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董其昌


  
南北分宗
  
董其昌
  
Tung Chi-Chang
西元1555~1636
  

董其昌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以及書畫理論家。董其昌號「香光居士」,生長於華亭(上海松江)這個地方,後來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畫家一起居住在這兒,因而成立「華亭派」,董其昌便是這個派別的代表人物。
董其昌年輕的時候便相當有名,家裡不但有錢,而且他本身也相當喜歡書畫。他曾經當過很大的官職,很會鑒賞書畫,同時也喜歡收藏。不但如此,他也發表了不少關於書畫創作的評論,對於書畫的表現技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相當推崇和提倡「文人畫」,所謂「文人畫」便是指畫家不把繪畫當作職業,卻在繪畫的創作上有突出的特點和成就。這種畫家並不在乎畫得像不像,而是強調繪畫時要有詩一般的意境,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便是這個意思。
  董其昌的一生當中對畫壇最大的影響,就是提出了「南北分宗」的理論。他以宗教的南、北宗來比喻從唐朝以來山水畫的不同風格,也就是把文人畫與宮廷內職業畫家所畫的山水畫劃分為南北兩派,而屬於南宗的文人畫才是好的。由於董其昌所提出的這個論點,是他個人主觀的認定,因此遭到很多人的批評。但是他這個論點影響十分久遠,南宗畫派也因而成為明代畫壇上的主流。
  董其昌在繪畫上的專長是山水畫,他主要是學五代時候的董源、巨然,以及元朝的高克恭、黃公望倪瓚等。他常見的山水畫作品大致上都是純用水墨,或者是在畫面上加一些淡淡的顏色。例如「夏木垂蔭圖」,便是他的水墨作品,他十分重視學習古人的傳統技法,但是在構圖及用筆部分,則是他融會貫通後所表現出來的自我風貌。由於董其昌的書法寫得很好,因此在他的畫中特別講究用筆的提頓抑揚,而墨色的濃淡乾濕,也有很多的層次變化。
  除了繪畫之外,董其昌在書法上也有相當傑出的成就。他的書法廣泛地臨摹古人作品,並加以融會貫通,他特別擅長的字體是行書、楷書。董其昌學習書法大約在十七歲左右,剛開始學顏真卿,後來又改學虞世南,寫了幾年之後,他發現他只能將字體寫得很工整、美觀,卻沒辦法掌握書法的神韻,因此感到十分苦惱。一直到他觀賞過大收藏家項子京所收藏的一些名家作品之後,對於書法才有了進一步的領悟,經由不斷地融會各朝各代大書法家的風格,最後有了自我的風貌。董其昌可以說是明代晚期在書法上的一位集大成者,而他的書法在明末清初時影響非常大,當時他寫的一些作品,人們都搶著要買回來珍藏,就連清朝康熙皇帝也特別喜愛他的書法呢。
夏木垂蔭行草扇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