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慶日 | |
---|---|
「雙十」標誌,為國慶慶祝期間常見的象徵圖案
| |
別名 | 雙十節、雙十國慶、辛亥革命紀念日 |
參與者 | 中華民國 |
類型 | 國慶日、紀念日、國定假日 |
意義 | 紀念武昌起義爆發,成為中華民國建立的開端 |
活動 | 國慶慶祝大會、文化展演活動、煙火表演 |
日期 | 10月10日 |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1],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等,訂於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為「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擔任總統時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沿革[編輯]
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時為農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並且成為清朝末年以來第一個成功的共和革命起事。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陸續響應革命運動宣布脫離清朝獨立,至陽曆12月時,全中國22個省中已有13個省由革命黨人掌握。經過籌備與選舉後,獨立各省在南京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孫文在南京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隔日宣布改元民國、改採陽曆曆法,定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這些象徵著中華民國的正式建立。
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一度陷入南京的臨時政府、與北京的清廷南北分治的局面。雙方經過議和後,清廷於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即1912年2月12日)頒布《退位詔書》,中國從原本的南北分治再度歸於統一,清朝的統治也正式告終,中國歷史邁入民國與共和政體的新時代。
由於武昌起義對中華民國的建立起了最關鍵的作用,北遷北京後的臨時政府在1912年9月28日通過臨時參議院的決議,將武昌起義的爆發日——陽曆10月10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2]。而中華民國真正建立的日期——陽曆1月1日(元旦),則在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定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3][4][5]。
國慶慶祝活動[編輯]
國慶閱兵[編輯]
雙十國慶自辛亥革命以來幾乎年年都有慶祝國慶日的活動。在北洋時期和在國民政府南京時期都有盛典。1936年在南京雙十國慶日慶典,除了有京劇表演外,亦有10,000名中國童軍參加表演,之後進行閱兵典禮.穿著整齊的部隊踢著正步,緊跟在後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德式武器,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最盛大的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0月10日舉行在臺灣的首次公開閱兵,並由東南軍政長官陳誠擔任大閱官(即「閱兵首長」)。總統蔣中正復行視事後,於1951年雙十節亦舉行慶祝建國四十週年閱兵,此後至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之間,原則上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此外,1958年發生八二三砲戰、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1962年面臨解放軍持續武力威脅 行政院於該年9月13日第七八一次院會決定暫停舉行國慶閱兵,總計此期間共有三度停止閱兵,其餘均年年舉行。
而1964年的國慶閱兵,由於參與空中分列式的戰鬥機飛行高度過低,發生中國廣播公司發射電塔扯落戰鬥機副油箱的意外,導致油箱墜落中央氣象局前砸死三位民眾(包含一位氣象局員工、一位路過婦人與嬰兒)。另兩架F-104軍機受命察看事故戰機的受損狀況,不慎距離過近發生擦撞,墜毀於臺灣臺北縣土城市山區(今新北市土城區山區),造成王乾宗與林鶴聲兩位飛行軍官因公殉職。此後取消年年公開閱兵的傳統。
1975年恢復國慶閱兵後,僅在新任總統就職當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才會舉行國慶閱兵典禮。不過在1991年以後,由於自由主義者的反對、政治的民主化而廢除。陳水扁就任總統時,在就職第一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均未舉行傳統閱兵,僅於2007年舉行名為「同慶操演」的非傳統式閱兵,而以國防展演的方式呈現。馬英九就任總統後,首次舉行閱兵是2011年,即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慶典。
[隱藏]閱兵年份 | 國慶 | 演習代號 | 大閱官 | 閱兵指揮官 | 受校部隊 總人數 | 分列式 方陣人數 | 備註 |
---|---|---|---|---|---|---|---|
2011年 | 一百年 | 國防展演 | 總統馬英九 | 朱玉書 | 馬英九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並慶祝建國一百週年。[6][7] (以國防展演呈現,非傳統式閱兵) | ||
2007年 | 九十六年 | 同慶操演 | 總統陳水扁 | 吳斯懷 | 約3000人 | 無 | 陳水扁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以國防展演呈現,非傳統式閱兵) |
1991年 | 八十年 | 華統演習 | 總統李登輝 | 羅文山 | 12566人 | 24×18 432人 | 慶祝建國八十週年[8][9][10][11]。 |
1988年 | 七十七年 | 光武演習 | 總統李登輝 | 陳廷寵 | 13166人 | 24×18 432人 | 李登輝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
1981年 | 七十年 | 漢武演習 | 總統蔣經國 | 許歷農 | 11966人 | 14×10 140人 | 慶祝建國七十週年。 |
1978年 | 六十七年 | 漢威演習 | 總統蔣經國 | 蔣仲苓 | 14×10 140人 | 蔣經國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 |
1975年 | 六十四年 | 大漢演習 | 總統嚴家淦 | 張家俊 | 14×10 140人 | 恢復閱兵。 嚴家淦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 |
1964年 | 五十三年 | 興漢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郝柏村 | 參與空中分列式的兩架F-104軍機擦撞墜毀, 王乾宗與林鶴聲兩位飛官殉職。此後取消年年閱兵的傳統。 | ||
1963年 | 五十二年 | 復漢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袁國徵 | 15370人 | ||
1961年 | 五十年 | 復興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鄭為元 | 慶祝建國五十週年。 | ||
1960年 | 四十九年 | 鼎興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朱元琮 | |||
1957年 | 四十六年 | 中興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胡炘 | 12000人 | ||
1956年 | 四十五年 | 光復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劉鼎漢 | 21500人 | ||
1955年 | 四十四年 | 光華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鄭為元 | |||
1954年 | 四十三年 | 無代號 | 總統蔣中正 | 徐汝誠 | 因九三砲戰爆發,徵調軍機協防臺海,取消空中分列式。 | ||
1953年 | 四十二年 | 無代號 | 總統蔣中正 | 周雨寰 | 19000人 | ||
1952年 | 四十一年 | 復華演習 | 總統蔣中正 | 唐守治 | 10046人 | ||
1951年 | 四十年 | 無代號 | 總統蔣中正 | 艾靉 | 慶祝建國四十週年。 | ||
1949年 | 三十八年 | 無代號 | 東南軍政長官陳誠 | 不詳 | 國軍首度在台灣舉行公開閱兵。 |
國慶煙火[編輯]
1953年,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舉辦國慶煙火活動,原本決定用信號彈發射,後來逐漸改進,施放單位為中華民國國軍聯合後勤司令部(聯勤),事實上,施放時間除了雙十國慶日也包含前總統蔣中正生日之所謂「蔣總統誕辰」國定例假日;1975年蔣中正去世後,該煙火活動則專門於國慶日施放,因此被稱為國慶煙火。
1960年代,因應國慶煙火施放規模擴大,除了將施放地點由總統府改為淡水河河畔外,製作施放煙火單位則專責由聯勤轄下、位於台北市市郊的國軍四四兵工廠(今國軍二〇六兵工廠;現址為信義計畫區)負責,1984年,因應機關組織改革,煙火製造與施放改由聯勤兩不同單位負責,數年後則又轉交軍備局統籌。
民間自辦慶祝活動舉例[編輯]
臺灣有張老旺每年自辦國慶升旗活動。七十二歲的張老旺是滇緬孤軍後裔,父親是孤軍大隊長,他九歲就跟著父親打游擊,山區物資匱乏,母親找來藍、白、紅三色布料,縫製出一面國旗激勵士氣。這支孤軍奮戰到最後只剩卅人,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由政府接來台灣定居。十八年前,張老旺的父親過世,他整理遺物時,在箱底找到母親當年幫孤軍縫製的那面國旗,國旗上還染著乾涸的血漬,從那年開始,年年辦國慶升旗,希望大家珍愛國旗[12]。
世界各地的慶祝活動[編輯]
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雖然未明文禁止相關活動,但街上掛出的相關橫額、旗幟等曾被警方以「佔用政府空間」為由拆除[14]。相關單位在籌辦慶祝活動時會與當局有一定的「政治默契」,多會選擇以私人地方(例屯門中山公園)或場合形式舉行,免除香港特區政府的尷尬。
其他[編輯]
建國一百年[編輯]
2011年是武昌起義一百年,也是中華民國開國一百年。從2009年10月10日起由時任副總統蕭萬長為首組成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負責國慶百年的相關慶祝事宜;2010年10月10日起到2011年10月10日,有長達一年時間的慶祝活動。
- 預計在百年國慶主軸將圍繞著「民國百年,民主台灣」為核心概念。
- 2011年推出的搖滾音樂劇《夢想家》,由當時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表演工作坊製作,主要製作人為賴聲川,於2011年10月10日(國慶日)、10月11日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演出兩個場次,耗資新台幣二億一千五百萬。由於費用過於高昂、帳目不清、缺乏藝術價值、意識型態違背臺灣主流,引發台灣社會內部許多的討論,也成為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議題之一,時任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盛治仁也為此事辭職下臺。
- 2011年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活動中,國慶大會活動主題為「榮耀百年齊心力,開創台灣新願景」,尤其是擴大國防展演,成為注目的焦點。總統馬英九在建國百年國慶以「百年奮鬥、民主台灣」為題的演說時表示,對這個國家、對這塊土地,「我懷著深深感恩的心情,我願意奉獻此生一切,努力建設台灣,讓他成為自由繁榮的樂土」。馬英九總統並以國、台、客語三聲帶說,「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現場響起如雷掌聲,最後率領全場高呼口號,「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15][16]。
江國慶日[編輯]
因生於民國64年(1975年)10月10日而被父母取名為「國慶」的江國慶於服役時遭軍方施壓錯殺,「江國慶案」因而成了臺灣人權史上最戲劇化的重大汙點之一。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人權團體與江國慶家屬持續要求國家機器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追究違法失職的陳肇敏等軍官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並在國慶日於自由廣場前引領群眾參加「雙十紀念江國慶 默哀10分10秒」的「江國慶日要究責」活動。[17][18]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編輯]
武昌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共和的開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君主專制制度,亦是民族主義革命的發揚,極具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仍會在10月10日當日紀念辛亥革命,並在天安門廣場集會以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畫像亦會擺放,因為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稱之爲中華民族革命的先行者[19]。中國民間部分人士亦會紀念辛亥革命和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