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肅慎亦稱息慎、稷慎,其先為玄夷,夏、商時期生活在黑水(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帶一個古老部族

肅慎[ 編輯]

肅慎,亦稱息慎稷慎,其先為玄夷時期生活在黑水(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帶一個古老部族。肅慎、濊貊東胡被稱為古東北三大民族。古籍中把「肅慎」部落領地稱為「肅慎國」,與中國中原王朝有往來;歷史學家多認為時「挹婁」、「勿吉」、「靺鞨」 、「女真」等部落均和「肅慎」有淵源。另一說法是的時代已經有他們,生活在山東一帶,向舜朝貢,後受西周壓力北遷。戰國秦漢時稱真番,北齊恢復原名,漢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與他們有關。成為後來的女真人與諸申。
但近來有少數學者(如徐松石著"日本民族淵源")認為,實質上的通古斯民族此時尚在蒙古高原東北部,尚未從其他阿爾泰民族的共同始祖民族(群體)中分化出來。勿吉與肅慎,挹婁是同種異族,婚喪習俗不同,而不是同一民族不同時代不同稱呼。透過古音來看,肅慎的上古發音應為/siukdins/,與女真的/dʒuʃən//ʐuʂən//ʑuʃən/等發音不甚相近。又考察到中原群體在周民族東遷以前,民族成分中大部分體質與今楚科奇地區極為相似,由此可推論,楚科奇所屬的古亞洲民族在秦漢,乃至週前應該都居於中原北部及黑龍江流域以南,包括吉利雅克、科里亞克、尼夫赫及伊捷緬爾族。後來,由於周民族東遷所帶動的移民潮將原阿爾泰民族帶往蒙古高原東北部,自此,原通古斯族便不斷往東遷移,同時也將古亞洲族切開,並且往其他方向移動,如楚科奇進入亞洲環境惡劣的最東隅。而原本​​居於長白山北邊的古亞洲民族則進入朝鮮半島,並與半島南方的南島人逐漸通婚,形成今日之朝鮮族(見凌純聲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如上述情況,認為肅慎所指可能為今日的楚科奇(Chukchee)。而挹婁則指吉利雅克。
真正的通古斯應是勿吉、靺鞨,該名稱被認為與今日之烏德海(Udege)族之族名同源,而該族又處於南北通古斯之交界,以"勿吉"一名的古音/ mudged//vudged/及"靺鞨"/modged/(唐初本寫作靺羯/ㄐㄧㄝˊ/,後改作靺鞨。故本應讀作/ㄇㄛˋㄐㄧㄝˊ/,而非今日之官方讀音/ㄇㄛˋㄏㄜˊ/)來看,通古斯民族應於隋唐前遷徙至今日的黑龍江流域並且定居,並自此開始分化出南北通古斯(見胡增益著"鄂倫春語研究")。
公元前1世紀東夷諸國粛慎位置。

解釋和古籍記載[ 編輯]

  • 辭海》的解釋:「古肅慎地,夫餘地,渤海地,上京東京道上京咸平路遼陽行中書省女真地,領於奴兒幹都司,初為吉林將軍轄區」。
  • 《尚書》: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
  • 晉書 ·四夷傳》「……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咸山北。」《通典》中有:「挹婁即古肅慎,其國在不咸山北。」
  • 山海經 ·大荒北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 史記 ·孔子世家》:「……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尺有咫。陳泯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方職,使無忘服。故分陳以肅慎矢。』試求之故府,果得之。孔子三歲,會爭強,更伐陳,及,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於是孔子去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