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布雞拳的起源

布雞拳的起源
  西螺七崁的阿善師的金鷹拳聞名全省,而同屬七崁之一的崙背鄉港尾村,也有一位與之齊名的「布雞拳」功夫師傅廖金生,而他利用布雞拳武術所發展出來的「開口獅」舞藝,更是我們社區--港尾村民所引以為傲的鎮庄之寶。
 
   清朝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阿善師在廣興開設振興社武術館傳授武功之後不久,港尾的廖姓族人也為了防範港尾南側,則新虎尾溪對岸後牛埔一帶的土匪(註:昔日後牛埔是土匪、地痞、流汒窩藏窟地)經常出沒搶劫,從祖籍地詔安縣官陂、延聘學有「布雞拳」功夫的「廖金生」師來港尾開設「金獅連陣武野館」傳授武藝。(據廖師傅表示,傳說金生師來港尾傳授武功數年之後轉往喜義,可能又返回大陸,至今事隔一百六十年,現在港尾無一人知道金生師有無後人在嘉義。)據金生師第五代傳人廖筆緣、廖新三等人說:金生師的拳路稱「布雞拳」或「白鶴拳」,尤其廖筆緣特別強調,金生師擅長氣功、輕功和配製跌撲傷等治傷藥物。
 
 金生師傳授調教出來的第一代高手門徒,據第五代傳人廖筆緣 (今年七十六歲)說是廖納貢、廖旺割等人。至于第二代傳人,因缺乏文獻,又事隔一百二、三十年,現在八、九十歲的老翁,無一能道出其名,祗知昔日港尾尾欠的拳套功夫的確很厲害,毐藥更厲害。
 
 
  
  根據我們訪問今年七十六歲,布雞拳第五代傳人廖筆緣,以及幾個八十多歲的港尾老翁說:年少時常常從老一輩的族人聽說,昔人港尾尾欠的功夫,兩隻手掌張開,壓住長板凳板面,可以輕而易舉地吸浮起來。又說,操丈二長的長棍,用其先端,能夠把一木桶的水(編按:昔日農家用的大木桶,可以盛三十公斤以上的水)提起來,可見其功力厲害一班。 據廖新三師傅說第三代傳人,以廖太郎(
一八八四-一九四五)最為傑出,世人稱
他「阿郎師」,曾去鹿港傳授布雞拳,因
為他的功夫高超,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至
目前還有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在樹下
納涼閒談,談天說地時或茶餘飯後,都會
提起五、六十年前(或以前),有關阿郎師的武功以及其生平軼事話題。
參考文獻:廖丑(民87)。(西螺七嵌與台彎開拓史)。 廖新三師傅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