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中國國畫

中國國畫


國畫即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編輯摘要

中國國畫- 國畫簡介

    國畫中國畫,簡稱“ 國畫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國畫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幹、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捲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

中國國畫- 風格流派

(1)六朝三傑

    六朝三傑 :是指在中國繪畫史上指六朝時期畫家。顧愷之張僧繇,南朝梁時人。對繪畫有獨特創造,畫山水不以筆墨勾勒,史稱“沒骨山水”,自成一家。陸探微南宋時人。有名於時。其用筆有“連綿不斷“的特點,稱為“一筆劃”。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長,時人稱六朝三傑。明楊填畫品》中加畫家吳近子稱為“畫家四祖”。

(2)五代四家

    五代四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 .簡稱:荊、關、董、巨。他們的畫風,從唐朝以來,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成為“唐風”至“宋格”的一大橋樑。明王世貞說:“山水至二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二李係指李思訓父子)。五代四大家之特色;荊浩之畫雄偉、深厚、峻拔、堅凝;關同之畫雄偉、堅定、峭壁茂密;董源之畫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巨然之畫趨於莊重樸實而沉靜。    

(3)北宋三大家

    北宋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元湯曾說:“六朝至唐初,畫者雖多,筆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維、張、畢宏、鄭虔之徒出其不意,深造其理。五代荊、關,又別出新意,一洗前習。迨於宋朝董源、李成、范寬三大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格法始備。”他們確是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為完善了中國山水畫、面貌。三大家之特點:董源之畫除部分作品雄偉、嶄絕崢嶸之勢外,大多趨於平淡、天真、樸茂靜穆;范寬有堅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李成之畫挺拔雄奇,富有變化,惜墨始金,別具一格。    

(4)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亦稱“南宋四家”簡稱:“李、劉、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劉、馬、夏繼承發展李唐的畫法,成為南宋畫院的主 ​​流。他們四家的風格特點是:李唐之畫剛勁犀利,氣魄雄偉;劉松年之畫受李唐影響,而又工整方面更為突出。馬遠、夏娃師李唐筆直法剛勁簡括,水墨淋漓,構圖書館多向特寫。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其畫風對明代的浙派和院體山水畫有較大的影響。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以後四大家也。”張醜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 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

(5)元四家

   元四家:指中國畫上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位元代畫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潔淡逸”山水畫風。強調水墨畫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處於一個時代,年齡相近,他們的風格和特點:黃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華滋;王蒙是畫山水多至數十得,樹木不下數十種,千巖萬壑,迦環重迭;吳鎮山水蒼茫沉鬱;倪瓚山水,所謂“天真幽淡,蕭殺寂寞”,具有一種荒涼空寂、疏簡消沉的趣味。  

(6)明四家

    明四家(吳門四家):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長畫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畫的傳統;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長,他們南宋院體為法;仇英以人工筆人物、青綠山水見稱。四人各有所長,先後齊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師承關係外,唐寅、仇英各有內格。因此“吳門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風格的大家,兩並非一個畫派之稱。     

(7)浙派三大家

    浙派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戴進吳偉藍瑛三位明代畫家。是明初繪畫派制之一。其代表人物戴進,上承南宋院體畫家李唐、馬遠、夏娃等畫風,善畫山水,跡工人物、花卉。因戴進中浙江人,故稱這一畫派為“浙派”。吳偉亦工山水,為“浙派”的盟主,用筆雄健豪放,縱橫自如。明末藍瑛為浙派殿軍,擅長畫山水,花卉,初年秀潤,晚年筆力蒼勁,學者甚眾。

(8)四大名僧

    四大名僧:在中國畫史上稱“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個出家為僧的畫家。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和浙江弘仁)。四人都擅長山水畫,各有風格。他們都竭力發揮其創造性,反對摹古,取得創新成就,其特點:石濤之畫,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畫,簡略精練;髡殘之畫,蒼左淳雅;弘仁之畫,高簡幽疏。都自具風裁。他們的畫風對後來的“揚州八怪”有較大的影響直到近代的吳昌顧、齊白石等畫家。    

(9)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

    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國畫史上指王時敏(煙客)、王鑑(元照)、王翬(石谷)、王原祁(麓台)、以及吳歷(漁山)、惲壽平(惲南田)。尤其以“四王”的畫風,稱盛於清代於畫壇。同時,他們都是宮廷畫家,提倡師法左人。王時敏為清代畫壇之首,王翬是他的學生,王鑑和王時敏是同鄉,並屬親族。王原祁是王時敏之孫。康熙九年進士,曾供奉內廷,充當畫譜總裁宮。這“四五”提倡摹古,筆法超凡,功力極深。吳歷和王翬同學於王時敏之下,工詩善畫,氣韻高雅。惲壽平原善畫山水,後見王翬作品,自感不能駕王翬之上,而棄山水專攻花卉畫。別開生面,名盛一時。他們的畫風一直持續到清末。乃至在國初年間。

(10)新安四安

    新安四安:在中國畫史上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弘仁四人。稱“新安派”。是明末清初山水畫流派之一。以安徽歙縣人弘仁(漸江)、休寧人查士標、汪之瑞和孫逸為代表。因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夥縣一帶古屬新安郡,故被稱為“ 新安四家 ”。弘仁之畫,蕭疏高簡;查士標之畫,用筆爽利,氣韻荒寒;孫逸之畫,閒雅軒暢,蔚然天成;汪之瑞之畫,落筆如風雨,四家之畫各具特色。

(11)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  :在中國畫史上指龔賢樊圻高岑鄒吉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八人。他們從事繪畫藝術活動的時間主要在明末天啟、崇禎到清初康熙年間,是生產或寄居在金陵的八位畫家。他們的特點:不愛摹古之風的影響,且能人人生活經歷和大自然環境中得到啟示,作品的寫實性較強,有著不同程度的創造。他們的畫法主要是繼承五代、兩宋時期的傳統。並有所發展和變化。他們大都隱居不仕,往來於江淮之間,以賣畫為生。他們又常常聚一在起,以詩文書畫相與酬唱。

(12)楊州八怪

    楊州八怪:在中國畫史上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八人。因其藝術活動多在楊州,故有“楊州八怪”之稱。在中國繪畫史著述上不同的版本所指八人略有不同。但就其繪畫藝術的特點論述基本一致,“楊州八怪”的特點,在於繼承宋、元以來,特別是明代徐渭、陳淳和明末清初的石濤、八大山人等寫意的傳統,擺脫了畫壇上保守派格遵清規戒律的影響,高度發揮了即景寫生,即景抒情的創造意志。他們又都擅長書法、文學、印章。因之形成詩、書、畫綜合藝術的整體,人稱“三絕”,為繪畫藝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    

(13)清末三大家

    清末三大家:在中國畫我指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三人。清代的花鳥畫、從乾隆以後,日趨衰退。在技法上尚能稱雄的有任任年、長干勾勒、師古而能創新意。吳昌碩、趙之謙別開近代繪畫的新局面,他們致力以金石篆籀入畫,又善詩工書,別開蹊徑。   

(14)米派山水

    清末三大家:宋代山水畫流派之一。米(古代著名書法家)所創,其子米友仁又加以繼承發展,其特點在於用水墨點染的方法,描繪煙雲掩映的山川景色,自稱“墨戲”,世稱米氏雲山”,或稱“米家山水”。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繪之畫.畫史上也稱“大米”“小米”,或曰“二米”。米芾嘗與李公麟論古今山水,少有出塵格者,因信筆作之。
    自稱:“無一筆李成、關仝俗氣”。中國的傳統山水畫,用筆多以線條為主,米芾則以臥筆橫點成塊面,稱:“落茄法”,打破了線條成規。其特點,能表達煙雨雲霧、迷茫奇幻的景趣,世稱:“米氏雲山”。友仁繼承和發燕尾服家傳,善畫無根樹、朦朧雲,每喜自題“元暉戲筆” 。因父子均居襄陽和鎮江,對瀟、湘二水和
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別陶醉,故能畫出水氣蒸鬱、煙霧瀰漫的妙趣。此派為大寫意風格,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林義等皆師之,對後世影響甚大。

(15)松江派

   松江派:明末山水畫流派之一。以董其昌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趙左為首的稱“ 蘇松派 ”。以沈士充為代表的稱“ 雲間派 ”。這兩派都導源於宋旭趙左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士充師懋晉兼師趙左。以顧正誼為代表的稱“華亭派。”他們都是當時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古稱華亭)人,風格互有影響,其畫風逸潤蒼鬱,骨格靈秀。氣韻筆法。       

(16)水墨寫意派

     水墨寫意派:明代花鳥畫派之一。主要以畫家陳淳(白陽)、徐渭(天池)為代表,他作花蟲竹石,善用水墨,淋漓疏爽,隨意揮灑,潑墨豪放,不拘成法。用墨濃淡乾濕,恰到好處,在明中期極為興盛,形成了一種風尚。對清代石濤、八大山人以及“楊州八怪”有很大影響。

(17)勾花點葉派

    勾花點葉派:明代花鳥畫派之一。主要以畫家週之冕為代表。週之冕字少谷,長洲(今蘇州)人,善畫花鳥、撮合陳淳(寫意)、陸冶(工筆)法,取兩家之長,設色鮮雅,富有神韻,時稱勾花點葉派。

(18)黃山​​派

    明末清初山水畫流派之一。代表畫家為梅清原濟(石濤)、弘仁(浙江)。三人畫風各異,而都以描繪黃山的峰巒煙雲之變化著稱,故稱“ 黃山派 ”。世人稱:“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形,弘仁得黃山之質。        

(19)冰雪山水

    中國畫現代繪畫新技法之一。由黑龍江畫家於志學首創。主要運用將白礬入水墨(或調入水中)用留白和白礬水打底的辦法表現,中國北方、大興安嶺的冰雪效果,故稱“ 冰雪山水 ”也稱“ 白山黑水”。

(20)嶺南畫派

   地處廣東五嶺之南,明清以來,畫家不下千人 ​​。著名的明代有林良。擅長水墨寫意花鳥畫,筆墨簡括勁挺,豪縱爽辣,開嶺南一帶畫風。宗其法者有高儼(山水畫)、陳瑞(花鳥畫) ;黎簡、李魁繼起,著重描繪廣東山川的特色,前者蒼潤似吳鎮,淡遠近倪瓚,後者乃一畫工,而技藝精能。清乾隆(1736-- 1795)間有蘇六朋、蘇長春,善人物,六朋以人民生活和市井風俗作題材,長春雖常繪神仙佛像,卻以南方的凡人作模型。清末有居巢、居廉,善花鳥蟲魚,學惲壽平。現代的番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早年均師事居廉,高氏兄弟和陳樹人後曾留學日本,進修畫藝,引進西畫技法,作品題材多寫中國南方風物,在運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南畫和西洋畫法,注重寫生,創立了色彩鮮豔明亮,水份淋漓飽滿,暈染柔和勻淨的現代嶺南畫派的新風格。有濃厚的嶺南情調。時與高奇峰、陳樹人有“ 嶺南畫派三傑 ”之稱。繼後趙少昂,今人黎雄木、關山月等皆是嶺南畫派的重要畫家。    

(21)彩墨畫派

 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最初,由上海畫家林鳳眠借鑒西洋繪畫色彩的光色,使用中國畫宣紙與水墨加色表現自然,首創。今人袁運甫黃永玉吳冠中等做了大量的探索,將此畫風發展較大。    

(22)巴蜀畫派

  巴蜀畫派(川渝畫派)婉轉細膩、設色豐富而秀潤,勾线纖細飄逸,與燕趙畫派渾茫蒼厚,用筆豪壯,用色多水墨焦墨,風格差異很大,民國時候所說的南張北溥,南即四川張大千,北即河北溥心畬。四川地區文化傳統深厚,人文環境積澱又深,是書畫家的搖籃,巴蜀畫派典型風格即為意境含蓄典雅、傳統功力深厚、尤其在顏色和線條上為其他畫派所不及。秀潤之風,溫潤之氣,這在青綠金碧山水、工筆人物以及工筆花鳥上都有體現,即便是寫意之山水人物花鳥。也透露出濃重的秀潤之氣,這在張大千張善子兄弟、陳子莊、趙蘊玉、朱宣咸、朱佩君、肖建初等一代畫家身上體現明顯。尤其是近代中國畫受到西畫的影響,紛紛變化,四川重慶(巴蜀畫派)的畫家卻很少受其影響,有著北派、海派、長安、嶺南等地所稀少的傳統氣韻和功力。這在傳統文化回歸的現代尤其顯得難得。

(23)長安畫派

    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建國初,由長安畫家或寄居在長安一派的畫家,趙望雲石魯何海霞方濟從康師堯劉文西等,一反清末,民國年間中國畫壇摹古不化之風,大膽走向生活,大量寫生創作,給當時較為死沉的中國畫注入了新感覺。形成陝北風味特殊畫風。     

(24)金陵畫派(江蘇畫派)

   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以南京(金陵)傅報石錢松岩宋文治亞明等為主要代表的畫家畫風。在建國初提倡寫生。多以江南山水為表現內容。其作大多雄偉而秀麗,很具江南山水特色。   

(25)雲南畫派

  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由今人蔣鐵峰袁運生丁紹光王晉元等位當代畫家多以雲南景物及少數民族為主要表現對象,而形成了一種具有云南風情與表現特色的畫風。   
(26)泰山畫家
  中國現代山水畫家中較有特色的畫家之一。泰山畫家—— 張偉明,多年來致力於泰山山水的研究與創作。 
(27)點子畫風
    中國畫現代繪畫風格之一。最早有浙江美院谷文達陳向迅以及在此進修的山東畫家曾憲國首創,後經西安畫家苗重安張明堂等將其發展成大量使用富有筆韻的點子構成一幅畫面。在雷同中求得一種韻律。    

(28)沒骨派(常州派)

    清代花鳥畫派之一。其代表畫家是惲壽平。純沒骨體是其特色。宋代的沒骨還有細的輪廓(勾勒),至清代惲南田等,發展成一種全然不同勾勒的純沒骨體,稱為寫生的正派,流傳甚廣。因惲南田是常州人,故稱常州派。     
(29)都市畫家     中國現代繪畫畫家。其畫家大多長期定居在城市,同時所作繪畫題材、內容又都是以城市環境及城市人物為對象,而形成的一種典型的現代城市風格畫風。     

(30)相對畫派

   1986年創立,創始人薛宣林。
  相對畫派(如真似幻):具象與抽象並合,不和諧中求和諧。

(31)黃山畫家

      朱峰,居黃山三十年餘,潛心讀書作畫,幾乎擯棄了常人所說的“社會情結”,專注黃山畫的創作與探索,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三十年來,除他自己付出艱辛的努力外,還得益於諸如劉海粟王朝聞黃冑范曾等大師們的指教和眾多繪畫同仁的共同交流。

(32)中國流藝術家畫派

       當代的中國畫流派之一,該畫派是無門戶、無地域之見的先進畫派,是主攻中國流藝術的新中國繪畫的高藝術層次的畫派。該畫派創始於2011年中國上海,其創始理論,是由系統繪畫思想的新理論提出者、創導者,即中國流藝術第一人、《中國流藝術理論》(2010年~2011年間,網媒發表)的創始人中國籍上海崇明人傑出中國書畫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朱明首創提出。中國流藝術,是指主攻中國草書書法藝術和草書書法入畫的中國抽像國畫藝術的“總稱”。中國流藝術家,是弘揚或主攻這種“中國流藝術”的中國草書書法家和抽像國畫家的群體藝術家的“統稱”。  
       目前,中國美術界公認的、此畫派代表性藝術大師:創始理論的系統繪畫思想的此畫派創始人朱明(崇明人)、半抽象繪畫大師吳冠中、抽象藝術大師趙春翔等。  

中國國畫- 中國畫技法

主要有構思、構圖、用筆、用墨、設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筆用墨為最基本的技法
   構思 ——又叫立意,即作畫之前的形象思維過程。
   構圖 ——即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又叫置陳布勢等。亦即畫面各種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筆 ——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筆”,有線描、勾勒、皴、擦、點染,筆用中鋒、逆鋒、藏鋒、露鋒、拖筆、破點等。
    用墨 ——經歷代畫家發展有:焦、濃、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種墨色,運用時須各得其所。又有潑墨、破墨(即濃淡相生)等具體技法。
   設色 ——白描:不設色,全用線條表現,或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筆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綠等。淡彩:以墨色為主調,敷以淡彩色。沒骨:純用色彩畫,並不勾线。(純用墨點染,不溝勒的亦叫沒骨。)
    收拾 ——畫成以後再作整體收拾,使全畫最後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
筆墨
    中國畫表現形象的基本手段。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 石濤說:“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我國歷代畫家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筆墨技法和創造技巧 ​​。
設色
    即六法中的“隨類賦彩”。不同的色彩賦不同的感情,畫家往往用色彩來表達他的感情。中國畫常用的顏色有墨、藤黃、石黃、土黃、胭脂、洋紅、硃砂、朱膘、赭石、花青、石青(可分頭青、二青、三青等三種)、石綠(也分頭綠、二綠、三綠等三種),白粉等。但基本顏色只有紅、黃、藍三種,即洋紅、藤黃和花青。把上面的顏色加以配合,可以調出許多種顏色來。
墨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對形象勾线或不勾线,完全用墨的濃淡來表現的叫墨彩。墨彩以淡雅為佳,因它用濃墨的面積不宜過大、過多,因為重墨多易使畫面產生沉濁之感,但亦不能淡而失神,要使濃淡相宜,才具有清新神韻的效果。
淡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對像畫到八九分,然後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礙墨、墨不離色,既能融合一體,又能顯示墨的韻味,才能產生一種淡雅、樸素的效果。
粉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在表現方法上多用於勾染和沒骨。在顏色運用上以植物顏色和白粉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礦物質色為輔。粉彩勾线切忌用一色的濃墨,而要施淡墨為主。因為墨絲過濃和粉彩相並,則容易顯得枯僵,缺乏妍麗。調粉的色彩不宜過厚,但也不能太淡薄,過淡則無神,要做到薄中見厚。粉彩用粉是重要關鍵。粉和色要用到暈化自然,不露粉痕,不顯料氣,乾淨滋潤,才能發揮粉彩鮮明嬌麗的特點。
重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並以服務態度和物質色為主,因用色比較厚重,所以色感較富麗帶有裝飾性稱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見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淺自然。切忌臟、花、斑、枯、火、膩等。這些毛病多出於順序不對,用筆不輕順,用色過厚或厚薄不勻。清王石谷自謂“學習青綠三十年,方得青綠之法”這雖然有些誇張,但其經驗說明了渲染設色並非易事。

中國國畫- 筆墨表現形式

    有白描、工筆、寫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 ——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工筆 ——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寫意 ——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勾勒著色 ——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粗細相間 ——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粗中有細 ——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沒骨法 ——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潑墨法 ——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界畫 ——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莊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家具陳設等。
線描
    中國民族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構成中國畫民族風格的一個要素。線描是運用線的輕重、濃淡、粗細、方圓、轉折、頓挫、虛實、長短、乾濕、剛柔、疾徐等不同的筆法來表現物象的體積、形態、質感、量感和運動感的一種方法。它不著顏色,有時可有一些淡墨來略加渲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造型規律,並富有韻味。用線的變化,要與造型的形式美緊密相連。其線或剛健、或婀娜、或輕靈、或凝重,由於用筆多變遂產生極為豐富的感覺。中國畫用線造型的歷史悠久,通過歷代畫家的長期實踐和不斷地創造,積累了大量的極為豐富的線描技法經驗,僅畫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用線描來造型的特點是清晰、簡練、富有裝飾性,可以完美地刻劃各種現象,表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物象的新的生命。
白描
    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稱“ 白描 ”。白描有單勾和復勾兩種。用線一次成的單勾。單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據不同對像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全部勾好,然後根據表面具體情況決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迭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彩。复勾的線必須流暢自然,更防止受原線路的約束,否則復勾的線很易呆板。物象的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關係就靠線條來表現,從某咱意義上說來,它比別的畫法更不易掌握。白描要特別注意“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在構圖上的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要偏重於對比較強烈的安排,層次要分明,在線的處理上要帶有裝飾性、旋律性,防止碎亂、呆板、鬆散等毛病。
沒骨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就是不勾輪廓線,而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的叫沒骨。沒骨畫法有渲染、點染兩種。沒骨渲染:對形像不用線勾輪廓,用層染或混染,以墨或色把形象渲染而成的叫沒骨渲染。渲染時要注意清潔和用水的分量,在前後形體重迭處的明暗,不要模糊不清,可以空出一絲水路,沒骨渲染重鮮嫩,畫幅宜小。沒骨點染:先在筆上調好墨或色的濃淡,然後以一筆或幾筆點出形象的各個局部而完成之。沒骨點染有粗細之分,細緻的在工筆花鳥中常用來表現草蟲、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較粗的則是兼工帶與的主要表現方法。明呂紀常和工筆翎毛結合運用,造型生動。齊白石常用點染和工筆草蟲結合表現,也雖開生面。
皴法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畫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以線條勾勒輪廓,然後敷色。隨著繪畫的發展,為了表現山石樹木的脈絡紋路和(凸凹),因地質的結構不同,表現在山岳的外形上也各不相同。皴法的種類很多,一般有(1)披麻皴、(2)亂麻皴、(3)芝麻皴、)雨點皴(雨雪皴)、(8)彈渦皴、(9)荷葉皴、( 10)礬頭皴、(11)骷髏皴、(12)鬼皮皴、(13)解索皴、(14)、亂柴皴、(15)牛毛皴、(16)馬牙皴、(17)斫皴、(18)點錯皴;(19)豆瓣皴、(20)刺梨皴(豆瓣皴之變)、(21)破網皴、(22)折帶皴、(23)泥裡撥釘皴、(24)拖泥帶水皴、(25)金碧皴、(26)沒骨皴、(27)直擦皴、(28)橫擦皴等。
墨法
    古人說“墨即是色”,濃淡水墨可代替各種色彩。用墨要有濃淡乾濕,只幹不濕太瘠枯,只濕不干太臃腫,濃淡乾濕結合起來,變化多,生動而有氣韻。用墨之法:一般有焦墨、積墨、破墨、擂墨等。焦墨是一種磨得極濃的墨,用焦墨的旁邊須有濃淡墨為之暈渾,否則焦墨孤立,難見筆意。積墨:用濃墨和淡墨連敷幾次,有一種深厚的味道。破墨:先用淡墨上紙,趁濕用濕墨加上,化出奇紗的韻味。擰在紙上捺轉,略似魚鱗,由濃漸淡,
參差不齊,謂之擂墨。所以用墨和用筆不分不開的。
用筆六要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滯。二要變化而有聯繫,要將粗、細、濃、淡、長、短、橫、直、幹、濕、輕、重根據物象參差需用,既有變化,還要互相聯繫。三要蒼老而滋潤,蒼老就顯出含蓄的筆力,用筆光滑就顯得雅嫩,過於蒼老亦易枯燥,故須在蒼老中滋潤,也就是乾濕並用。四要松靈而凝煉,松靈比自然更進一步,要活潑輕鬆有生趣,切忌油滑、輕浮,輕鬆之中要有重厚,凝練是一筆劃去到盡端有回鋒。五要剛柔相濟,即在輕柔中有骨力。所謂“線棉裹鐵”才能穩厚,剛健的鋒中要參以巧運,“扛鼎中有嫵媚。”故一筆中要能剛健婀娜兼有之。六要巧拙互用,用筆樸質顯​​得老實,故要在巧筆中夾幾筆拙,在拙筆中夾幾筆巧,應巧拙互用,方為得法。
名作鑑賞
 《游春圖
中國國畫
   《游春圖》傳為隋代畫家展子虔作。是我國發現的存世的山水捲軸畫中最古的一幅。畫上有宋徽宗趙佶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字。它生動地描繪出我國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遊人在山水中縱情遊樂的神態。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正職。山上有騎馬的遊人,水中有乘船的婦女,瀑布前有橋,遠山近坡,層次顯明。在色彩上,運用了濃重的青綠填色,作為全畫的主調,有勾無皴。這種濃重的青綠色調,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徵。這種畫法的特色,發展到了唐代的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青綠山水”,成為中國山水畫中一種獨具風格的畫體。

 《五牛圖
中國國畫
 中國國畫
五牛圖唐代畫家韓滉作。畫五牛於一長橫幅上。五牛的體態神情,無一雷同,各牛的姿勢真切生動,筆墨簡勁,色調自然,畫出一種樸實的田家風味。《唐朝名畫錄》評他“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
 《簪花仕女圖
中國國畫
 《簪花仕女圖》唐代畫家周昉作。用筆樸實。氣韻古雅。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閒適生活。她們華麗奢艷在庭院中游玩,動作悠閒、拈花、拍蝶、戲犬、賞鶴、徐行、懶坐、無所事事,侍女們持扇相從。其賦色技巧,層次明晰,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輕紗的透亮鬆軟,皮膚的潤潤光澤,都畫得肖似,表現出作者俱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和概括能力。
           
 《清明上河圖
中國國畫
 《清明上河圖宋代畫家張擇端作。畫的主題是描繪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在清明節那天從城郊到城內街市的繁華熱鬧景象。是流傳至今的反映當時汴京生活面貌的宏偉鉅作。它以全景式的構圖,精細的筆法,細緻而生動的描繪,廣闊而詳盡地展示出當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和動態,包括經濟狀況,城鄉關係,民情風俗等。畫的內容結構大體可分為三段,開首一段是京郊的農村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兩岸船車運輸、交通、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等緊張忙碌的活動;後段是城門內外街道縱橫交錯,店鋪鱗次櫛比,人流洶湧、車水馬龍的繁華熱鬧景象。畫家鮮明地描繪了勞動群眾為主體的人物活動,面對後擁地騎馬坐轎的權貴,無所事事的修然遊逛,形成強烈的對比,增強了整個畫面波浪起伏的變化和張人入勝的藝術淨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