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喬治·馬戛爾尼,第一代馬戛爾尼伯爵

喬治·馬戛爾尼,第一代馬戛爾尼伯爵


The Earl Macartney
KB
George Macartney, 1st Earl Macartney by Lemuel Francis Abbott.jpg
馬戛爾尼伯爵畫像,萊繆爾·弗朗西斯·阿博特
任期
1776年–1779年
君主 喬治三世
前任 威廉·揚
繼任 Jean-François, comte de Durat
任期
1781年6月22日-1785年6月14日
君主 喬治三世
前任 Thomas Rumbold
繼任 阿奇博爾·坎貝爾
任期
1797年–1798年
君主 喬治三世
前任 Abraham Josias Sluysken
繼任 弗朗西斯·敦達斯
個人資料
出生 1737年5月14日
愛爾蘭安特里姆郡
逝世 1806年5月31日(69歲)
英格蘭密德薩斯郡
母校 都柏林三一學院
喬治·馬戛爾尼,第一代馬戛爾尼伯爵KB英語George Macartney, 1st Earl Macartney;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英國政治家、外交家。

早年生平

馬加爾尼出身於蘇格蘭貴族家庭,在愛爾蘭出生。1759年,他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之後進入倫敦坦普爾大學進修,師從荷蘭伯爵亨利·福克斯
1764年,他被任命為全權特使,赴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商談結盟事宜。之後他進入英國議會。1769年,他返回愛爾蘭出任愛爾蘭議會議員,並出任愛爾蘭事務大臣。1772年,在他辭職之後,被封為騎士
1775年,他出任加勒比群島總督,1776年被封為「馬戛爾尼男爵」,屬愛爾蘭貴族序列。1780年,出任印度馬德拉斯總督,駐今昌奈。1786年,他拒絕出任印度總督,返回英國。1792年,他被加封為「馬戛爾尼伯爵」。

出使中國

1792年9月26日,英國政府任命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斯當東為副使,以賀乾隆帝八十大壽為名出使中國,這是西歐各國政府首次向中國派出正式使節。1793年8月5日(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國使團乘坐一艘六十門炮艦「獅子」號和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的隨行船隻抵達天津白河口,之後換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隸總督的歡迎。
馬戛爾尼晉見乾隆
詹姆斯·吉爾雷所繪此事漫畫
8月9日,使團離大沽赴北京,途中在通州停留,與中國禮部官員發生禮儀爭執。9月2日,又離北京赴承德避暑山莊晉見乾隆帝,途中參觀了長城。9月13日,使團抵達熱河,向中國政府代表和珅遞交了國書,並同其就禮儀問題再度發生爭執。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英國作為獨立國家,其使節行單膝下跪禮,不必叩頭[1]
9月14日(八月初十),乾隆帝正式接見使團,馬戛爾尼代表英國政府向其提出了七個請求,要求籤訂正式條約:
  • 開放寧波舟山、天津、廣州之中一地或數地為貿易口岸
  • 允許英國商人比照俄國之例在北京設一倉庫以收貯發賣貨物,在北京設立常設使館
  • 允許英國在舟山附近一島嶼修建設施,作存貨及商人居住
  • 允許選擇廣州城附近一處地方作英商居留地,並允許澳門英商自由出入廣東
  • 允許英國商船出入廣州與澳門水道並能減免貨物課稅
  • 允許廣東及其他貿易港公表稅率,不得隨意亂收雜費
  • 允許英國聖公會教士到中國傳教
同時,英國使團向中國政府贈送了一批國禮,其中包括: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天文學儀器、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
乾隆帝以無先例為由拒絕了英國的要求,他認為中國作為天朝上國,不需要外國的商品即可自給自足,雙方不存在平等貿易的基本條件。
9月21日,使團回到北京。10月7日,和珅向使團交呈了乾隆帝的回信和回禮。使團離開北京,經京杭大運河杭州等地參觀。在遊歷了東部中國之後,11月9日,使團抵達杭州,12月9日抵達廣州,兩廣總督在廣州送行。
之後,使團在澳門停留了一段時間,並於1794年3月17日離開中國,9月6日回到英國朴次茅斯軍港。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說:「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2]馬戛爾尼和他的隨從團員撰寫了大量的回憶錄,成為了歐洲研究清朝的珍貴資料。在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時,他認為是翻譯水平過低導致的。[3]

晚年經歷

1795年,馬戛爾尼作為密使出訪撒丁王國,商談反法同盟事宜,之後他再次被封為「馬戛爾尼男爵」,不過這次是作為大不列顛貴族受封。
1796年底,他被任命為好望角總督,統治新獲得的開普殖民地。1798年11月,他因健康原因辭職。1806年逝世。

著作

其他

其後裔簡·馬戛爾尼(Jane Macartney,中文名馬珍)於2008年5月開始為泰晤士報北京特派記者汶川大地震之際做了許多相關報導。

參考文獻

  1. ^ 不願下跪的先祖:馬戛爾尼家族往事. 網易歷史頻道. 2009-02-11 08:54:49 (中文).
  2. ^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
  3. ^ 《马戛尔尼总结访华失败原因:翻译水平过低导致》. 馬謐挺. 鳳凰網. [2012年01月21日] (中文).

研究書目

  • Cranmer-Byng, J. L. "Lord Macartney』s Embassy to Peking in 1793."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Vol. 4, Nos. 1,2 (1957-58): 117-187.
  • Hevia, James Louis. (1995).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中文版:何偉亞. 《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