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文藝復興三傑

文藝復興三傑

文藝復興三傑,分指三位名家,有以下定義。
在文學界,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發源地,但丁佩脫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
在藝術界,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繪畫藝術臻於成熟,其代表畫家被譽為「藝術三傑」或「畫壇三傑」,他們分別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民國畫壇三傑”劉海粟曾創辦近代首所美術學校2014年04月25日13:30 來源:新華日報
曾經滄海——南京藝術學院藏劉海粟作品陳列展將於明天在南藝美術館開幕。劉海粟是南京藝術學院的創始人,今年恰逢他逝世20週年之際,南藝特將其生前捐贈給南藝的國畫、油畫、書法精品向觀眾展示。
劉海粟與徐悲鴻、林風眠被稱民國畫壇三傑,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是著名的美術家、教育家、美術史家。 1912年在上海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1959年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招收了徐悲鴻、王濟遠等高材生,並衝破封建勢力,首創男女同校,增加用人體模特和旅行寫生,他還著有80萬言的巨著《海粟叢書》六卷,畫論精闢,廣為流傳。 (朱秀霞)
【編輯:唐云雲】


 


書畫廊:“畫壇三傑”中的汪亞塵



為紀念我國現代藝壇著名美術家、教育家和美術理論家汪亞塵先生,探索其的藝術思 想和藝術風格,盧灣區文化局和開館一周年的汪亞塵藝術館等單位共同舉辦了汪亞塵藝術研討會。此文為研討會論文之一。––編者在民國時代的“畫壇三傑”,是 北京的齊白石、上海的汪亞塵、南京的徐悲鴻,各以畫蝦、畫魚、畫馬而著稱於世。他們三人中,齊白石長汪亞塵30歲,徐悲鴻小汪亞塵2歲.齊白石來滬,必下 榻於汪寓“雲隱樓”,徐悲鴻來上海也住於汪宅,他們由藝術上的志同道合成為莫逆之交,年有一二次相聚談心,切磋技藝,論古說今,還常因藝術教育事業商議至 深夜。齊白石對汪亞塵的人品很贊佩,特地寫了一塊橫匾:“雲隱樓題詞”調寄西江月:“雲隱樓頭高士,身離虎尾春冰。卷簾飛不到紅塵,隻有雁聲可聽。看慣從 前朱紫,不知將老丹青。可容風月平分,我欲與君鄰近。”
汪亞塵可稱書畫家\教育家和藝術評論家。他通古博今,藝貫中西,兼攻油畫與國畫。他1916年去日本東京美術學院學習 五年,歸來任上海美專國畫繫主任。1928年去法國深造,寫生並臨摹羅浮宮名畫,畫藝大進,學成歸來應聘於新華藝專任教務長,為教育而研究畫理,得研究而 提高教育,精益求精。先後15年左右,寫了有關教育、觀感、評論、講述、漫談等文章近300篇,發表在《時事新報》、《民報》、《美術》、《中華日報》、 《文藝茶話》、《東方雜志》等報刊。他的著述立論,很有獨到見地。
我第一次看到汪先生文章是一次偶然翻閱舊報,看到一篇《遍地是藝術家?》,說的是藝術家與“職人”(工匠)應有嚴格區別,“ 能信仰自己為自身抒發情感而創作的是藝術家。為他人所支配而失去自身心靈的是‘職人’。”給我的印像較深。
汪老師的畫路很廣,他的油畫,可稱上乘,深入西畫規範,跳出了國人畫洋畫的桎梏。現有數十幅為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 收藏。汪老師的畫風酷肖其人,清秀典雅,氣韻深厚,合乎古之“六法”,今之時尚。山水、花鳥、人物都能以出神入化的技藝創作出高超作品。到後期專心畫魚, 益得栩栩如生的悠哉遊哉、紅鱗碧藻、水光尾影,達到雅俗共賞之妙。
徐悲鴻在1936年4月《中央日報》上撰文:“汪亞塵擅長寫魚,寫金魚尤其無古人,其遊泳動蕩俯仰宛轉之態,曲盡變化之妙,而其前後布置之疏密得宜,五色紛 間合之巧,益以顯明隱約之水藻,全體親切曼妙之和,使人對之忘盡。”
1988年1月《中國書畫》上劉曦林寫道:“汪亞塵精於畫魚,其墨筆草魚極其生動,有俊爽雅逸之致;其金魚或施墨敷粉,或點朱染黃,畫法多變,聚合,遊動自然,且富運動感,其間穿插藻類水草,多有生活情趣。”


荷蘭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三傑:林布蘭、維梅爾和梵谷
1.林布蘭
 
林布蘭•哈爾曼松•范•萊因(荷蘭語: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715日-1669104日)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被稱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其作品在他在世時即享有盛名,幾乎當時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林布蘭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聖經內容的繪畫。他的一系列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

在油畫和版畫創作中,林布蘭展現了他對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時加入了他自身的經驗和觀察。比如聖經場景的繪畫中,同時體現了他對聖經文本的理解,對古典構圖的運用,以及他對阿姆斯特丹猶太族群的觀察。正由於這種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稱為「文明的先知」。

林布蘭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他們共有九個孩子。林布蘭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1631年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疊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1640年代開始,他經常到鄉村漫步和作畫,創作了許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畫,風格質樸。1661年是他作畫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後就作畫較少,結交了許多中下階層的市民,眼界更為開闊,技巧更為成熟,創造力達到頂峰。

林布蘭和他的妻子生有4個孩子,只有最小的一個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後不久去世,他和女僕住在一起,女僕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譴責為「罪惡的生活」。由於他為了畫畫經常採購大量的衣物和繪畫工具,從不計較財產,所以很快就到了破產的邊緣。1669年他在貧病中去世,身邊只有女兒陪伴,死後葬在西教堂一個無名墓地中。

2.維梅爾
 
楊•維梅爾(Jan Vermeer 16321031日-16751215日),又名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是一位17世紀的荷蘭畫家,與林布蘭一樣,維梅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都有著透明的顏色、嚴謹的構圖、以及對光影的巧妙運用。維梅爾精細地描寫一個限定的空間,優美地表現出物體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實感與質感。

1632年維梅爾生於荷蘭台夫特一個比較低下的中產階級新教家庭,具體出生的日期不太清楚。他是1031日在台夫特的新教堂受洗的。他的父親雷尼耶•維梅爾(Reynier Vermeer)是一個絲綢織造商和藝術品商人,而母親迪赫納(Digna)則來自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父親給予了維梅爾最初的藝術啟蒙。

1641年,維梅爾的父親在市中心買下一幢大房子,名為梅赫倫(Mechelen),後來被作為小旅館。維梅爾的父親可能就在這裡賣畫。

1652年,維梅爾的父親去世,維梅爾繼承了父親的梅赫倫旅館和畫商生意。

16534月,維梅爾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當時作畫的模特卡特琳娜•博爾內斯(Catherina Bolnes)。婚後,維梅爾很快改信了天主教,並躋身上流社會。同年維梅爾加入了台夫特的畫家行會——聖路加行會,並於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當選為行會的會長。他最初打算專攻歷史和宗教題材,後來開始畫風景和肖像。維梅爾的作品只流傳下來35幅,而據專家考據,維梅爾一生的作品大概也就40餘幅。

1672年,由於災難年的爆發,荷蘭陷入經濟困境,而維梅爾不善理財,成婚以後漸漸坐吃山空,不得不將父親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後搬到岳母瑪麗亞•廷斯(Maria Thins)家裡,並常常得到她的接濟。

16751215日,維梅爾去世,年僅43歲。用他妻子的話來說,維梅爾是由於「龐大家庭的重負,沒有謀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喪,進而譫妄,好端端的人一、兩天之內就突然病死。」 維梅爾去世前,不但無法賣掉自己的作品,經銷的油畫也無人問津,結局相當淒涼。維梅爾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個孩子,其中8個尚未成年。因為負債纍纍,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請破產。次年,台夫特市議會(city council)處理了維梅爾的遺產,卡特琳娜繼承了19幅作品。

3.梵谷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資訊統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