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和最昏庸無能的皇帝

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和最昏庸無能的皇帝收藏人:靜心倪月
 
  
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和最昏庸無能的皇帝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人稱“臥龍先生”。陳壽《三國志》中載有“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木牛流馬”等諸事。所以,從三國時至今千百年來,世人盡以“諸葛”、“孔明”為智慧的代名詞。

 從後人文學作品及口語間的“小諸葛”、“賽諸葛”、“頂個諸葛亮”等等可見,“諸葛”已成為後人用來測量聰明程度的標尺。諸葛亮之受人景仰和敬重,絕非姜子牙、張良、劉伯溫等人能比,其他人等更是免談。稱諸葛亮為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人,絕不為過。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曹魏,出師之前給劉禪上奏疏一篇,後人稱之為《出師表》。公元227年,時諸葛亮46歲,距“三顧茅廬”已21年,距223年春“白帝託孤”四年多。
 劉禪,字公嗣,小字阿斗,劉備長子。公元227年時,年值22歲,嗣位已五年。《出師表》流芳千古,受到歷代文人的推崇。可以說,《出師表》也是成就諸葛亮一代英名的因素之一。可是,《出師表》中的劉禪是個什麼形象呢?《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劉禪提了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在這裡,我們還是先要明確一下當時劉禪的基本情況:年值22歲,嗣位已五年。
 對這樣的皇帝,諸葛亮說了這樣幾句話:“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營中之事,悉以諮之”,“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試問,把這些話說給劉備聽如何?不行,這是教訓人的話,不合適。再問,那由張昭說給孫權聽如何?也是不行。孫權年少有為,曹操不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嗎?孫權有能力做好這些事,是無須別人教訓的。這就對了,以諸葛亮的才智,他是不會無的放矢的。
 諸葛亮之所以對劉禪說這些話,是因為劉禪在這幾方面沒有做好,是需要別人教導的。說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就是因為他“引喻失義”,經常說一些不恰當的話; 說他“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 就是因為他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說他“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是因為他對宮中事務一概不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他“營中之事,悉以諮之”,是因為他嬌生慣養,沒有經受過鍛煉,不像諸葛亮、關羽、張飛的兒子那樣上過戰場;對他說“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是因為他忠奸不辨黑白不分。 
一個22歲的大男人,一個已繼位五年的皇帝,連這都不懂,連這都需要別人教導,那你還能做什麼?與說“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有何區別?怪不得他“樂不思蜀”,那“扶不起的阿斗”也就名不虛傳了。再說劉備,人說“子不孝,父之過”,可這“子不才”,能脫了劉備的干係嗎?劉備死時劉禪十七歲,這十七年裡你劉備對孩子除了嬌生慣養外還做了什麼?失職!除了“摔孩子”還做了什麼?拉攏人心!就阿斗這素質,你當父親的能不清楚嗎?竟還假惺惺地“託孤”,說什麼“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話能是真心的嗎?虛偽呀!嗚呼!把最聰明的人與最昏庸無能的皇帝組合在一起,這是上天對芸芸眾生的戲弄。悲劇啊,雙重的悲劇。諸葛亮輔佐劉禪,猶能匠雕朽木、巧婦炊無米,結局在起點處已確定;然劉禪受諸葛亮輔佐,如趕鴨上高架、禾苗被助長,欲將稻禾培養成參天大樹,也只能徒留“扶不起”的悵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