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黃熱病(Yellow fever)

黃熱病Yellow fever
壹、流行病學資料
一、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一)為一病期短且變化大的急性病毒感染疾病,最輕微時臨床上無法診斷出來,典型的病症似登革熱:猝然發作、冷顫、發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虛脫、噁心、嘔吐。
(二)病程繼續,脈搏逐漸減慢且無力,肝炎,出現蛋白尿甚至無尿。馬鞍型發熱曲線常見。
(三)白血球在一開始就減少,且在第5天左右時最明顯。
(四)一般出血症狀包括鼻血,兩頰出血,嘔血及黑便。
(五)病程稍早出現黃疸,以後逐漸加重。
(六)地方性流行區內該本地人口的致死率小於5%,但外來人口感染時,其致死率可能高達50%。
(七)實驗診斷靠:
1、血液中分離出病毒體(接種於乳鼠或組織養殖基上)。
2、ELISAFA證實血中或肝內有病毒抗原。
3、用標記之特別抗體證實組織中有病毒抗原。
4、用基因探針證實肝中有病毒之核酸存在。
5、血清診斷靠證實早期血清中的IgM或取急性期及復原期兩次血清,觀其抗體效價的升高。因其他黃病毒屬感染及預防注射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與自然感染的抗體分辨,故可產生血清學上之交叉反應。肝的典型病灶只可供參考,不能作為證實之依據。
二、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黃熱病病毒(黃病毒屬,genus Flavivirus)。
三、發生情形(Occurrence
都市(Urban)黃熱病,除了1954年發生在千里達的少數幾個病例以外,1942年以來美洲就再也不見藉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散播的都市黃熱病了,但都市黃熱病仍然流行於非洲多雨的叢林地帶。
叢林(Sylvan)的黃熱病:非洲當地的叢林黃熱病正呈地方性的流行,目前美洲的熱帶地區亦然。叢林黃熱病的感染重點是在經常出入叢林的2040歲的成人,叢林黃熱病在亞馬遜盆地呈地方性流行。
目前為止,從未有証據顯示黃熱病曾出現在亞洲,但埃及斑蚊的存在顯示仍有發生黃熱病的可能性。
四、傳染窩(Reservoir
都市地區以人及埃及斑蚊為主。叢林地區以人以外的脊椎動物(主要為猴子)和叢林蚊子為主。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都市及鄉村地區以受感染之埃及斑蚊叮咬為主。叢林地區以數種叢林蚊子叮咬為主。經卵傳染可使蚊子持久保持傳染力。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36天。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感染者的血液在發燒前一段不長的時間到發作後35天之間對蚊子有感染性。蚊子一被感染後終生保持傳染力。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黃熱病復原後,將擁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免疫力,目前尚不知有再感染的事件。
貳、防疫措施
一、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一)臨床描述:一種經蚊子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徵為急性發作,伴隨有下列情形:短暫緩解、發燒復發、肝炎、蛋白尿,第一病癥出現後二星期內出現黃疸,有些病例並有腎衰竭、休克及全身性出血。
(二)檢驗診斷準則:
1、由臨床檢體分離出黃熱病毒。
2、在最近未接受預防注射及排除其他flaviviruses交叉反應的情形下,抗體有4倍以上之上升,或黃熱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
3、在組織、血液或其他體液中證實有黃熱病病毒抗原或核酸。
(三)病例分類:
1、疑似病例:疾病臨床症狀符合黃熱病特徵。
2、確定病例:臨床類似黃熱病且經實驗證實或流行病學上與確定病例或爆發關聯。
二、檢體採檢送驗事項
請參閱疾病管制局「防疫檢體採檢手冊」。
三、防治方法(Methods of control
(一)預防措施:
1、預防接種:危險族群年齡在滿9個月以後皮下注射一劑活性減毒黃熱病疫苗,710天後出現抗體,接種一劑可維持10年免疫力,懷孕初期及6個月以下嬰兒禁打。
2、預防都市黃熱病:撲滅或管制埃及斑蚊,必要時實施預防注射。
3、預防叢林黃熱病:最好是接種疫苗,所有必須暴露於感染危險中的人皆需主動免疫,否則防護衣、驅蟲劑、蚊帳等防蚊設備不可少。未曾接種疫苗的人及接種未一週的人禁入可發生感染的叢林。
(二)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控制:
1、發病病人立即報告衛生當局。
2、隔離:於監護病房佈撒殺蟲劑或是蚊帳等方法防止蚊子接近方才發病5天以內的病人。
3、兼行消毒:病人的住宅四週迅即佈撒有效的殺蟲劑。
4、檢疫:無。
5、接觸者防疫:以前不曾接種過疫苗的家人及鄰居必須立即接種疫苗。
6、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徹底清查病人在發病前36天內所曾駐足的一切場所(特別是叢林地區)以資確定黃熱病的傳染中心(特別是叢林地區),然後再追查任何曾經往訪該傳染中心地區的人口,並且研討蚊子可能肆虐的工作地點或起居場所,再以有效之殺蟲劑滅蚊,並密切注意輕微的發熱疾病以及疑為黃熱病但尚不能證實的亡故病例。
7、特定療法:無。
(三)大流行之措施:
1、都市黃熱病:
(1) 集團預防注射:從暴露於危險的人口開始。
(2) 施用殺蟲劑於所有室內。
(3) 去除蚊蟲孳生源。
2、叢林黃熱病:
(1) 該區鄰近人口及欲進入該區之旅客立即全面施行預防注射。
(2) 禁止未注射及注射未滿一週之人進入疫區。
(3) 從空中撒佈殺蟲劑。
(4) 在黃熱病可能發生之地區必須設置診斷用的內臟切取設施,以便收集肝臟的標本(病程在10天以的發熱性死亡病例),並利用血清學及病毒分離來協助診斷。
(四)國際措施:
1、發現第一個境外移入、遷移或非境外移入病例及新或復發的流行區時立即報告衛生當局,並以電報通知世界衛生組織及鄰近國家。
2、檢疫:來自疫區之船舶、飛機、車輛之檢疫依國際衛生規則規定辦理。
3、來自黃熱病疫區的猴子及其他野生靈長類必須檢疫,時限為離開該區後7天。
4、國際旅遊:許多國家規定來自疫區或途經疫區的旅客在進入該國之前必須預先接種疫苗並攜有正式的國際預防接種書,否則即需接受檢疫6天,國際預防接種證書的時效自接種後10天起算,10年為有效期。其間若曾再注射,則自當時算起10年。

黃熱病(Yellow fever
依傳染病防治法
屬第一類傳染病
應立即通報
 
pic
節肢動物媒介
都市地區:埃及斑蚊
叢林地區:叢林蚊子
 
pic
病原體
黃熱病病毒
 
潛伏期3~6天
 
 
pic 







黃熱病
Star of life caution.svg維基百科的醫學內容只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黃熱病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A95.
ICD-9 060
DiseasesDB 14203
MedlinePlus 001365
eMedicine med/2432 emerg/645
MeSH D015004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的黃熱病病毒(放大倍率:234,000x)。
 如何讀生物分類框黃熱病病毒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的黃熱病病毒(放大倍率:234,000x)。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的黃熱病病毒(放大倍率:234,000x)。
病毒分類
組: Group IV((+)ssRNA)
科: 黃病毒科
屬: 黃病毒屬
種: 黃熱病病毒
黃熱病 (英語又俗稱「黃傑克」、「黑嘔」,有時又稱美洲瘟疫)是一種急劇性病毒病。過去,它曾經導致過一些毀滅性的疫疾。現雖早已有了特效疫苗,但在某些非洲或南美國家,此病仍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黃熱病是一種黃病毒科的節肢介體病毒引起的,此病毒是最小的人外RNA病毒之一。

在此病從林中猴子向人或人際之間的傳染中,蚊子是主要的介導者。非洲的辛普森伊蚊、非洲伊蚊、埃及伊蚊,以及趨血蚊屬和煞蚊屬(Sabethes)都牽涉其中。

從不明顯的感染到伴隨高死亡率的烈性高燒,病情並不千篇一律,而且「城鄉有別」。爆發在城鎮的和非本地人身上的往往要更嚴重。

經過3至6日的潛伏期後,典型的癥狀是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和背痛。其他如紅舌、紅臉、紅眼,亦容或有之。在約15%的病例中,甚至牽連到內臟——肝、腎和心。也有的出現消化管道出血(吐血)現象。隨後病情可能因伴隨肝功能衰竭的黃疸和/或伴隨蛋白尿症的腎功能不足而變得複雜。如果繼續惡化,會跟著發生精神錯亂、痙攣(seizures)和昏迷、低血壓和脫水也是常有的,此階段會導致死亡,約為20%。因此整體的死亡率約為3%,但個別地區的整體死亡率可高達50%。病死者在發病後的六至七天內常常這樣。

由於黃熱病的死亡率高及傳染性強,已納入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之檢疫傳染病之一。


預防[編輯]
對付黃熱病的一種疫苗已被研製出來。該疫苗可提供十年多的免疫能力,能特效地保護到感染地區旅行的人們,同時也是控制此病的一大工具。殺蟲劑、防護衣和隔離房屋是有用的,但並非永遠足夠。在感染地區,控制蚊蟲已被證明是減少病例的有力手段。

公共衛生[編輯]
一些國家法律規定到有地方病的地區的旅行者必須接種疫苗。只有少數幾種疾病有此「殊榮」,黃熱病是其一。這些國家對來自黃熱病地區而不能證明自己已接種疫苗的人通常也有規定要求進行檢疫。這是因為傳播此病的介導之一——伊蚊,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其他熱帶地區(這些地區並不以黃熱病為地方病),而如果疾病不注意被帶進來,將潛在爆發性。

治療[編輯]
特效藥尚未問世,因之接種疫苗是重要的。治療只是癥狀性緩解,聊加支援而已。在嚴重的情況下,大多需要更換體液、應付血壓過低和輸入血類物質。若導致急性腎衰竭,還可能必須進行透析。一個燒熱患者需要進行長時休息,呼吸新鮮空氣,飲用大量流體。

歷史[編輯]
在美洲和加勒比海岸歷史上,黃熱病扮演了幾次重要的角色。19世紀初,一支由法蘭西第一執政官拿破崙·波拿巴派往海地鎮壓海地革命的40,000人的軍隊,就被一場正流行的黃熱病摧殘(包括這支遠征軍的司令官和波拿巴的妹夫查爾斯·黎克勒)。一些歷史學家相信海地是美國通過路易西安納(時仍為法國所掌控)入侵的分段點。

另外,修建巴拿馬運河時,由於大批工人死於黃熱病而未能完工。在整頓施工環境、撲滅病媒蚊並使用黃熱病疫苗後第二次修築運河才順利完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