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范仲淹( 989-1052 )書法



范仲淹( 989-1052 )

    范仲淹( 989-1052 )


范仲淹( 989-1052 )
    北宋大臣,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時家貧,日食三餐不繼,不得不將米煮成薄粥,凝結後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其二,流傳下“斷齏(切碎的醃菜)劃粥”的故事。乃發奮攻讀,“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大中祥符八年(一零一五)二十七歲時中進士,晏殊薦為秘閣校理。仁宗天聖初(一零二三),任西溪鹽官。寶元初(一零三八)。因挾擊宰相呂夷簡多用私人,謫知饒州,與尹洙,歐陽修等並指為“朋黨”。康定元年(一零四零)在“憂讒畏譏”的逆境中,聞西夏元昊反叛,毅然“自請行邊”,以屯兵營田,招撫流亡,聽民互市。不數年,各族人民漸得安居樂業,西夏元昊請和。西夏軍民畏其威,羌族老幼感其德,稱他為“龍圖老子”,為朝廷所倚重,旋召拜樞密副使。慶曆三年(一零四三)任參知政事,富弼韓琦為樞密副使,奉詔條上十事:“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輕徭役”,仁宗頒行,史稱“慶曆新政”。新政推行不到半年,因貴族官僚的反對而失敗。即罷參知政事之職,離京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抵禦西夏。慶曆五年(一零四五)初,仁宗廢新法,范仲淹被罷免。皇佑四年(一零五二),仲淹病死,卒年六十四歲,諡文正。
仲淹是宋代一位正直的有遠大理想的政治家。據《宋史》記載 ​​​​ 他“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雖然幾次遭受貶謫,朝中又有不少政敵,但他依然“以天下為已任”,“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的君國大事。”他的著 ​​​​​​ 名散文《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被後世廣為傳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個人的恩怨、榮辱、得失置之度外,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憂君、憂國、憂民之心,未嘗稍去於懷。
  范仲淹一生薄以待已。他為廣德軍司理參軍任滿離職時,“貧止一馬,鬻馬徒步而歸”。晚年,子弟要為他建住宅作為致仕後養老之用。他極為反對,說:“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乎!”平時,“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身居高位,而始終自奉儉約,以“施貧活族”為終身之志。錢公輔曾作《義田記》,讚揚范仲淹“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者、疏而賢者咸施之”。
他的詞作保留下來的很少,如《漁家傲》,把邊塞詩的內容帶進詞的領域,抒發了作者萬裡戌邊、禦寇保民的壯烈懷抱,具有較多的社會內容和開闊豪放的風格,在北宋詞中較為罕見。著有《範文正公集》。
  仲淹善書。宋黃庭堅《山谷題跋》中云:“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許一世人,惟稱文正公與《樂毅論》同法, ……蓋文正鉤指回腕,皆優於古人法度。”又云:“範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人筆意,蓋正書易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朱長文《續書斷》謂仲淹晚年學王羲之《樂毅論》,亦一代之墨寶也。明唐錦《龍江夢餘錄》評范仲淹書極端勁秀麗,無毫鋩縱逸之態。”清高士奇亦云文正書法挺勁秀特,肖其為人。










    范仲淹《師魯帖》,行楷書,紙本,縱三二·八厘米,橫三九·二厘米;跋縱三二·八厘米,橫一八厘米,凡十一行,每 ​​​​​​​​ 行字數不一,字有缺損,存一百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仲淹頓首:李寺丞行,曾□□□□遞中,亦領來教承動止休勝。仲淹此中無□□,兒了病未得全癒,亦漸退減。田元均書來,專送上。近得□揚州書,甚問師魯,亦已報他貧已安也,暑中且得未動亦佳,惟君子為能樂□,正在此日矣。加愛加愛不宣。仲淹□師魯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范仲淹《遠行帖》縱31.1cm,橫39cm,行書,11行90字粉花箋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遠行帖也稱修答帖,釋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醖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兩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此件作品曾經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遞藏。清阮元《石渠隨筆》、內府《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資料轉自故宮博物院網站/撰稿人:華寧)

 


范仲淹《远行帖》纵31.1cm,横39cm,行书,11行90字 粉花笺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远行帖也称修答帖,释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醖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资料转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撰稿人:华宁)



边事帖(点击浏览大图)
《边事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释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资料转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撰稿人:华宁)




邊事帖(點擊瀏覽大圖)
《邊事帖》,粉花箋本,縱30.5cm,橫42cm,行書,13行93字。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
  邊事帖又稱鄉曲帖,釋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佔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嚴,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時正在蘇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蘇州人,因此對富嚴給予自己家鄉親人的關照深表謝忱。而仲淹這時則遠離故鄉,以陝西招討使的身份,率部戍邊,抗擊西夏。故信中說:“此間邊事,夙夜勞苦。”
  此兩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經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遞藏。清阮元《石渠隨筆》、內府《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資料轉自故宮博物院網站/撰稿人:華寧)


范仲淹《道服贊》紙本,手捲,縱34.8cm,橫47.9cm。楷書8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後紙有文同、吳立禮、戴蒙、柳貫、胡
助、劉魁、戴仁、司馬垔、吳寬等多家題跋。鈐鑑藏印:“高陽圖書”、“壽國公圖書印”、“東漢太尉祭酒家學”、“十六世孫主奉右勝謹藏圖書”、“懷州軍康記”等多方,另鈐清梁清標、安岐諸印,又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諸印。
  此帖是范仲淹為同年友人“平海書記許兄”所製道服撰寫的一篇贊文,稱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潔其身”之舉。宋代文人士大夫喜與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遙是與。”穿著道服,遂成一時風氣。此卷行筆清勁瘦硬,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頗具王羲之《樂毅論》遺意。時人稱此帖“文醇筆勁,既美且箴。”據考證此帖作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此贊經《鐵網珊瑚》、《清河書畫舫》、《清河見聞表》、《式古堂書畫彙考》、《平生壯觀》、《大​​​​​​ 觀錄》、《墨緣匯觀》 、《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刻入明文徵明《停雲館帖》、乾隆朝《三希堂法帖》等法帖。曾經宋范氏義莊,清安岐、清內府,近人張伯駒等收藏。
  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獻故宮博物院。(撰稿人:華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