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醫院”最早源於戰國

醫院”最早源於戰國
中國早期醫院的萌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已有了“疾館”、“病坊”等醫療機構。
據《漢書》記載,公元2年左右,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平帝劉衍下詔在地方上建造房屋,裡面放置藥品,並配置醫生,此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公立的臨時醫院。公元162年,漢中郎將皇甫規在軍中置辦醫院,把生病的士卒集中到一起給予治療,這個機構被稱為“庵廬”,相當於現在的野戰醫院。到了隋唐五代,具有一定的收容能力,並且具有相應管理制度的醫院已初步形成。
宋朝在醫院建設上出現了一個大發展的新局面。宋朝政府建立、健全了管理機構,從中央到地方縣一級都設有專門官員,嚴格管理制度,按病分室,強化了病房管理。與醫院息息相關的醫學教育、藥政管理、各種醫書的編修出版等也隨之興旺起來。據史料記載,在南宋理宗寶慶(1225—1227年)年間,“醫院”作為療疾機構的名稱已逐漸出現。現保存在蘇州的宋朝石刻《平匯圖》中,就有一古式房屋圖樣,上鏤“醫院”二字。
明清兩代出現的“太醫院”,設院使、院判、御醫吏目、醫士、醫員等職別,其作用主要是為皇室以及衛生管理機構服務。至於下屬的醫院,仍稱“病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