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張鳳翼()字伯起,號靈虛,別署靈墟先生、冷然居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弟燕翼、獻翼並有才名,時人號為"三張"。嘉靖四十三年(1564)與燕翼皆中舉人。為人狂誕,擅作曲

張鳳翼 ?張鳳翼

張鳳翼()字伯起,號靈虛,別署靈墟先生、冷然居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弟燕翼、獻翼並有才名,時人號為"三張"。嘉靖四十三年(1564)與燕翼皆中舉人。為人狂誕,擅作曲。鳳翼所著戲曲,有傳奇《紅拂記》、《祝發記》、《竊符記》、《灌園記》《扊扅記》、《虎符記》(以上六種,合題《陽春集》)另據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著錄,尚有《平播記》、《蘆衣記》、《玉燕記》三種,均無傳本。《平播記》。詩文有《處實堂集》八卷,及《夢佔類考》、《海內名家工畫能事》、《文選纂注》、《四書句解》、《瑞蘭閣景行錄》、 《清河逸事》、《自訂年譜》、《國朝詩管花集》等;另有《敲月軒詞稿》,久已散佚。曾為《水滸傳》作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張鳳翼
  • 別名
    靈墟先生、冷然居士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
  • 出生日期
    1527年
 
  • 逝世日期
    1613年
  • 代表作品
    《紅拂記》
  • 伯起
  • 靈虛

折疊編輯本段寄情翰墨戲曲

,張鳳翼罷官後,杜門不出,賣字以自給,恥於以詩文翰墨交結權貴。張喜度曲,自朝至夕,嗚嗚不離口。他曾與其次子合演《琵琶記》,自飾蔡伯喈,其子飾趙五娘;雖觀者填門,而他竟毫不在意。晚年尤好撰樂府新聲,頗受人們喜愛。

折疊編輯本段著作

《張鳳翼戲曲集》包括張氏劇作五種,
(一)《紅拂記》
(二)《祝發記》
(三)《灌園記》
(四)《竊符記》
(五)《虎符記》
(六)附錄:《扊扅記》
三、戲曲五種的底本及其校勘所用的各本:
(一)《紅拂記》:以較為完善的明末吳興凌氏校刻朱墨套印《紅拂記》為底本,校以(1)明萬曆金陵繼志齋刻《重校紅拂記》,簡稱繼本;(2)明萬曆杭州容與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評紅拂記》,簡稱容本;(3)明萬曆蕭騰鴻刻《鼎鐫紅拂記》,簡稱蕭本 ;(4)明末汲古閣刻《紅拂記定本》,簡稱汲本;(5)民國初年貴池劉氏輯刻《暖紅室匯刻傳劇》本《張鳳翼蘇州石刻像陳眉公批評紅拂記》,簡稱暖本;(6)一九五四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一九三五年開明書店版校訂重印《六十種曲》本《紅拂記》,簡稱開本。凡六本相同,稱"各本"。張鳳翼蘇州石刻像
(二)《祝發記》:以現存最早的明萬曆金陵富春堂刻《新刻出像音注點板徐孝克孝義祝髪記》為底本,校以明萬曆金陵繼志齋刻《重校孝義祝髪記》,簡稱繼本。
(三)《灌園記》:以現存最早的明萬曆金陵富春堂刻《新刊音注出像齋世子灌園記》為底本,校以(1)明末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本《灌園記》,簡稱汲本;(2)一九五四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一九三五年開明書店版校訂重印《六十種曲》本《灌園記》,簡稱開本。
(四)《竊符記》:國內流傳的系清鈔本,明刊環翠堂刻本在法國,未見,此用一九八二年(昭和五十七年)日本思文閣出版的《中國戲曲善本三種》中影印的神田喜一郎所藏明萬曆金陵繼志齋刻《重校竊符記》為底本。該版本系現存最早的版本,在國內首次校點出版。
(五)《虎符記》:因流傳的均係清鈔本,故僅據明萬曆金陵富春堂刻《新刻出像音注花將軍虎符記》校點。
(六)《扊扅記》:據《羣音類選》本《扊扅記》散出曲文校點。
四、本集系現存張鳳翼劇作的校點本,力求保持原貌,以供研究者參考,故對其中明顯表現歷史局限性的詞句,亦不作刪節。校勘以有​​助於文字的瞭解,或有參考價值者為限,著重改正底本文字的訛脫、衍、舛。故正俗字、古今字、同義字等,不盡出校。
五、凡底本文字與別本相近或間有差異文字均可講通者,別本文字較優者酌情出校。底本文字明顯錯誤又無別本參照者,迳改,出校說明。別本文字明顯屬訛、脫、衍、舛,而底本不誤者,一般不出校記。
六、所有校記均標明注碼,附於各出之後,以便參閱。
七、卷首附載的插圖和書影,皆從《古本戲曲叢刊》本和《中國戲曲善本三種》本中選出,使讀者對原書刊印格式窺豹一斑。

折疊編輯本段明史記載

張鳳翼,代州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廣寧兵備副使,憂歸。
天啟初,起右參政,飭遵化兵備。三年五月,遼東巡撫閻鳴泰罷,擢鳳翼右僉都御史代之。自王化貞棄廣寧後,關外八城盡空,樞輔孫承宗銳意修復,而版築未興。鳳翼聞命,疑承宗欲還朝,以遼事委之己,甚懼,即疏請專守關門。其座主葉向高、鄉人韓爌柄政,抑使弗上。既抵關,以八月出閱前屯、寧遠諸城,上疏極頌承宗經理功,且曰:"八城畚插,非一年可就之工;六載瘡痍,非一時可起之疾。今日議剿不能,言戰不得,計惟固守。當以山海為根基,寧遠為門戶,廣寧為哨探。"其意專主守關,與承宗異議。
趙率教駐前屯,墾田、練卒有成效。及袁崇煥滿桂守寧遠,關外規模略定。忽有傳中左所被兵者,永平吏民洶洶思竄,鳳翼心動,亟遣妻子西歸。承宗曰:"我不出關,人心不定。"遂於四年正月東行。鳳翼語人曰:"樞輔欲以寧前荒塞居我,是殺我也。國家即棄遼左,猶不失全盛,如大寧、河套,棄之何害?今舉世不欲复遼,彼一人獨欲复耶?"密令所知居言路者詆馬世龍貪婬及三大將建閫之非,以撼承宗。承宗不悅,舉其言入告。適鳳翼遭內艱,遂解去。承宗复上疏為世龍等辨,因詆鳳翼才鄙而怯,識暗而狡,工於趨利,巧於避患。廷議以既去不復問。
六年秋,起故官,巡撫保定。七年冬,薊遼總督劉詔,進鳳翼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代之。崇禎元年二月,御史寧光先劾鳳翼前撫保定,建魏忠賢生祠。鳳翼引罪乞罷,不許。未幾,謝病去。諸建 ​​祠者俱入逆案,鳳翼以邊臣故獲宥。
三年起故官,代劉策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既复遵、永四城,敘功,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世蔭錦衣僉事。鳳翼以西協單弱,條奏增良將、宿重兵、備火器、預軍儲、遠哨探數事,從之。已,复謝病去。久之,召為兵部尚書。
明年二月,召對平台,與吏部尚書李長庚同奉"為國任事,潔己率屬"之諭。尋以宣、大兵寡,上言:"國初額軍,宣府十五萬一千,今止六萬七千。大同十三萬五千,今止七萬五千。乞兩鎮各增募萬人,分營訓練。且月餉止給五錢,安能致赳桓之士,乞一人食二餉。"帝並從之。給事中周純修、御史葛徵奇等以兵事日棘,劾鳳翼溺職。鳳翼連疏乞休,皆不許。
七年以恢復登州功,加太子少保。七月,我大清西征插漢,師旋,入山西、大同、宣府境。帝怒守臣失機,下兵部論罪。部議巡撫戴君恩、胡沾恩、焦源清革職贖杖,總督張宗衡閒住。帝以為輕,責鳳翼對狀。於是總督、巡撫及三鎮總兵睦自強、​​曹文詔、張全昌俱遣戍,監視中官劉允中、劉文中、王坤亦充淨軍。時討賊總督陳奇瑜以招撫僨事,給事中顧國寶劾鳳翼舉用非人,帝亦不問。奇瑜既罷,即命三邊總督洪承疇兼督河南、山西、湖廣軍務,剿中原群盜。言官以承疇勢難兼顧,請別遣一人為總督,鳳翼不能決,既而承疇竟無功。及賊將南犯,請以江北巡撫楊一鵬鎮鳳陽,防護皇陵,溫體仁不聽,鳳翼亦不能再請。八年正月,賊果毀鳳陽皇陵。言官交章劾鳳翼,鳳翼亦自危,引罪乞罷。帝不許,令戴罪視事。
初,賊之犯江北也,給事中桐城孫晉以鄉里為憂。鳳翼曰:"公南人,何憂賊?賊起西北,不食稻米,賊馬不飼江南草。"聞者笑之。事益急,始令朱大典鎮鳳陽。尋推盧像升為總理, ​​與洪承疇分討南北賊,而賊已蔓延不可製矣。給事中劉昌劾鳳翼推總兵陳壯猷,納其重賄。鳳翼力辯,昌貶秩調外。
已而鳳翼言:"勦賊之役,原議集兵七萬二千,隨賊所向,以殄滅為期。督臣承疇以三萬人分佈豫、楚數千里,力薄,又久戍生疾,故尤世威、徐來朝俱潰。以二萬人散佈三秦千里內,勢分,又孤軍無援,故艾萬年曹文詔俱敗。今既益以祖寬、李重鎮、倪寵、牟文綬兵萬二千,又募楚兵七千,合九萬有奇,兵力厚矣。請以賊在關內者屬承疇,在關外者屬像升,倘賊盡出關,則承疇合剿於豫,盡入關,則像升合剿於秦。臣更有慮者,賊號三四十萬,更迭出犯,勢眾而力合;我零星四應,勢寡而力分。賊所至因糧於我,人皆宿飽;我所至樵蘇後爨,動輒呼庚。賊馬多行疾,一二日而十舍可至;我步多行緩,三日而重繭難馳。眾寡、飢飽、勞逸之勢,相懸如此,賊何日平。乞嚴敕督、理二臣,選將統軍,軍各一二萬人,俾前茅、後勁、中權聯絡相貫,然後可製賊而不為賊制。今賊大勢東行,北有黃河,南有長江,東有漕渠,彼無舟楫,豈能飛越?我兵從西北窮追,猶易為力。此防河扼險,目前要策,所當申飭者也。"帝稱善,命速行之。鳳翼自請督師討賊,帝優詔不允。
九年二月,給事中陳昌文上言:"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今既假督、理二臣以便宜,則行軍機要不當中製。若今日議不許斬級,明日又議必斬級,今日議徵兵援鳳,明日又議撤兵防河,心至無所適從。願樞臣自今凡可掣督、撫之肘者,俱寬之文法,俾得展佈可也。兵法:守敵所不攻,攻敵所不守,奇正錯出,滅賊何難。今不惟不能滅,乃今日破軍殺將,明日又陷邑殘州,止罪守令而不及巡撫,豈法之平?願樞臣自今凡可責諸撫之成者,勿寬文法,俾加磨礪可也。"帝納其言。
江北之賊,自滁州、歸德兩敗後,盡趨永寧、盧氏、內鄉、淅川大山中,關中賊亦由閿鄉、靈寶與之合。鳳翼請敕河南、鄖陽、陝西三巡撫各督將吏扼防,毋使軼出,四川、湖廣兩巡撫移師近界,聽援剿,而督、理二臣以大軍入山蹙之,且嚴遏米商通販,賊可盡殄。帝深然之,剋期五月蕩平,老師費財,督撫以下罪無赦。鳳翼雖建此策,像升所部多騎軍,不善入山,賊竟不能滅。
至七月,我大清兵自天壽山後入昌平,都城戒嚴。給事中王家彥以陵寢震驚,劾鳳翼坐視不救。鳳翼懼,自請督師。賜尚方劍,盡督諸鎮勤王兵。以左侍郎王業浩署部事,命中官羅維寧監督通、津、臨、德軍務,而宣大總督梁廷棟亦統兵入援。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戰,於是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定興諸縣及安州、定州相繼失守。言官劾疏五六上,鳳翼憂甚。
己巳之變,尚書王洽下獄死,复坐大辟。鳳翼知不免,日服大黃藥,病已殆,猶治軍書不休。至八月末,都城解嚴,鳳翼即以九月朔卒。已而議罪奪其官。十一年七月,論前剿寇功,有詔敘复。
帝在位十七年間,易中樞十四人,皆不久獲罪。鳳翼善溫體仁,獨居位五載。其督師也,意圖逭責,乃竟以畏法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