原理是一樣的,但用它不是爲了傷人,而是作爲一場戰爭游戲的有力武器。

  弓和箭是臨時所能制備的最好武器,也很易於制備。 隻需花上很短時間,你就會在使用它們時成爲受益者。 有完全幹燥結實的彈木材料當然更好,沒有時你應有能力制出好弓。如果你預計在所在地會呆上數月,你就應該貯存一些上等彈木以備用。其他彈木壽命會短一些,你 可以多做幾張弓,失去彈性時,再換一張使用。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蘭長弓都 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種紫杉樹,但繁種並不都常見。其他如橡樹、柳樹、山核桃樹、雪松、鐵樹、百 榆、檜樹、樺木和鐵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彈木挑選

弓箭 - 制作技巧
  弓箭 - 制作技巧
 
  應選擇彈韌性都很好的易彎曲材料用來制作弓柄。一 般長約120釐米,但可根據個人情況加以取舍。

  選擇適於自己使用的弓柄: 右手放在腰部一側,握住彈木一端,左手洞棍向前斜 擧伸直,並握住彈木,作好標識,取這段彈木作爲弓柄, 長度會很適合。這可作爲弓型大小的標准(使用長弓需要 更多的技巧)。
 

弓柄的加工

 
  弓柄中部寬約5釐米,兩端漸窄,直至1.5釐米。 在距離柄尾約1.25釐米處刻上凹槽(a),以便固定 弓弦。先剝去樹皮,弓柄削成形後,外表塗抹一層油脂。
 

弓弦的安裝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寬3毫米的堅韌長 條。其他各類繩索在應急時也可以選用。老蕁麻樹皮具上 好的粗纖維,可搓成結實的弓繩。如果弓柄彈性很強,可 能需要相對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時弓柄隻可稍繃緊- -隻有在拉開弓時,弓柄才進一步彎曲緊繃,提供相當大 的彈力。

  先將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環,然後繞兩圈半。如 果作弓柄的材料沒有幹透,在放置不用時應放開弓弦的一 邊,否則容易使弓柄變形。 一柄制備精良的硬弓會比一個彈性隱阱更有效率,也 能更精確地命中目標--但是失去彈性後的弓就不要再用 了。再換一張弓。
 

箭的制備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樺木無疑是最好的材 料之一。箭杆長約60釐米,寬6釐米,應該絕對很直( 兩定點間系緊一根彈繩可作爲直尺標准),也應盡可能光 滑。箭杆末端應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 檢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寬度是否足以容納你的弓弦.
 

羽箭

 
  爲了提高精確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選材料,但 其他材料也可選用--紙、輕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狀的 葉子。

  a:從頂端開始,撕開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b:羽毛兩端各留有20毫米寬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

  c:將箭杆圓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對稱的三根羽管。
 

箭頭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鋒利箭頭系 緊在杆上,效果會更好。馬口鐵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制 成真正鋒利的箭頭。箭杆前端從中央部分剖個裂口,插入 箭頭後緊緊縛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綁材料--濕潤時用, 幹後會收縮,緊緊縛住箭頭。

弓箭 - 組成結構

弓箭
     弓箭
 
  最初的弓僅用單片木材或竹材彎曲而成,縛上動物觔、皮條或麻質的弦,最初的箭隻是削尖子的細木棍或細竹棍,即《易·系辭下》所說的“弦木爲弧,剡木爲矢”。中國邊遠地區的許多少數民族,在本世紀初還使用着類似的弓箭。松花江下流的赫哲族,以“水曲梨”樹爲原料(他們稱之爲“布勒肯”)制弓,修整成形後,彎曲而縛上用魚膘或鹿觔制成的弦。外興安嶺的鄂倫春族人,用單根落葉松榆木制造弓體,鹿犴觔爲弦,箭以樺木制成,早先隻是把木杆的一頭削尖,後來才有了石鏃和骨鏃,並在箭尾夾置天鵝或大雁的羽翎。西南一些少數民族所用的竹箭,則僅把細竹棍前端修削成尖峰,尾部插置竹葉摺成的羽翼,爲提高殺傷力,或在箭鋒上刻出螺鏇形的淺槽,蘸以毒藥

  複合弓由三部分組成, 木, 角及腱。 未上弦線的複合弓向外彎曲, 弓背(面向目標的一面)爲木制。 弓背亦包括三部分: 一對弓臂及一個弓弝。 木制部分大多采用槭樹(楓樹)、山茱萸或桑樹, 或同時采用多種木材。

弓面

  爲角制,角被來加強弓臂部分。游牧民族會選用水牛角或野山羊角。 因爲水牛的角相對於其他動物的角比較有彈性, 而且較長,所以兩者以水牛角最受游牧民族歡迎。游牧民族會用魚膠將動物的腿後腱(來自牛、鹿等)黏在木制的弓背部分。原因是腱像橡皮圈, 經拉扯後能夠迅速地回到本來位置, 大大加快箭的飛行速度。一對木制弓臂的末端裝有弓弰。大部分史家認爲這是匈奴人的發明。弓弰增強弓弦的蓄勢及減低需要拉弦的力,使經複合弓發射的箭有更強的殺傷力。

弓弦

  游牧民族利用動物的腱、馬鬃、或葡萄藤制造弦線。塞西亞人甚至曾用牛腸制造弦線。至於土耳其人, 他們以采用蠶絲制的弦線而聞名。

  飄泊於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所制造的箭大部分箭鏃有針,有别於在歐洲流行有套的箭鏃。有史家指出這是爲了自衛。假如箭鏃隻是被插入箭杆,會減低箭杆吸收沖擊力的能力,箭杆很容易摺斷,因此騎弓手能夠防止對手使用自己的箭反擊。不過,適合制作箭杆的材料在大草原很缺乏,游牧民族不大可能爲了自衛而大量浪費箭。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種箭鏃的制造方法不但簡單,而且所需時間較短,對人力物力不多的游牧民族很有好處。

  箭杆通常用蘆葦稈或竹來制造,白樺木及山茱萸木亦是制造箭杆的材料。箭羽會用水鳥的羽毛來制造,例如鵝及鴨的羽毛都是上佳的材料。箭杆有二至四片箭羽,令箭飛行時更穩定。

拉弦工具

  騎弓手都會戴上拇指環(或稱扳指),防止拇指被弦線割傷。中緯度草原的游牧民族用皮、骨、角、金屬或石制造拇指環。爲了加快射箭的速, 拇指環的内側通常有槽或凹處用來扣著弦線。
 

弓袋及箭箙

  塞西亞的騎弓手會將弓袋與箭箙結合,這種袋名叫gorytos。 Gorytos的前側有一個袋,專門用來放箭。塞西亞的騎弓手用鉤將gorytos弔在腰帶上。早期的薩爾馬提亞人都是采用這種設計。

弓箭 - 分類


  弓有牛角弓,複合弓和滑輪弓,後兩種弓都是現代材料制成,一般是作爲比賽用器具。牛角弓是中國古代弓箭的巔峰之作,到目前爲止也不亞於現代材料制作的弓。牛角弓由牛角,竹木胎,牛觔,動物膠等材料經過百十道工序加工而成,技術難度高,制作周期長,卻不能長期保存,最長也就能保存百十年。弓箭作爲古代戰上的重要武器,最終被鎗炮所淘汰,傳統弓箭文化從此成爲歷史,現如今會制作傳統弓箭的人寥寥無幾,可能就隻有北京聚元號和曲阜徐弓坊的幾位師傅會做了。

  英國人皮特·里費斯(Pitt-Rivers)按弓體構造,將世界各民族的弓區分爲單體弓、加強弓(又稱合成弓、背襯弓或叠片弓)、複合弓三種。制弓術的一般演進道路是由單體而加強而複合。在東亞、西亞和歐亞草原地區,都是按照這個顺序發展的,當然也有例外,歐洲大部分地區就長期使用單體弓。

  單體弓以英國長弓爲其代表。複合弓的代表有西亞三角弓和雙曲反彎複合弓,後者因爲由古代斯基泰人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傳入歐洲,古羅馬人稱之爲“斯基泰弓”(Scythicus bow),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中國最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即商代晚期,在大量使用加強弓的基礎上,就已經發明了雙曲反彎複合弓,到了戰國時期,開始成爲軍隊裝備弓具的主體。

弓箭 - 主要用途


  弓箭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人們能夠在較遠的距離准確而有效地殺傷獵物,而且擕帶、使用方便,可以預備許多箭,連續射擊。如果說,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長,那麼,弓箭堪稱是火器誕生之前,人手的最偉大的一次延長。恩格斯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至決定性的武器。”如此評價弓箭,仍嫌不足。因爲即使在“野蠻時代”,也沒有任何一種青銅或鋼鐵兵器(包括鐵劍),能與弓箭的作用相疋敵。可以說,直至火器誕生,弓箭都是決定性的武器。

弓箭 - 使用技巧

搭箭手式

  搭箭的手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中海式,主要流行於西方使用單體弓的區域。這種方式,是以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勾住弓弦,右手勾弦,則箭杆在弓弣左側。第二種是蒙古式,主要流行於普遍使用複合弓的東方世界。這種方式,是以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右手勾弦,則箭杆在弓弣右側。使用蒙古式拉弦法,則必須在拇指上套上指環,中國古稱“抉”,後世稱爲“扳指”。抉一般用玉、骨或皮革制成。
 

射箭術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與視線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 箭,沿水平方向朝後拉滿弦,然後釋放--箭會自由急速 飛出,射向目標。多多練習。弓套里多裝幾枚箭,可以快速連發。

防止被箭磨傷

  許多射手發現,箭在飛離弓弦時,常會磨傷臉頰和手 部的皮膚。臉頰部可用頭巾或其他布料遮擋,手腕部帶上 皮革護套。

弓箭 - 傳統老字號

 
弓箭
     弓箭
  北京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已曆經300多年。清朝時期,聚元號弓箭鋪位於北京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内。這一時期的弓箭大院屬於皇家特設的兵工場(皇家作坊),那里的弓箭鋪均屬皇家專有,從業者大多爲皇親,並以滿族爲主,其產品均上交兵部、禮部、戶部等,不得外賣。清末,弓箭作爲兵器已被洋鎗洋炮取代。清朝國庫空虛,這些皇家弓箭工場淪爲民間作坊。這時執掌聚元號的是第七代店主王氏(同行稱其爲小王)已無心經營弓箭鋪,最終山窮水盡,隻好將其祖業變賣給楊家。

  民國時,弓箭大院里,隻剩“聚元”、“天元”、“廣生”、“隆生”、“全顺齋”、“天顺成”和“德紀興”7家。由於弓箭制作工藝繁雜,要求又高,到現在隻剩下楊福喜一個傳人了。

  聚元號楊氏制弓世家早年曾榮穫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項。出於對弓箭傳統技藝的熱愛和文化傳承的自覺,楊福喜毅然放棄了原有工作,改從其父楊文通學藝,全面繼承了聚元號清代皇家弓箭作坊的全套技藝。聚元號制作弓箭所用原料、工具、技法與《考工記》《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所載相近,所制各類弓箭品質精善,深受各界好評,曾應邀赴香港參與亞洲射藝交流活動.

弓箭 - 未來發展


  弓箭以及傳統弓箭在現在社會也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目前一些專業的傳統弓箭論壇和網站如(中華弓箭社)在迅速發展之中,傳統射箭隊弓箭館也在各地成立,弓箭是靜與動的完美結合的一個體育運動項目,是一項現代的新的貴族運動,傳統弓箭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弓箭 - 樂趣游戲

 
弓箭
     弓箭
  鄉村男孩很喜歡玩打仗或戰爭的游戲,而玩打仗得需要道具,譬如木刀、木鎗諸如此類一應俱全,孩子們手執刀鎗,模仿着戲台上的演出,大呼酣戰,威風八面。而在諸多“兵器”之中,孩子們對弓箭情有獨鍾,背挎長弓,腰掛箭壺,儼然飛將軍再世;或彎弓搭箭,百步穿楊,宛若小李廣複生,真是神氣活現,其樂無窮!

  玩弓箭的游戲開始了,玩法之複雜多樣,並不亞於玩石子。其中最簡單的一樣是,劃一界線,眾人站在界線後射擊,箭矢嗖嗖射出,遠者爲勝。這個規則跟投標鎗有點類似。這種玩法還有一個變式,就是向天射去,高者爲勝,連界線也不用劃。這些玩法比試的實際上是孩子制作弓箭的手藝,弓箭的力度以及速度,往往取決於弓弦的彈性,當然,弓也要有一定的分量。而打靶就可以考量孩子的箭法。

  但既然作爲一種兵器,哪怕僅是兵器的模擬物,孩子們豈有不大玩打仗之理?於是,孩子們分成兩組,張弓搭箭,躥高伏低,互相射擊。或利用障礙物拒敵,或放冷箭傷人,雙方大呼小叫,箭如飛蝗,真是熱鬧非凡。這種玩法,跟今天年輕人愛玩的打野戰,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更具野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