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易學名家江慎修故事二則
【三杯酒兩饅頭】微
江慎修是清代康熙時期的易學大家,安徽歙縣人。他從小就喜歡鑽研經書,尤其精通卜筮之學,著有《周易釋義》十六卷流傳於世。
傳說江慎修早年間在鄉里某個地主家做教書先生的時候,平日總是在書房中正襟危坐,讀書撰文,也不喜歡和人多應酬。生活中整天把“定數”二字當成口頭禪掛在嘴上。每當別人就某些問題詢問他的時候,江慎修總是不置可否,一概以“定數”二字作為回答,時間一長東家就嫌江慎修迂腐,怕誤了孩子的前程,三年期滿的時候找了個託辭就把他給辭退了,江慎修卻不在意,欣然離去
第二年九九重陽,地主在家大宴賓客,江慎修恰巧從門前經過,地主看見了就一把拽住他熱情的邀他入席,江慎修也不客氣,大搖大擺的坐到席邊,吃了兩個饅頭,喝了三杯酒,就起身告辭。富人說:“哪有這樣的?” 一再挽留他多喝幾杯,慎修說:“這是定數。” 大家一聽頓時哄堂大笑,說他老脾氣又犯了。
慎慘也不說話,拉著大家來到自己在地主家曾經住過的那間書房,從壁廚底下摸出一張寸許的紙條來,只見上提了一首詩:”
三年賓主歡,
一日遽分手。
尚有未了緣,
明年九月九。
邀我賞芙萸,
酌我三杯酒。
數定且歸休,
只啖兩饅頭”。
大家看畢都嘖嘖稱奇
【三杯酒兩饅頭】微
江慎修是清代康熙時期的易學大家,安徽歙縣人。他從小就喜歡鑽研經書,尤其精通卜筮之學,著有《周易釋義》十六卷流傳於世。
傳說江慎修早年間在鄉里某個地主家做教書先生的時候,平日總是在書房中正襟危坐,讀書撰文,也不喜歡和人多應酬。生活中整天把“定數”二字當成口頭禪掛在嘴上。每當別人就某些問題詢問他的時候,江慎修總是不置可否,一概以“定數”二字作為回答,時間一長東家就嫌江慎修迂腐,怕誤了孩子的前程,三年期滿的時候找了個託辭就把他給辭退了,江慎修卻不在意,欣然離去
第二年九九重陽,地主在家大宴賓客,江慎修恰巧從門前經過,地主看見了就一把拽住他熱情的邀他入席,江慎修也不客氣,大搖大擺的坐到席邊,吃了兩個饅頭,喝了三杯酒,就起身告辭。富人說:“哪有這樣的?” 一再挽留他多喝幾杯,慎修說:“這是定數。” 大家一聽頓時哄堂大笑,說他老脾氣又犯了。
慎慘也不說話,拉著大家來到自己在地主家曾經住過的那間書房,從壁廚底下摸出一張寸許的紙條來,只見上提了一首詩:”
三年賓主歡,
一日遽分手。
尚有未了緣,
明年九月九。
邀我賞芙萸,
酌我三杯酒。
數定且歸休,
只啖兩饅頭”。
大家看畢都嘖嘖稱奇
江永
(1681-1762)清經學家、音韻學家。字慎修,婺源(今屬江西)人。通《三禮》,曉樂律。所著有《周禮疑義舉要》、《禮書綱目》、《律呂闡微》等,均為闡釋經學之作。其學以考據見長,開皖派經學研究的風氣。又精於音理,注重審音,所著《古韻標準》,定古韻為十三部。又著有《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論述等韻學及韻書中分韻的原理。
江永(1681-1762)清朝音韻學家。字慎修,安徽婺源人。年二十一,為縣學生。三十四,補廩膳生。六十二歲成歲貢生。好學深思,博通古今,專心《十三經註流》,長於步算、鐘律、聲韻,尤深於《三禮》及天文、地理之學。嘗偕友人入都,時開三禮館,總裁方苞以經術自命,舉冠禮婚禮數條為難。江永從容詳對,方苞為折服。沒後,朱筠督學安徽,重其學,以江永從祀朱子於紫陽書院。著述甚富,“其言深博無涯涘,昭晰群疑,發揮巨典,探聖賢之秘,而參天地人之奧”(馬其昶《皖志列傳稿》)。通詞曲,其論黃鐘之宮,頗有新見。著有《周禮疑義舉要》七卷、《儀禮釋宮增註》一卷、《禮記訓義釋言》八卷、《深衣考誤》一卷、《禮書綱目》八十五卷、《儀禮釋例》一卷、《春秋地理考實》四卷、《群經補義》五卷、《鄉黨圖考》十卷、《律呂新論》二卷、《古韻標準》四卷、《四聲切韻表》一卷、《考訂朱子世家》一卷、《近思錄集注》十四卷、《算學》八卷《續》一卷,《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另有《律呂闡微》十卷、《讀書隨筆》十二卷、《音學辨微》一卷、《河洛精蘊》九卷、《推步法解》五卷及《七政衍》 、《金水二星發微》、《冬至權度恆氣注歷辨》、《歲實消長辨》、《歷學補論》、《中西合法擬草》各一卷。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二、《清史列傳》卷六八《儒林傳下》一、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戴震《江先生永事略狀》 、錢大昕《江先生傳》、王昶《江慎修先生墓誌銘》、江錦波、王世重《江慎修先生年譜》。
江永(1681-1762)清朝音韻學家。字慎修,安徽婺源人。年二十一,為縣學生。三十四,補廩膳生。六十二歲成歲貢生。好學深思,博通古今,專心《十三經註流》,長於步算、鐘律、聲韻,尤深於《三禮》及天文、地理之學。嘗偕友人入都,時開三禮館,總裁方苞以經術自命,舉冠禮婚禮數條為難。江永從容詳對,方苞為折服。沒後,朱筠督學安徽,重其學,以江永從祀朱子於紫陽書院。著述甚富,“其言深博無涯涘,昭晰群疑,發揮巨典,探聖賢之秘,而參天地人之奧”(馬其昶《皖志列傳稿》)。通詞曲,其論黃鐘之宮,頗有新見。著有《周禮疑義舉要》七卷、《儀禮釋宮增註》一卷、《禮記訓義釋言》八卷、《深衣考誤》一卷、《禮書綱目》八十五卷、《儀禮釋例》一卷、《春秋地理考實》四卷、《群經補義》五卷、《鄉黨圖考》十卷、《律呂新論》二卷、《古韻標準》四卷、《四聲切韻表》一卷、《考訂朱子世家》一卷、《近思錄集注》十四卷、《算學》八卷《續》一卷,《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另有《律呂闡微》十卷、《讀書隨筆》十二卷、《音學辨微》一卷、《河洛精蘊》九卷、《推步法解》五卷及《七政衍》 、《金水二星發微》、《冬至權度恆氣注歷辨》、《歲實消長辨》、《歷學補論》、《中西合法擬草》各一卷。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二、《清史列傳》卷六八《儒林傳下》一、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戴震《江先生永事略狀》 、錢大昕《江先生傳》、王昶《江慎修先生墓誌銘》、江錦波、王世重《江慎修先生年譜》。
個人成就
江永治學特點突出表現為“經世致用”。“經世致用”在學術上即如實地把握研究對象,科學地探求真理,使其為世所用。他受顧炎武 “凡文之不關六經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思想的影響
努力從古書中尋求對現實有用的東西,以所學所識於世有所裨益。在治學之道上,江永要求做到“博”、“精”、“新”。所謂“博”,就是要“博通古今”,要“廣摭博討”、“蒐集散見”。所謂“精”,就是要“精深研究”,以“窮其理”而“辨其微”。所謂“新”,就在於“有所創新”,切忌“固守前人之見”而“止步不前”。在具體方法上,他提倡“比勘”,就是要“善排比”、“勤考釋”、“重辨微”,只有這樣,才能“比之細”、“考之詳”、“釋之精”、“辨之深”。生平致力經學、音韻學和理學。他通《三禮》,所著有《周禮疑義舉要》、《禮書綱目》、《律呂闡微》等,均為闡釋經學之作。其學以考據見長,開皖派經學研究的風氣。又精於音理,注重審音。所注疏的《十三經》,對“三禮”周禮、儀禮和禮記)精思博考,發現前人所未發現之處。乾隆初,儒臣篡修《三禮疏》,禮部取江永所著《禮經綱目》考訂,並請江永赴京答解疑義。他長於比勘,所著《古韻標準》一書,對研究中國古韻有重要創見。其所著《古韻標準》定古韻為十三部,又著有《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論述等韻學及韻書中分韻的原理。他精通中西曆算,更服承朱熹之學,取陽儒陰釋各家之說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讓”為先。
努力從古書中尋求對現實有用的東西,以所學所識於世有所裨益。在治學之道上,江永要求做到“博”、“精”、“新”。所謂“博”,就是要“博通古今”,要“廣摭博討”、“蒐集散見”。所謂“精”,就是要“精深研究”,以“窮其理”而“辨其微”。所謂“新”,就在於“有所創新”,切忌“固守前人之見”而“止步不前”。在具體方法上,他提倡“比勘”,就是要“善排比”、“勤考釋”、“重辨微”,只有這樣,才能“比之細”、“考之詳”、“釋之精”、“辨之深”。生平致力經學、音韻學和理學。他通《三禮》,所著有《周禮疑義舉要》、《禮書綱目》、《律呂闡微》等,均為闡釋經學之作。其學以考據見長,開皖派經學研究的風氣。又精於音理,注重審音。所注疏的《十三經》,對“三禮”周禮、儀禮和禮記)精思博考,發現前人所未發現之處。乾隆初,儒臣篡修《三禮疏》,禮部取江永所著《禮經綱目》考訂,並請江永赴京答解疑義。他長於比勘,所著《古韻標準》一書,對研究中國古韻有重要創見。其所著《古韻標準》定古韻為十三部,又著有《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論述等韻學及韻書中分韻的原理。他精通中西曆算,更服承朱熹之學,取陽儒陰釋各家之說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讓”為先。
江永 |
三杯酒兩饅頭 江永曾在鄉里某富戶做教書先生,平日書房危坐,讀書撰文,喜怒不行於色,起居,飲食皆說定數,常掛嘴邊,富戶漸厭之,藉故辭退,修不在意,欣然而逸。次年重陽節,富人大宴賓客,修恰過其門,富人邀之,修說“此是定數也”,富人大笑,說他又犯病了,修不言,拉富人入書房,從櫃底拿出一寸許紙條,上有詩一首“ 三年賓主歡,一日遽分手,尚有未了緣,明年九月九,邀我賞茱萸,酌我三杯酒,數定且歸休,口啖兩饅頭”。
會逛街的石頭 江永平日少與人交往。唯和同村程翁關係密切,程翁精於奇門術。一天,二人在酒館喝酒,深夜醉歸。半路上,程翁發話:“今晚月色優美,你我何不乘興入城一遊?”修面帶難色說:“夜已二更,還有十多里路,一去恐怕今晚難回” 。程翁順手一指路旁一塊石頭說:“此石今晚也要進城,難道你我還不如石頭走得快嗎?”,永聞言笑著說:“的確如此,不過石頭明天中午才能返回。”此時正好有個走夜路的人聽到二人對話,十分好奇,心想:“難道石頭還會走路嗎?”等江程二人走後,就守在石頭旁想看個究竟。過了一會,看見一個擔酒人走來,擔子前重後輕,行走不便,見路旁有一石頭,就停下搬上擔子輕的一邊,挑著石頭進城去了。第二天中午,挑酒人返回,果然又將該石頭擔了回來,丟棄在原處。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令眾人驚詫不巳,都疑江程二人為活神仙。
提攜後進 江永的同鄉有一名叫戴正的年青人,才華出眾,聰穎敏捷,讀書過目不忘。他聽說修如此神算,十分仰慕,跑到江家想投門拜師。恰遇江永不在家,等候之時,讀起了江永的易學藏書,江永三天未歸,戴也只好在修家讀了三天書,江永回時,戴見恭敬地行拜師禮,江永也不推辭,詢問其讀書結果,戴說:“已爛熟於胸!”,江永又問:“會運用嗎?”戴說:“還未嘗試”。一天,師徒二人田壟散步,見一黃牛與黑牛抵角相鬥,江永問:“哪頭牛會勝?”,戴說:“黃為土,黑為水,土當克水,黃牛應勝。”江永說:“非也,此時時令為初冬,今天日干支是壬子,水旺土衰。當黑牛勝”,不久,果然黑牛勝了黃牛。江永對戴說:“學易不能拘泥一格,貴在融會與變通,這樣才能通達自然造化之玄機”,戴聞之,當下大悟。此後學業見長,名聲在外,巳盛於老師。雍正初年,有大臣薦修入朝,世宗下旨召見,提問試之,江永跪於庭,戰栗不已 ,口不能言。大臣忙又向世宗推薦戴正,戴卻口若懸河,評古論今,談天說地,頭頭是道。世宗聞之大悅,問戴道:“你與師相比。誰才更高?”戴說:“不能與師相比”。世宗又說:“你老師才能如高於你,為何卻不能回答我提的問題?”戴說:“老師年事巳高,耳力不濟,如論真學,實勝小臣萬倍”,世宗對戴正謙讓態度大為讚賞,御筆一揮賜,封戴為翰林學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