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渾天說

渾天說
    中國古代對於宇宙結構的認識,曾提出三種曾較為流行的說法:蓋天說、渾天說與宣夜說。
    蓋天說是較古老的說法,《晉書》認為:始自伏羲,傳於周公。此說認為天圓地方,假想天是個半球形的蓋子蓋住地面,人住在地上,星星在天上,二者相距約八萬里。
    渾天說則傳說至少始自西元前四世紀戰國中期的天文學家石申,最早有詳細的說明則是在張衡所著《靈憲》一書,而渾天儀以此為理論基礎製作。此說認為天似雞蛋,地則像是蛋黃包在其中,天由氣支持,水位於天的底部,地則浮於水上。
    宣夜說的發展較晚,又稱「太空說」,應該是張衡之後,東漢時提出,認為天是空而無質,無窮無極,日、月、星辰浮於其中,或靜或動,積氣而成。
    


渾天儀
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複製1673年製作,現放置於北京古觀象台的渾象
    許多人常常把「渾天儀」與「渾儀」混淆,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儀器。渾天儀又稱「渾象」,是模擬天體運行的儀器,用於演示與教學,相當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是用於觀測的儀器,功能相當於現代的望遠鏡,不過沒有用鏡片,以中空的窺管替代。
    最早製作渾象的,一說是周朝戰國時的石申、甘德,較可考的則是西漢宣帝甘露二年 (公元前52年),大司農(相當農業部長)耿壽昌「鑄銅為象,以測天文」。張衡考據前人留下的資料,製作第一架由水力推動齒輪運轉的渾象,能自動演示星體的升起、落下,並配有漏壺做為計時器。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西元725年)一行和尚(張遂)和梁令瓚改良張衡的渾天儀,增加報時裝置:利用齒輪帶動兩個木人,可以自動地每刻擊鼓、每辰敲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複製之水運儀象台
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1089年),由蘇頌、韓公廉等人,總結歷代名家的優點,製作水運儀象台,如圖所示,外觀為一正方形高臺,高約十二公尺,約有四層樓高,底寬約七公尺,共有上、中、下三層。
    上層是平台,安置觀測星象的「渾儀」,以齒輪傳動,能與星象同步旋轉,進行測量,屋頂由九塊活動板組成,是現代天文台圓頂的最早雛形。
    中層是一間密閉室,放置一臺「渾象」,圓球形的的主體上標誌有全天星星,類似今日之「天球儀」;整個渾象放在地櫃裡,一半露在外面,表示可見部分。渾象又和下面的機輪連在一起,藉助水力和漏壺的控制,使齒輪保持同天球轉動速度一致,定速旋轉,渾象可見部分與當時的星象一致。
    下層是「晝夜機輪」,又分五層,每層均有小木人或搖鈴、或擊鼓、或扣鐘,發出聲音、手持木牌報時,是最古老的鐘錶。
    最早製作渾儀的,據說是西漢落下閎(西元前104年),歷代均有改進,到後來卻越變越複雜。元代郭守敬(1231~1316)鑑於舊有遺棄陳舊、無法達到準確的標準,將舊有的渾儀重新設計,構造變得簡單,精確度卻大大提高,稱為「簡儀」,比丹麥天文學家第谷(Tycho)發明類似的裝置,要早了三百多年。
    除了簡儀,郭守敬還發明了十二項天文儀器,包括: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等,製作之精巧,不但遠遠超越前人之成就,也領先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複製之簡儀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複製1673年製作,現放置於北京古觀象台的赤道經緯儀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複製1673年製作,現放置於北京古觀象台的黃道經緯儀




地動儀
      在其他民族、國家還在用神話傳說解釋地震時,張衡已經設計出全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根據記載,西元92年後,當時中國發生三十多次大地震,嚴重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也因此許多迷信、謠言開始盛行。張衡為破除讖諱(迷信),掌握自然規律,於西元132年,設計了一架儀器以觀測地震。    
地動儀外觀如圖所示,《後漢書》記載:「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周圍八個方位分別有八隻龍盤據,龍口中含有銅珠,龍嘴正下方有張嘴的蟾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複製之地動儀。
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已經失傳,筆者找到的資料至少有二種後人推測之示意圖。據記載,儀器「中有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連接發動機關。當地震波傳到時,都柱傾斜,觸動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首張嘴,龍珠就會落下,「噹啷」一聲掉到下方的蟾蜍嘴裡,其他龍珠會被咬住固定。原意是全國只要放置三架這樣的儀器,就可定出震央。地動儀龍首與蟾蜍。
地動儀做成後,並沒啥反應,眾人都懷疑這東西能用?直到西元138年,西方龍珠落下,顯示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在洛陽沒人感覺到地震,眾人議論紛紛,認為儀器不準。數日後,有快馬入京報告,甘肅一帶發生強烈地震,大家不得不佩服張衡的巧妙設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之地動儀內部構造示意圖。
參考網站
中國的歷代科學人物;李金延編譯;常春樹書坊
張衡談天說地(光碟);光復書局
中央氣象局天文站
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國立中央大學電算中心
國立高師大學物理系 時與空
科學與藝術的對話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 天文園
中國科普博覽 顫動的大地
鱷魚婆婆說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